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怒无常的意思
1、C.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尽显其长。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B.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4、C.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 形容态度多变。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5、在他看来,忍受身体的痛苦竭尽全力破案换来的不该是那三块广告牌的怒斥,米尔德里德的无端指责对他来说实在不公;
6、A.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此处应该用“花团锦簇”;
7、解析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内容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8、文章第1自然段详写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自然段情绪陡然一落;第3自然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节奏;第4自然段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6自然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自然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深思,意味悠长。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叙,哪些事情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9、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拉帮结派: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既与语境不合,适用对象也错误。B.花枝招展:比喻女孩子或事物姿态优美、艳丽,像花枝那样迎风招展的样子。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C.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语句使用拟人修辞,词语使用正确。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A。
10、D.老师的点拨一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还有这样简便的方法啊。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她总是这么说”——“总是”,表示母亲提议推着儿子去北海看花,已不止一次。
13、(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4、 沉jì( 寂 ) 淡yǎ( 雅 ) yāng求( 央)(暴怒无常的意思)。
15、A.成语使用有误,“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与此处语境不符。故选A。
16、C.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嘉陵江畔”的景色为自然景观,对象使用错误;
17、 时间过半,以威洛比警长的自杀为叙事节点,这一三角状的平衡关系开始被打破,影片不急不缓的告诉我们,愤怒催生出的不会只是愤怒本身,更有可能是爱与和解。
18、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19、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20、C.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有些人总把它们混为一谈。
21、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22、(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3、读到此处我们可以发现,母亲对儿子的病痛十分悲痛,对儿子的暴怒情绪十分理解和体贴。母亲的形象被初步勾勒出来了:这是一位为儿子痛苦着并隐忍着的母亲。
24、C.夏令营活动通知一发下来,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去报名。
25、(2)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现了“我”从母亲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要像菊花一样顽强,表现了“我”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希望。
26、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27、B.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28、D.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使用对象错误;
29、D.学习文言文,务求字字落实,句句明了,万不可马虎了事,不求甚解。
30、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C项运用不恰当。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句中参观信息通信馆是计划中的,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31、A.雪花泼泼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爱雪的人都喜上眉梢。
32、(示例):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33、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符合(1)中“魔术表演”的语境;“不容置疑”意思是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用于形容“诵读经典的作用”比较贴切;“不言而喻”指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用在(3)处比较恰当。故选B。
34、参考答案春:糊纸袋 夏:补花、洗菜 秋:扫院子、扫大街 冬:在灯下学习
35、这里所说的“文本细读”,仅指对文本精细的阅读,没有别的含义。文本细读,是为了实现对文本信息的充分、饱和的理解。逐句阅读,逐句理解,这是基本要求。当然,逐句阅读并不代表必然要割裂文本,孤立地理解句子。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常常会自发地观察某个句子与周围的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从而去约束或框定自己的理解。
36、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适用对象错误。B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使用正确。C受益匪浅:指意识或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使用正确。D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A。
37、D.每当收到一本好书时,我常常会迫不及待地阅读,它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38、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A项,截然不同: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使用恰当。B项,废寝忘食:指不但顾不得睡觉,而且还忘记了吃饭。这是常形容人们专心致志。褒义词,不能形容盗墓贼。使用不恰当;C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恰当;D项,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使用恰当。故选B。
39、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0、C.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过完春节,农民朋友就开始在田里劳作了。
41、C.瓦屋山景区的初夏,山上飞瀑倾泻其间,山下湖水波光粼粼,真是美不胜收。
4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44、A.春节疫情期间,怀化市医护人员妙手回春,创造了新冠患者“零死亡”的奇迹。
45、B.撒贝宁主持的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46、(3)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48、A.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49、B.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恰当;
50、B.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句中“老师反复斟酌”,“不求甚解”不符合语境,使用不当;
51、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52、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与语境不符。B项无时无刻:没有时刻。常与否定词连用,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与语境不符。D项煞费心机: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多含贬义,形容学习不合适。
53、C.阳春三月,公园里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美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
5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