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
1、张良与圯上老人──可以论证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2、答案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事莫贵于义(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5、 罂粟对路过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快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欢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9、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0、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11、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12、苏秦悬梁刺股──可以论证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13、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面对选择时,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取舍;在诱惑万千的人生道路上,始终要拥有一颗清醒理智的心;看待事物不要被外在所迷惑,要看内在的本质;在成长的道路上,正确对待快乐和痛苦······
14、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15、 萧伯纳,爱尔兰著名作家,后移居英国。一生写过五十余部剧本和多部小说以及许多其他论著,他活了104岁,这是世上罕见的长寿。
16、给本文拟一个能揭示论点的标题。(10个字以内)(2分)
17、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8、(分析指导)此题考查论证思路,之前多年考查的是一个段落的论证思路,只有2013年中考题目与本题目类似,考查的是段落之间的关系。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需要找到三个段落的分论点,再分析其内在关系。需要注意的依然是要结合内容。
19、古人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路人不被罂粟片刻的快乐所诱,摒弃了长久的痛苦。路人对待苦与乐的态度,发人深省,由此观之,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正确对待快乐和痛苦。
20、第三部分(第3段),再举例从反面论述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21、 无节操者,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以致卖国求荣,他们灵魂里充满铜臭。
22、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3、商鞅变法──可以论证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4、 ——唐.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25、示例: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26、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2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8、 (3)掌握方法,授之以渔。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是相通的,都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两者都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在解词,理解句意,文意把握,要点概括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因此,适当借鉴现代文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解题能力。此外,文句赏析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赏析时一般择其一点即可。对于谈作品感受的开放性试题要冷静思考,分析题意,按要求把思维发散开去,然后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最佳点,扣住文中观点答、展开答。
29、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30、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31、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2、原来学习的精神一直在传递,只是我不曾发现,一本小小的字典,承载着祖孙三代的精神,也传递着这份努力学习的精神,而这份精神我也将继续传递下去。
3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34、 ⑥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前进中的自信,学习中的自信,从善如流的自信。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更要以天下为己任,以开放的心态不泥古、不崇洋,不断学习,永不停步。
3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6、我从前只是认为字典是母亲童年的象征,却不知其中有这样的波折。我轻轻地翻开首页,上面有浅浅的铅印,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再向后翻动,有的字上画了一个圈,有的字旁画了重点号,有的字上画了笑脸······其中的记忆太多太多,我只好轻轻合上。
37、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8、 慎行者可能治理国家,而使国家新生或毁灭的是狂热者。
39、④闻一多面对国民d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40、这些辩说,是形式逻辑中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推导的类比论证。
41、郑和下西洋──可以论证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42、 (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4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6、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47、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48、 由于王若飞每天坚持健身活动,从不间断,终于征服牢狱中的恶劣环境,战胜了死亡的威胁,保持了健康的身体,当他被d组织营救出狱后,便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革命斗争。
49、 (3)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0、太平天国内讧──可以论证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51、 陆游一腔爱国热情,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打击,心情十分苦闷,在他留下的大量诗词中,表露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但他仍然活到85岁高龄,这和他平时注重健身习武分不开的。
52、(1)孟子·告子上 轲 子舆 思想 教育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3、孟子一代讲舍生取义,主要批判现实,态度悲观
54、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5、孟子母择邻而居──可以论证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5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8、 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59、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60、第二部分(第2段),运用例证论述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61、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62、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63、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与“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都是指“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
64、罂粟花开,而游人选择不取其果。路人做出了舍片刻快乐而取长久快乐的正确选择,从而使他的路途更加愉快。由此可见,面对选择时,我们应作出正确的取舍。
65、(1)讨厌,憎恨 (2)有什么益处 (3)同时得到 (4)用作后缀
66、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67、(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68、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接受。
69、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70、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1、犹忆《飞鸟集》中,曾谈鸟翼与黄金的取舍。鸟翼所代表的,是自由;黄金所代表的,是功名利禄。两者之间,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取舍,才会使我们得偿所愿,愉快生活。
7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3、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