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名言
1、(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老子道德经名言)。
2、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再大的树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若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7、释义:不尊重老师,不借鉴得失,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已经迷失了自己,这就是奥妙要诀啊。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9、(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10、老子名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2、(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13、这句话告诉我们,你做出的成果不要具有己有,你取得了成就不要恃功而傲。很多东西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追求也没有用,所以人生要懂得淡然知足。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1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
18、4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9、(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20、天”的大道,是利用万事万物,但是不要伤害它们的根基,跟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跟人争名夺利,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
21、不自我表现,因此才能够通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得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才能够长久。
22、 译: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23、出自《老子》。显贵的根本是低贱,高大的基础是低下。说明了贵、贱,高、下的对立和统一。
24、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
25、译文:光明之道恰似黑暗,进取之道恰似退守,直达之径反而似曲折。
26、老子哲学体系道德核心是“道”。老子的贡献在于把“道”抽象出来使之成为一一个独立的哲学形而上学的范畴。《老子》中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既是形上本体,又是人生的法则。它是整体性的,在本质上既不可界定也不可言说,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也不能将其特性有限的表达出来。老子之“道”又是有与无、神虚与形实的整合。“道”还具有内在的否定性和潜在性。“道”是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待的精神与物质的威粒、能量、动势、事物、原理的相对相关、动态综合。
27、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28、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29、老子名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0、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在快要完成、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坏事。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从头到尾都要兢兢业业、谨慎对待。
3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3、(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3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35、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37、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委曲就会能够保全自己,弯曲就能够伸直,低洼的地方就会变得充满,破旧的东西反而会生出新的东西,少反而会变得多,多反而会生出迷惑。
38、译文:只有清静恬淡无为者,才比看重养生的人高明。
39、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40、 译: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4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42、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43、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4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45、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4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7、 译: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48、(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49、那些轻易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在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真的很实用。真正想要帮你的人,会问清楚你现在面临的是哪些困难,需要帮到什么程度,会认真考虑自己能帮到哪些,而不是张口就说行行行,好好好,你尽管说,这种人往往是不靠谱的。
5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道德经 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