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短诗摘抄
1、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2、诗歌的学习离不开吟诵,声音与每个文字相触碰,迸发出独特的情感。在微项目学习中,学生观看了《朗读者》节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跃跃欲试,尝试用自己的朗读方式来演绎对诗歌的理解。因此,设计朗读作业,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线上提交语音作业,老师给予点评,诗歌学习更加深入。
3、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失。
4、(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春水短诗摘抄)。
5、(这几句话清晰的写出了小孩的特点,天真的话语,蓬勃的生机,散发着生命的光彩,连天使也要忍不住赞美他们。在诗人的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
6、我手写我心,我心吐真情。诗歌的积累和感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微项目学习中,我们引导学生用美丽的眼睛去看世界,体会诗与世界之间亲密的情感,探索自我对生活、生命的认识,故而在学生学完3篇课文后设计创作诗歌的作业。由课文学习到感悟诗情到发现韵律美,再到诗与画的完美融合,引导学生从身边入手,如写写自己家阳台上的小盆栽,或是对目前疫情生活的心情抒发。
7、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们停课不停学,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学生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我在线上开展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孩子们伴随着一串串优美的文字,尽情畅游在诗的海洋之中。在仿写和创编诗歌这一环节我有几点做法感到颇为惊喜,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8、此时,我想我该做的,自是守住他们诗歌天地。于是,我收集着这一些散落各处的“零碎思想”,汇成两篇美文,缓存孩子们的温柔和可爱。
9、年轻人,抛却你手中幻想的花,那只是虚无缥缈的。
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创作离不开好的灵感:凝聚新鲜力量,集荟萃精华,方可促源泉涌动。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诗歌之美,真切感受诗歌魅力,我们不断激励孩子们摘抄诗歌并配画。不被设限的摘抄,成全了没有标准的美。美不被定义,变得多元,变得包容。美没有标准,美就是标准。
11、冰心对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她宣扬的母爱向另一个方向的自然延伸。她偏爱一切幼小的、稚嫩的、芽苗一样的事物。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的丑恶及世风的堕落。如:
12、质疑激趣:在学生想象画面的基础上,老师以问题“那冰心小时候在海边的生活跟你们想象的画面是否一样呢?”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13、在第二句中作者(冰心老先生)以极小的刺果为主人公,后来刺果借助阳光的力量伴随着自己的信心解放了自己的幽囚;因为借助阳光的力量和坚定胜利的信力,刺果最终穿出来了,坚固的岩石(盘石)被裂成两半了。本篇这首诗中写出刺果坚定的信念,欲话说得好正定胜邪。
14、金侨老师满怀教育的热情,用爱守护孩子的童心。于学习,期盼我们的孩子“静如处子”,选择诗意的生活,找寻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于生活,期盼我们的孩子“动如脱兔”,奔走在每一帧对运动、对生命的热爱中,勇敢向未来。在孩子心中种满花花草草的同时,我们每位老师也收获了诗意的课堂,师心的富足。
15、婴儿是巨大的诗人,再不完整的语言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繁星七四》
16、扶学《繁星》(七一)是为了打开学生想象画面的思路,引导学生补白母女俩在月夜小园中的美好时光,进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放学《繁星》(一五九)是对“通过想象画面读懂诗歌”这一方法的运用,通过孩子们想象,品味不同语境下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含义,体会诗人对母亲的眷恋之情。
17、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18、碧影落霞、星雨山岚,诗与画融合在一起。随着诗歌的学习不断深入,品读揣摩过程中,脑海中常常能浮现出相应意境的画面。结合语文书上的插画以及微项目学习中学生对诗作的鉴赏,能够发现诗与画融合的美感。学生前期已经摘抄积累了一些诗作,我们由此设计了诗歌配画作业,为你自己摘录的诗歌配上相应的图画。学生在配画过程中又进一步研词读句,诗情画意自然油然而生。
19、这些诗从特殊的侧面传播了“五四”思想开放的自由空间。“爱的哲学”是诗集的核心,对于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是诗集的主题曲。用短小轻便的文字形式,书写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喟叹,是冰心写小诗的艺术特色。
20、〔鉴赏〕:寥寥几句,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她对母亲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联系自然,读来委婉柔和。
21、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22、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回忆的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回忆的永不漫灭。
23、冰心老人用鸟儿飞去匆匆和落红满地的情景来与生命做比较,她猜想生命会不会和她在世界中看到的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侧面冰心老人可能是在为某人叹息她(他)的生命是如此狼狈,为她(他)婉惜吧!
24、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5、(4)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26、作为组诗,本课的教学不是孤立的,可以通过几首诗歌的对比整合,发现诗歌在主题上的相似之处,通过资料的拓展,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作品,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并积累现代诗的兴趣。
27、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关注时政,用诗歌为抗疫一线的英雄们点赞。其中由佳璇同学创作、刘老师改编的诗歌《拨开迷雾见阳光》描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正如被迷雾笼罩一样,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平日的自由,但医务工作者和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在抗疫一线奋战,正如那穿破迷雾的阳光一样,终将驱散迷雾,让阳光重新照耀大地。
28、三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
29、释义: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30、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3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2、过渡:通过两首诗的朗读,我们发现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还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