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道德经名句61句集锦

道德经名句61句集锦

道德经名句

1、(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2、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合座悉恨。

3、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道德经名句)。

4、译文为:粗大的树木,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脚踏实地,妄想一步登天,无非是痴人说梦。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圣人并不是没有私欲,圣人的私欲就是为了推动文明进步、人人安宁快乐、人类文明的永恒。所以他无私忘我的努力来为人类做贡献。当人们都感到他的成就、精神和品格之美后,便都纷纷推举他,所以成就了大私。

8、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防微杜渐。

9、真正体悟大道的人,知道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大道的本质,所以就不说;能用语言描述出大道来的人,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的体悟大道。放在生活中就可以这样解释:有智慧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发言;随意发言的人,肯定没有智慧。

10、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11、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道德经名句)。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4、释义: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15、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17、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1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9、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0、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21、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3、恒也。——第二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6、其老子把它的唯心主义和辨证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他在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认为世界万物是“道”创造出来的,“道”是物质的总根源,这就难免使老子把“道”作为推导辨证法的起点和归宿点,消及地对待当时的社会矛盾,把无为而治绝对化,甚至提出退回到“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刀耕火种的社会去。

27、(名句赏析):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28、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29、上根之人闻道后,恍然大悟,马上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中根人闻道后,半信半疑,似懂非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毫无所得;下根人闻道后,难以置信,置若罔闻,甚至大加嘲笑。如果让下根之人听了以后不觉得可笑的话,那就不是什么真正的道了。

30、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31、紫气东来这个成语历史上所指的是哪位圣人,你知道吗?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3、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34、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3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6、——第三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7、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8、(译文)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39、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0、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41、(解释)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也下不到一整天。

42、难道不正是因为他的无私?所以能成就他的自私。

43、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4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5、——第五十一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46、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47、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够从事情的细微之处发现真理,才是明智的表现;能够坚守柔弱的信念,才能以柔克刚,成为真正的强者。

4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49、(名句赏析):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50、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出生入死。

51、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3、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54、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55、(名句赏析):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56、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7、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8、(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5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