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的拼音
1、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山西)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2、“倒”的基本含义为竖立的东西躺下来,如摔倒、墙倒了;引申含义为对调,转移,如倒手。(不寒而栗的拼音)。
3、5 那场火灾后的情景惨极了,令人不寒而栗。(不寒而栗的拼音)。
4、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5、(成语释义)成语的原意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6、(示例):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7、出处原文: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8、那时候,定襄治安很乱,汉武帝把他调去当太守,整治地方。义纵一到定襄,就把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9、拌bàn搅拌凉拌拌嘴拌蒜 拌匀 拌和(huò)
10、鞭biān:鞭策 鞭炮 教鞭 鞭长莫及 快马加鞭
11、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12、原文释义:众多高僧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都十分担心和害怕,向上天祷告许愿。
13、析xī:分析 辨析 剖析 赏析 透析 探析 分崩离析
14、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往往使用酷吏,镇压人民的反抗。司马迁由于受“李陵之祸”而被处以宫刑,受到酷吏的迫害。所以他一定要为酷吏立传,义纵自然会被列入酷吏之列。酷吏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已,让老百姓不寒而栗。
15、(近义词)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提心吊胆、屁滚尿流、小心翼翼、胆颤心惊。
16、旺wàng:旺盛 兴旺 旺销 旺季
17、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18、原意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19、雅yǎ:典雅 雅致 优雅 雅兴 雅士 温文尔雅 雅俗共赏
20、蒸zhēng:蒸汽 蒸馏 蒸腾 蒸蒸日上
21、麦mài燕麦麦芽麦秸麦糠麦垛(duò)麦田麦子麦苗不辨菽麦
22、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3、“锲”,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qiè,最早见于秦代小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锲”的基本含义为用刀子刻,如锲金镂玉、锲而不舍;引申含义为截断。
24、卓zhuó:卓越 卓绝 卓见 卓尔不群 卓有成效
25、在日常使用中,“不”也常做副词,表示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
26、原文释义: 这天总共判处死刑的有四百多人,从那以后郡中的人都十分害怕,狡猾的人辅佐官吏处理政事。
27、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当官的时候,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
28、(成语出处)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29、不寒而栗(bùhánérlì)(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出自):《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30、毛骨悚然: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31、(解释)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形容非常勇敢。
32、籍jí:书籍 典籍 史籍 籍贯 国籍 户籍
33、勃bó 蓬勃勃发勃然勃兴 生机勃勃兴致勃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