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39句集锦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39句集锦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

1、  王昌龄才华很高,三十岁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起点跟白居易一样。后来王昌龄又考了“博学宏词”,这是白居易杨万里等人没有的。

2、   其次是情感逻辑,美女隐美景之中,故有极目寻辨之切,寻辨不得,故顺风而闻歌,色、形、声俱备,诗人之心喜极!

3、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4、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5、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

6、    ▊ 杜甫一首格调不高的诗《江南逢李龟年》导读

7、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8、    ▉  至简含至妙,至纯写童心杨万里《舟过安仁》导读

9、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上期节目说过,李白的七绝无人能够超越,而李白的好朋友王昌龄的七绝却可与之媲美。本期赏析王昌龄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莲诗——《采莲曲》。这首诗入选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教材。(请点播置顶音频欣赏)

10、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11、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12、    ▉ 鼓吹革新,呼唤人才第一诗《己亥杂诗》导读

13、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14、   首先是画面逻辑,绿裙绿叶一色,故难分被此,芙蓉与脸皆美,故上下相映,美女美景融而为故闻歌乃知人来。

15、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遂作采莲曲。

16、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17、诗词经典往往为书家所青睐,是书家书写的主要内容。本频道拍卖所得盈余用于支持传统经典学堂公益读书会。特别鸣谢著名书法家周桂华先生的鼎力支持!

18、 先说说这首诗的诗名《采莲曲》。因为词牌名中也有《采莲子》,很容易混淆,而且早期的《采莲子》词的确大多就是写采莲的女子,比如晚唐词人皇甫松那首著名的《采莲子》:“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王昌龄的《采莲曲》虽然有个“曲”字,但它其实是乐府曲名,是南朝梁武帝创制的《江南弄》七曲之所以啊,《采莲曲》最早也是能够演唱的,而且用这个曲调来创作的歌诗,内容确实大多是描写江南水乡的风光,尤其是采莲女子的生活情态。

19、其实直到现在,南方每到春天采茶的时候,很多地方采茶女们还有边唱山歌边采茶的习惯,漫山遍野的茶树和漫山遍野的歌声,是春天一种独特的美。王昌龄对这样的江南风景显然是很熟悉的,他自己虽然是长安人,但他当过江宁县丞,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做过一个九品的小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还有曾经被贬谪到岭南和和湖南的经历,对江南的风土人情还是比较了解。所以在他笔下,才会如此活灵活现地再现江南水乡采莲的动人美景。

20、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21、诗中第一句说的是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描绘出采莲女子和荷花构成了一幅天地间最美的图画。

22、   ▉ 千古词帝,因一首词殒命 《虞美人·李煜》导读(纠错版)

23、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24、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

25、    ▉《一诗一导读》陈殿嘉主编(主讲)简介

26、另外,荷花全身都是宝贝,包括荷梗、莲须、莲子(芯)、莲蓬、莲藕(藕节),等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广泛用于临床上各种不同的病症。

27、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

28、     ▊ 杜甫快诗快何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导读

29、  小学课本中有近百首经典古诗词,要求小朋友们朗读、背诵。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是必背篇目。本期童声诵读嘉宾:长沙市砂子塘小学三年级学生曹昊然。

30、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31、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32、末句“闻歌始觉有人来”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

33、 荷 hé 叶 yè 罗 luó 裙 qún 一 yī 色 sè 裁 cái,

34、  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35、我觉得啊,有两大原因让王昌龄的这首诗在众多的《采莲曲》里脱颖而出。第一个原因,是他的描写线索很清晰很有画面感,并且视觉形象与听觉感受互相作用,让整个画面更加的活泼灵动。

36、    ▉ 当边塞诗遇到田园风《塞上听吹笛》导读

37、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38、因为采莲简直就是江南水乡最独特、最完美的风景了,边采莲边唱歌更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劳动习惯。至于采莲少女们会唱什么样的歌,那就看不同地方的不同风俗了。你还记得那首著名的乐府诗《江南》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初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古代的诗人好偷懒啊,什么东南西北重复四句就成了一首诗?还流传千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