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简介20字
1、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2、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3、这篇序的大意是这样的,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非常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两个人的交情和白居易刘禹锡的风格。他说,刘梦得刘禹锡是个诗号,他的诗锋芒所向无人抵挡。我有时候不自量力,常常还侵犯一下他。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两个人日寻笔砚,同和赠答,慢慢就越和越多,一共有138首。这138首只是我们唱和的,至于说剩下有些诗,我们乘兴扶醉,率然口号者就是随手所写的,那还不在这里!白居易说,我让我的小侄儿把这138首诗编成了一本集子,编成两卷,抄了两本,一本给我的小侄儿,保存着一本给刘梦得的儿子仑郎,让他保存好。
4、刘禹锡用社会实践解释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也是刘禹锡对有神论社会根源的看法。他认为,在法大行的社会里,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人们就会说,祸福决定于人的行为,与天没有关系。
5、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6、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刘禹锡简介20字)。
7、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8、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9、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断肠,但从来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悲哀。
10、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11、深(shēn)锁(suǒ)春(chūn)光(ɡuānɡ)一(yí)院(yuàn)愁(chóu)。
12、山上层层开满桃花李花,白云里升起烟火是山上人家。
13、《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14、孟郊。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15、伧(cāng)儜(níng)不可分:听不太懂。
16、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17、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18、此时的大唐帝国,因吏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早已不复昔日辉煌。
19、新(xīn)妆(zhuānɡ)宜(yí)面(miàn)下(xià)朱(zhū)楼(lóu),
20、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21、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22、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0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刘禹锡写过一文《陋室铭》就是写其故居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
23、刘禹锡纪念馆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
24、意思是:自古以来大家一说到秋天就在悲叹秋的冷清萧瑟,而我却觉得秋天比春天还要更胜一寿。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之上,一队白鹤飞上云霄,连同我作诗的兴致都高涨到云霄了。
25、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26、但是呢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也可以看作是刘禹锡在给自己打气。为什么?虽然我是沉舟,我的侧畔有千帆竞发,那我自己是不是也能迎头赶上?虽然我是病树,我前头有万木争春,我是不是也能老树开花呢?所以我们现在读了这两句,人们纷纷地感怀,觉得这两句带给人们无限的生机。正因为有这两句,所以才能感受到最后两句的确带劲。刚才白居易不是说了,刘禹锡给你添酒,你敲着筷子,是吧?一块唱着歌,然后还感慨说,大家都升官了,大家都前进了,大家都进步了,只可惜了你被才名所折,而且折的还很多。但是刘禹锡好像并不在意,他说”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唉,你今儿给我唱的这首歌,你赠给我的这首诗,我不但听了之后没有颓唐之意,
27、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孟浩然孟浩然
28、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29、但是白居易却称"彭城刘梦得",不知白居易此说有没有根据。《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著文,力辩刘禹锡的籍贯和出生地是彭城而非嘉兴。主要理由有:刘师"联墙住",不是"联墙生",曾"住"嘉兴。并不能推定他就"生"在嘉兴。二。刘,裴二人"踏芳"。同钓,至少以十几岁。刘生于七七二年,"踏芳"同钓当在七八三年左右,而此时上距刘绪天宝末东迁已近三千年。三十年间刘绪不一定长期定居嘉兴。刘禹锡可能是生长在外地而后避地或求学才客居嘉兴。他的诗文中常说"少为江南客",这证明刘禹锡少年在江南是"作客",而不是以江南为家乡。刘禹锡曾自称"我本山东人","山东一书生"。唐代山东,指太行山之东,淮河之北,嘉兴在江南,显然不对,而刘禹锡的郡望中山,正在"山东",彭城也在"山东",彭城当是刘的籍贯。据作者考证,刘绪东迁后作官,是在七六一---七六九年间。他与卢氏结婚当在此间,七十二年生刘禹锡很可能就在彭城,这样,彭城也是刘禹锡的出生地。
3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31、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
32、巴歈(yú):巴地的民歌。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歈即民歌。
33、蜀(shǔ)先(xiān)主(zhǔ)庙(miào)
34、此时已是秋天,凉风萧瑟,寒气袭人,空气中弥漫着萧杀之气。
35、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043年,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被贬出京。1052年,改知颍州,于途中逝世,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
36、唐(tánɡ)代(dài):刘(liú)禹(yǔ)锡(xī)
37、因改革触及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革新仅坚持了180多天。
38、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39、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40、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41、两年后,56岁的我再游玄都观,当年盛极一时的玄都观,如今门庭冷落鞍马稀。
42、刘禹锡,字梦得 ,世称 “刘宾客”,唐朝文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43、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44、⑻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45、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46、城西门前大江中的滟滪堆,年年被波浪冲击也不能摧毁。
4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48、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49、刘禹锡籍贯争议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江苏徐州,第二种说法是河南洛阳,第三种说法是浙江嘉兴。
50、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51、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7)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6) ,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8)
52、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
53、作者在这首诗里借用泥沙和黄金来比喻沉沦和成就,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意,让读者很容易就获得一些感悟。万事万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要经过千淘万漉,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54、于是,我们看到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看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诗词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性格,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刘禹锡更是因为这些诗词而名垂青史。
55、“山桃红花”一首,写一位深情女子在爱情受到挫折时的愁怨。这挫折乃是薄情郎的负心,这原是一个很古老的主题,而表现这个古老主题的这首小诗,其情景之浑化无迹,意境之高妙优美,却是罕见无比的。首两句,写女主人公所在之环境:山上桃花盛开,江中春水方涣,春意正浓。唯其如此,才触动了她的春思,进而引发了她的愁情。与此同时,山上盛开的桃花将见飘零,江间拍岸的碧水却悠悠无尽,这景象又为她的愁情提供了确切不过的表达形式,于是信手拈来,遂成下两句抒情语。旖旎的风光和内心的情愫,真可谓妙合无痕。
56、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57、虽说刘禹锡仕途一帆风顺,二三十岁便位极人臣,但他是个有为青年,梦想着治国平天下,便与数名有志之士一合计,搞了个大事情:永贞革新,誓要彻底瓦解藩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
58、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代表作有《锦瑟》《无题》《春雨》等。
59、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9) (13)
60、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61、712-7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62、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63、《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