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心法
1、那么,我们会奇怪,曾国藩为什么不让李鸿章睡懒觉呢?人家李鸿章后来不是说头痛了吗?不是等于补了病假条了吗?而且曾国藩教育李鸿章,只说必须要守一个“诚”字,
2、敬德修业,不可固愤而废与其待时,不如乘势甘心吃亏,早有戒备言传身教皆而有之改过迁善,而后兴家
3、 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4、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5、(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11)。”每次温习旧的知识时,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能够灵活分析和应用了。而刻意地从别人或圣人的书中去寻求深刻含义,就是书呆子,会使自己永远没有正确主张,做事的时候往往会屈从于他人。每天都能记录心得体会,以免将灵感忘记,这样既可以检验自己是否有所长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心法)。
6、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7、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8、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9、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10、(506期⊙视频)李和生杨氏内功太极拳讲座:推手中必练的问劲
11、要说曾国藩的这个实践教育效果真是出奇的理想,自此以后,李鸿章痛自反省,再也不敢睡懒觉了,而且后来,再也没有在个人习惯上被他的老师曾国藩指责过。曾国藩也因此认为,后来的李鸿章无愧于自己曾门真正的传人。
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3、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4、曾国藩是晚晴第一名臣,被誉为中国近代唯一圣人,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曾国藩天资平庸,能取得如此成就,其中很大原因是他对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严格自律。他总结了十二条修身法则,静下心细细品读,必定多有裨益。
15、经常做到早晨练习书法,可以使一天的情绪不浮躁。而且,将书信应酬也用来练习书法,可以称之为“权变”。儒家通过练习“六艺”,就可以应酬社会的一切事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并且必须做到是不过夜,否则,以后就很难理出头绪。如果通过学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坏习气,却不能及时改正,天长日久,就会积重难返。
16、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17、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8、可见,李鸿章真不愧是曾国藩的好学生,而曾国藩也真不愧是李鸿章的好老师。师生如此,才叫相得益彰!
19、人要多读书,尤其是读史书。读史可以提升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只是一个过客。古今多少风流人物,最终都消失在历史中,我们眼前的琐碎和烦恼又算得上什么。这样一想,自然心胸开阔,豁然开朗。
20、(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要立即披衣下床,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21、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22、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23、(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24、曾国藩修身十二法,谨遵教诲,多多温习,时刻反省。
25、(注)读中国历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恶事理,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光宗耀祖,这是父母所希望的,为己为人,都是必要的。否则,必定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26、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27、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28、(第607期-视频)杨云中老师揭密太极拳推手技巧(上),推荐观看!
29、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节制欲望,即为明哲保身。学会节制欲望,是保身第一要诀。
30、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31、身体强健才有饱满的精神。人生是场马拉松,没有强健的身体做基础,如何在这场长跑中坚持到最后。曾国藩坚持养身,恪守“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三个原则。
32、往日的技能不可荒废,许多技能太久不用日渐生疏,最后逐渐遗忘。只有不时温习,才能让自己温故知新。
33、可刚准备舒舒服服地睡这个回笼觉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敲门。
34、(第77期)太极拳解密之二:松肩坠肘及其练法
35、回复黄康辉可获得陈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一路光盘版
36、同治九年(1870年)奉命前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因屈从洋人而遭朝野舆论谴责,旋回任两江总督。
37、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38、为人处世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说话,而谨言的基础在于“三思”和“反省”。这也是能够做到“不生气”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39、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40、曾国藩身为一代儒学大师,修身正己,自律甚严,他以传统心身理论为根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心身功课”。对今天的我们主动提升心身状态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1、当然,曾国藩教导李鸿章也不止这一次,在《庚子西狩丛谈》中也记录了一次:李鸿章跑去拜见老师曾国藩。李鸿章刚进曾府,曾国藩就问道:“少荃,你现在到此地,是外交第一冲要的关键。今国势消弱,外人方协以谋我,小有错误,即贻害大局。你与洋人交涉,打算作何主意呢?”李鸿章说:“门生只是为此,特来求教。”曾国藩说:“你既来此,当然必有主意,且先说与我听。”李鸿章说:“门生也没有打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同他打痞子腔。”“痞子腔”为安徽土语,即油腔滑调之意。曾国藩乃以五指捋须,良久不语,徐徐启口说:“呵,痞子腔,痞子腔,我不懂得如何打法,你试打与我听听?”李鸿章一听不对,这话老师一定不以为然,急忙改口说:“门生信口胡说,错了,还求老师指教。”曾国藩又捋须不已,久久看着李鸿章道:“依我看来,还是用一个‘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圣人言忠信可行于蛮貊,这断不会有错的。我现在既没有实在力量,尽你如何虚强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过于吃亏。无论如何,我的信用身份,总是站得住的。脚蹈实地,磋跌亦不至过远,想来比痞子腔总靠得住一点。”李鸿章急忙应声道:“是、是,门生准遵奉老师训示办理。”
42、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43、曾国藩认为,说话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孔子教导我们:“敏于事而慎于言”。谨言有两重含义:一是说言语要配合行动,不要说那些自己做不到的大话、空话,让人耻笑;另一方面是说,不要口舌招尤。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44、每天饭后练一小时字。这点对我们当代网络居民很有借鉴意义,要拒绝“提笔忘字”一定要多上手练,下笔才能如有神。
45、事实上,他这天倒不是成心想偷懒,只是因为冬天天冷,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已经过了部队的起床时间了,于是他想反正已经迟了,那就不起了,再多睡会儿吧!那个暖烘烘的被窝,在冬天的早晨,实在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留恋的地方。于是,李鸿章就躲自个儿的屋里接着睡。
46、第七法培养自己的真气丈夫居世,无刚不立脚踏实地,学自有得
47、回复陈氏太极拳可获得沈家桢,顾留馨著《陈式太极拳》电子图书
48、所以曾国藩说,“晏起”,晏起就是晚起,“为败家之凶德”。这是不好的行为。晚起,这个行为决定让这个家族会败掉。
49、大丈夫立足于世,内心光明中正,才能无愧于天地。心中一股正气,不偏不倚,做起事来胸有成竹无所顾忌。
50、君子敏于行讷于言,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强调谨慎言语的重要性,我们不妨以“多说多错多是非”来理解。
51、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52、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3、回复陈瑜可获得陈瑜家传陈式太极拳170擒拿法DVD上、下
54、⑾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55、“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56、这便是曾流传至今的“日课十二条”,也是曾国藩每天必做的12项功课。当然我们不可能说每个人每天都雷打不动实行这“铁的纪律”,能做多少就受益多少,功夫在平常,修行还在个人。
57、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曾国藩修身名言摘抄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58、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59、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60、心有本源,只在进德雕琢性情,锻造气质志有定法,脱于俗流心静以修身,不变应万变戒骄戒躁戒妄言,人必自强人从机巧,我以诚愚赤诚之心,器成远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恳为人,以求务实心诚则志专而气足
61、“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62、曾国藩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63、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64、31岁时曾国藩为求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拜理学大师唐鉴、倭仁为师,学习理学,练习静功,修身养性,从此立下“不为圣人,便为禽兽”的坚卓宏大的人生之志。道光二十二年,32岁的曾国藩深为烟瘾毒害折磨,认为“吃烟过多,故致困乏”,决定告别陋习,再次戒烟。这次他吸取以往高调失败的教训,一个人独坐书房,默默地销毁了烟具,摊开笔墨纸砚,为自己制定了日后著名的“日课十二条”:
65、曾国藩在文中说:“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把平时的生活也当做养病一样爱惜自己的身体,防止过度劳累、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66、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67、(第519期)练习太极拳如何在拳架里找松沉
68、回复太极拳正宗可以获得《太极拳正宗》电子图书
69、 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70、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71、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72、每月都能复习的主要指戒律。做诗的目的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感,最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气度。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温习”,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堕落。凡是胸怀大志的人,必须牢记这一基本点。否则,决不会有大的成就,事业也不会保持长久。
73、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74、拥有大智慧的智者向来惜字如金,只有浅薄的小人才夸夸其谈。祸从口出,逞一时口舌之快,为自己带来祸患,实在是愚蠢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