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古代哲理名言名句大全18句集锦

古代哲理名言名句大全18句集锦

古代哲理名言名句大全

1、《琴诗》(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3、释义: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

4、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8、(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惠州一绝》)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收集含哲理的诗歌、名句20句哲理诗歌和名句一样20,哲理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雄心壮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古诗中的哲学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一切从实际出发(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题目)观祈雨(唐李约)(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题目)八阵图(唐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题目)观书有感(宋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题目)拟古(明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题目)论诗(清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题目)草(唐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关于哲学的诗句、成语或警句哲学名言名句汇总-------------------------------------------------------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11、诗中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13、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4、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1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

17、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