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手不释卷的故事35句集锦

手不释卷的故事35句集锦

手不释卷的故事

1、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3、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4、读书手不释卷固然好,但适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

5、每天听一个故事,学一个成语。点滴积累,成长每一天。

6、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7、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手不释卷的故事)。

8、手不释卷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原文如下:“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光武帝在带兵打仗的忙碌的时候,手不离书。手不释卷的字面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9、  吕蒙⼀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的.事情⼜多⼜杂,都要我亲⾃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10、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复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11、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12、出处: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3、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14、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吕蒙简介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15、译文: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16、张昇平时学习十分刻苦,惜时如金,旅途中坐在船上也始终手不释卷。有一天,当他又站在船头上吟哦诵读时,同船有位一同北上的道家服饰打扮的人,慢慢踱到他身边,开口问他:“你为什么每天总是同样看这一本书,而且手不释卷呢?”

17、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18、今天我们要讲的成语故事是『手不释卷』,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9、(出处):《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0、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2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22、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23、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24、那位不见经传史载的道人,张昇甚至都还不知道他的名字,这位道人是典型的草根一族,是山林师徒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物。他所代表的,是道学中经过慧性图文思维模式培养教育出来的具备较强慧性图文思维能力的普通人士,他既没有功名,也没有地位,也没有炫耀的志趣。他的阅读方式,“迅速翻看,随口背诵”,是一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慧智同运的阅读学习方法。

25、  手不释卷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原文如下:“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光武帝在带兵打仗的忙碌的时候,手不离书。手不释卷的字面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6、手不释卷(拼音:shǒubùshìju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 

27、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着了迷。

28、  有⼀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员⼤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些书,增加⾃⼰的才⼲。

29、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30、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31、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32、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

33、翻译: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的学习。

34、在捷运车上,看到许多人都手不释卷,自己却整日好闲,心中不免感到非常惭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