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诸葛亮的一句名言61句集锦

诸葛亮的一句名言61句集锦

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1、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诸葛亮《答杜微书》)。

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诸葛亮《自表后主》)。

3、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又与李严书》)。

4、做事的能力,需要锻炼;做人的能力,需要修炼;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你想要飞的高,就得羽翼丰满,双翼强劲有力。(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5、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6、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三国·诸葛亮

7、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8、再说张飞,救主断后,手执长矛,立于当阳桥头,大喝一声,吓得对岸的曹军将领夏侯杰当场挂了。

9、但是此次也是经历过很大的一番折腾,刘备总共去了三次。直到最后一次,诸葛亮才被刘备诚意所打动,从而愿意决定帮他,这便是著名的三顾茅庐。

10、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11、⑥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诸葛亮

12、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3、纵观张飞和关羽最后的结局,就是如此,就是因为太骄傲了,张飞招致手下人出卖,半夜砍下了张飞头颅。张飞就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会打仗,脾气暴躁,对待自己下属总是六亲不认,动不动拳打脚踢,这便是失礼,如果他不是刘备结拜的弟弟,他多少就不会如此骄横。

14、刘备问:“先生啊,我起兵二十多年,屡战屡败,四处漂泊,我这样的人能成大业吗?”

15、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6、这句,就是教导大家,做人要真诚,不能虚伪。一件事不好笑,就不要觉得好笑,不能因为身份地位而去拍马屁也说好笑。发怒也一样,不能因为自己的上司对某人发怒,你也添油加醋,也发怒。

17、有些人,心真的如称,好如不好,一眼便知,这样的人,所以他真的不能为人作轻重,因为一旦说出来了,那么就很容易得罪人。

18、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20、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2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22、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4、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

25、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26、如今社会,网络越来越发达,同时也导致人心的浮躁;网络虚拟的世界几乎每天一变,更是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但各种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导致了现实的空虚,当人脱离网络世界之后,回想现实中的自己,却总是不免彷徨,手足无措,内心越来越急躁。

27、成功了,很多时候,只要不注意,就是离失败不远的时候。因为这个世间万物都有这样的发展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事业也好,爱情也好,都是如此。

28、意思是,要干大事先干小事不要想做大事看不起做小事。

2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30、而在三国时期,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世人常称诸葛亮是一位“神算子”,他也配得上这样的称号,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等都称得上是“运筹帷幄”。

31、可以说这句语录,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因为我们人都是很容易骄傲自满的,有一点成绩,就能飞起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那么我们今天不妨借着诸葛亮这句刺耳的名言,一起来结合现实社会,来反省下,好好思考一下。

32、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3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4、喜怒之政,谓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怒之间,必明其类。——《诸葛亮集卷便宜十六策·喜怒第十一》

35、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诸葛亮《答杜微书》)。

3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诸葛亮的人生观也值得大家效法,他有一句名言践行了自己一生为何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那就是“非宁静无以致远”。

38、这是一个特别浅显的道理,但很多人却始终看不明白。

39、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三国演义》

4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备决定试探一下诸葛亮的口风,因此便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刘备临终之前,诸葛亮召到自己的身旁,对其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一听,自然是惶恐不已的,因此便立即下跪,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41、意思是,要干大事,先干小事,不要想做大事看不起做小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着急,慢慢来。

42、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4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44、我经常在想,是他们真的看不到吗?不尽然。更多的恐怕还是他们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那一面,而屏蔽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那一面。

45、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6、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47、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48、司马徽回答道,这世上,英雄不少,但胸怀大志者多,成其大业者少,为什么呢?因为你想一飞冲天,你总得有两只羽翼相助吧,也就是文、武两翼。

49、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50、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5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2、做事情先想害处、失败,先想最坏的结果,这不是悲观,而是严谨,是思虑周全。往最坏处做打算,向最好处努力,这样,即使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我们才有可能扭转危局,而不至于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方寸大乱、束手无策。

53、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54、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55、其中原因已经被很多史学研究者分析了很多。接下来笔者谈谈个人的见解。首先,都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但司马懿其实比他更谨慎。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冷静,思维缜密的人,特别能忍,忍受战争中的艰辛,失意,寂寞与孤独。其次,司马懿喜欢研究对手,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司马懿曾经私下对诸葛亮有句这样的评语:“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56、中益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所尚(诸葛亮《称姚迪教》)。

57、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58、其实,那些只想着好处的人,大多都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只要学会压制心中的渴望,不让自己浮想联翩,就不会导致考虑问题不全面的情况发生了。

59、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前《出师表》)。

60、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