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38句集锦

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38句集锦

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1、于是“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拿起慧的武器,不但自己没受辱,反而让对方蒙羞。见到楚王后,傲慢的楚王继续公然寻衅,先是讽刺齐国没有人才,后又讽刺晏子没有才能。如果说先前对晏子的人身攻击尚显得隐晦的话,那么此时的楚王已经是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了。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3、晏婴又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死个明白,您说好吗?”

4、据《宋史·彦直传》载,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韩彦直调任户部郎官、主管左曹,全面负责淮东军马钱粮。正赶上大军仓供应粮食,他直接乘坐小车前往察看,发现供应的粮食不足分量,便将有关负责人逮捕交给狱官。起初,被韩彦直取代的郞官因为钱粮供应匮乏被罢官。办理交接时收到的铜钱仅仅二十万。韩上任后第二年统计上报钱粮是头一年的四倍,并且将那些盈余部分献给了朝廷。任温州知州后,第一件事就逮捕了老奸巨猾的王永年,将其杖打后流放到其他州去。当时海盗出没大洋之间,劫掠财物,民众苦不堪言。韩彦直亲授将领和地方豪强谋略方策,不到十天,就将海盗头目活捉,海路交通得到清理整顿。他还直言进谏,请求朝庭对靖康以来的爱国人士进行了表彰,并设法帮助追回了被人霸占的原属岳飞的财产,清算了一些以前参与诬陷岳飞的人的罪行。他体恤民间赋税过重,为民请愿,上奏请求减免民众拖欠的赋税,用郡里节约出的财政收入来代缴。但因他不扰民、不害民,更不搜刮民脂,郡里财政也极度困难,入不敷出,屡次拖欠内库钱财,结果被朝庭责罚,降官一级。(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5、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决心。学校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6、大四时,王利明无意间在讲授国际私法的老师张仲伯处看到一本《民法概论》,主编此书的是被称为“中国民法之父”的佟柔教授。这是王利明第一次读到结构严谨、体系清晰的民法读本,顿时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也正是这本《民法概论》,让王利明决心“拜师”佟柔研习民法。

7、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届12班董潇楠       指导教师:孙延堂

8、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9、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0、晏子回答说:“过去庆封当丞相的时候,拥有许多城镇,满足了他的欲望,他因此就穷奢极欲,骄傲跋扈,最后落得儿子被杀自己逃亡的下场。如果邶殿给我,我的欲望就满足了,就会变得奢侈,不知道节约,离逃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如果逃亡在外,我连一个城镇也不能主宰,还不如我今天不接受它。我不接受邶殿,不是厌恶富有,而是恐怕失掉富有。每个人都想生活富裕,而且贪得无厌,因此就要用道德来加以限制,让它不要过分,这就叫做限制私利。” 

11、吴王听门人禀报后,无可奈何,只得传令:“吴王请见。”晏婴听罢,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见吴王,并向他行了谒见诸侯时当行的礼仪。

12、赵国有一块美玉,叫“何氏璧”。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赵国说想用城池换璧。秦王素来贪婪,赵王知道他只是想将何氏璧骗到手,但忌惮秦国的强大也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并声称自己有办法——要么换回城池,要么将何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13、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被业界称为“准法典”。200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提出要制定《民法典》,并邀请王利明等人座谈。当时大家觉得,民法典内容复杂,要分阶段进行。在这个思路下,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继通过。

14、  明朝末年,清兵入侵中原,并很快挥师南下。这时驻守扬州督师是史可法,他誓死守城,以悬殊的兵力苦苦抵御。清军想招降他,就把扬州城团团围住,并接连几次给他送招降书,他看也不看就丢进水中。这时外援断绝,总兵和监军副使又率兵投降,城中形势万分危急。旧城西门十分险要,史可法亲自去守城。他还给母亲和妻子写了绝命书,决心以身殉国。过了两天,清兵进逼城下,炮击扬州城的西北角,城被攻破。史可法举刀自刎,但被部下死死抱住,部下簇拥着他出小东门,此时清兵涌至,他被俘了。被俘后,他大叫:“我就是史督师!”清兵马上杀了他。

15、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百万具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6、楚怀王说:“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这可不行。”

17、色彩权威机构Pantone发布2017年10大流行色趋势,轻轻松松成为配色达人

18、这句话,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彰显出晏子的铮铮傲骨。“使狗国者,从狗门入”,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让我钻狗洞,那楚国就是狗国,你侮辱我是狗,就等于承认自己也是狗。在这里,晏子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让对方自取其辱而又有苦难言。

19、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

20、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也让人记录下来。 故事的结果是:赵王、赵国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第三个故事讲廉颇负荆请罪。 故事的起因是:蔺相如的职位升得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 故事的经过是:蔺相如为避免和廉颇发生矛盾,多次相让,并跟手下谈了相让的原因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21、晏婴故意装作惊诧的样子,问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

22、齐景公吕杵臼执政第二年,左丞相庆封和右丞相崔杼发生争斗,庆封杀了崔杼家族,崔杼自杀身亡。后来,齐国几个大家族一起杀死庆封的儿子,庆封逃到鲁国去了。

23、晏子说:“田穰苴虽然是田家妾生的孩子,但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佩服顺从,谋略能使敌人害怕。希望君王能试试他。”

24、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不理智的“爱国”行为存在。韩国“萨德”期间,竟有中国顾客以“爱国”为名义偷盗商品。九一八期间,多辆日产车当众被砸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在这个良莠不齐的社会,我们无法迫使每个人都有高尚的爱国情操,但最起码不要为国家失掉尊严。这些人徒有一腔热忱,而不分场合缺乏理智,不仅没有维护国家尊严,反而会沦为笑柄。如果他们能以一种更恰当不失礼节的方式,那么社会才更加美好,大国尊严也在人与人的交涉中无形提升。

25、  於是,那位异人便邀他去眉山,指示穴地后,叫他拿著一盏灯,在穴地上点燃,虽然有风,灯火仍不会熄灭。端正道人便把自己母亲的遗体下葬在那块地。

26、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遭到严密监视。

27、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作为外交家,晏子以他的大智大勇,冷静沉着,能言善辩,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真是不辱使命啊!

28、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29、晏子到了大门前,楚国大夫请晏子从小洞中进去。晏子笑着说:“如果我是出使狗国,才应该钻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洞。”招待晏子的楚国官员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

30、  端正道人生了苏洵,苏洵又生了苏轼和苏辙,文章名震天下。

31、上面这段话是抓住人物的哪个方面描写的?这样的描写对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有什么作用?

32、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

33、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的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

34、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35、③古之众人,驰马奔乘,挥血战场来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尊严。而今之众人,值此文明和平的年代,又该如何用自己的理智与智慧维护国家尊严呢?

36、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37、  2015年,施一公率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被业界称为近30年来,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做出的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