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巴金的作品激流三部曲54句集锦

巴金的作品激流三部曲54句集锦

巴金的作品激流三部曲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像巴金这样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一直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像《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崇尚诗礼、温柔敦厚的虚伪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殊的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2、《秋》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之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

3、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4、《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这篇长篇小说,主要是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它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巴金的作品激流三部曲)。

5、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

6、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巴金的作品激流三部曲)。

7、“三弟,你不要怕,”觉民安慰道,“再练习两三次,你就会记得很熟的。你只管放胆地去做。……老实说,朱先生把《宝岛》(1)改编成剧本,就编得不好,演出来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成绩。”

8、《春》当中,觉慧没有正面出现,他的精神却依然感染着年轻人们。《春》通过两个女孩一喜一悲命运的对比,反映出只有挣脱了封建礼教,年轻人才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真正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觉新的表妹蕙,由于父亲的贪婪而嫁给了荒淫的郑家孙少爷,嫁过去后得病,婆家也不为她及时请医生,最终抑郁而终。而淑英也面临着嫁给不爱的人从而为家族换取利益的命运,但她得到了觉民等人的帮助,离家出走逃到

9、《春》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家》的续篇。

10、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7月初版。作品《秋》的从封建家族后继人的堕落上以及从封建观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写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后衰败。

11、《激流三部曲》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12、《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

13、写完《总序》,巴金考虑书名用《春梦》不甚妥当,改名为《激流》。随之在《关于〈激流〉》中申述理由:决定把《春梦》改为《激流》。故事虽然没有想好,但是主题已经有了,我不是在写消逝了的渺茫的春梦,我写的是奔腾的生活的激流。

14、巴金留学法兰西期间,就已萌生了创作《家》的心思。但当时拟以“春梦”为小说名,他在《关于〈激流〉》的文章里说,自己出生在专制的封建大家庭里,“那十几年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梦魇!”表面上富裕繁华热闹,却上演着一出出闹剧、悲剧,终于走向衰亡,犹如黄粱一枕。

15、他的祖父高老太爷是家中的专制魔王,一手包办儿孙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瑞珏、觉新等人的悲剧,觉慧不满大哥觉新的“作揖主义”,积极支持二哥觉民抗婚。

16、    通过阅读《激流》,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现在这种来之不易的生活!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流三部曲(巴金的作品集)

18、觉慧的确是一个让人喜爱的角色,他大胆示爱,追求民主自由,与封建传统的家庭格格不入。小编不可避免地在他身上赋予了希望和勇气,这种心情随书页的翻动一点一点增加。但心底总有另一个声音提醒着他或许将被打压的结局——总想着,黑暗是彻底的黑暗

19、1931年初,上海《时报》约巴金写一部长篇小说,拟每日连载,他于是开始了《春梦》的创作。

20、最后,当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爷死去时,觉慧毅然离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21、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于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家》中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杂志,对家中在道德礼法掩盖下的种种腐败现象十分厌恶,他的祖父高老太爷是家中的专制魔王,一手包办儿孙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瑞珏、觉新等人的悲剧,觉慧不满大哥觉新的“作揖主义”,积极支持二哥觉民抗婚。最后,当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爷死去时,觉慧毅然离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22、长期以来,巴金先生作品一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家出版,人文社因此形成了巴老作品的出版方阵。20世纪80年底中叶起,人文社资深编辑、“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王仰晨先生开始协助巴老一起整理《巴金全集》,并于1986年起分卷出版,更加强了人文社在巴金作品出版领域无法撼动的地位。

23、直接抗争的。例如左右逢迎,事事实行“作揖主义”的觉新。

24、《春》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继续讲述发生在破败的高家大院中的故事。主要描写两个少女淑英和惠在相似的环境下的不同遭遇和结局。同时通过另一组人物即琴、觉民与觉新的对比,鼓吹觉民、琴的斗争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怎样影响淑英走上叛逆的道路。对于惠和觉新,作者在显示深厚同情的同时,也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25、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

26、《雾》,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出版于1931年,出版社为新中国书局。讲述了旧社会时期一个留学归来学子在旅馆的一段遭遇,反应了旧社会时期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相互抗争,凸显了当时的社会特性。

27、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28、《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

29、《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春》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30、《激流三部曲》凝聚着巴金对于封建家庭深刻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感情。这部长著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果,尽管书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有原型,但他没有把这部小说写成狭隘的自传,而赋予了它更广泛、更重大的社会意义。他在《家》的《后记》中说,“单从这一年的大小事变底描写,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正在崩坏的资产阶级家庭底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了。这里所描写的高家正是这类家庭底典型,我们在各地都可以找到和这相似的家庭来。”1937年他又表示:“我不要单给我们家族写一部特殊的历史。我所写的应该是一般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历史。”考察巴金的家庭,固然是一个黑暗的封建王国,但并没有发生如《激流三部曲》中描写的那么多惨酷的事情。

31、《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记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与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冲破封建宗法束缚,走向新生活的过程,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此外,《憩园》是《激流三部曲》尾场,主要讲述了一座以“憩园”命名的花园的先后两代主人的命运。

32、《激流三部曲》固然是艺术虚构、想象的产物,但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来自巴金亲身的经历和体验,都饱含着他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激流三部曲》的成功,也是现实主义艺术的胜利。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也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为原型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思想艺术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已走向成熟。

33、周如水此时接到父亲来信,说其母病想见他,并要求他回去当官,软弱的周如水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也没有勇气回家。

34、《激流三部曲》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35、“二哥,你真好,”觉慧望着觉民的脸,露出天真的微笑。觉民也掉过头看觉慧的发光的眼睛,微笑一下,然后慢慢地说:“你也好。”过后,他又向四周一望,知道就要到家了,便说:“三弟,快走,转弯就到家了。”

36、《爱情三部曲》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主要包括《雾》《雨》《电》。

37、它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老三高觉慧与婢女鸣凤、老大高觉新与钱梅芬相互爱慕,却因为封建家庭的条条框框而成了悲剧,她们的不幸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

38、《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春》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39、2015年的寒假,早早写完作业,我照例开始搜寻起自己喜欢的书打算消磨一下时间。这时候,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进入了我的视线。最先吸引我的是“激流”这个暗含着波澜壮阔意味的题名。然而略略扫过序言和目录,我没有看到预想中炮火连天的场景。那么什么是激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随着巴金先生来到了民国时期,走进了有着“高高院墙,考究家具,开满鲜花的庭院,花园里高山碧水,桥阁船舶……”在这三部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巨著当中,真切地亲眼目睹了封建家庭“读书知礼,尊卑有序”的表面宁静与“奢侈糜烂,尔虞我诈”的内在纷争的二元矛盾,而觉慧、觉民等年轻人通过抗婚、出走等不同的行为,用自己的方式抗争着封建礼教和时代压在他们身上沉重的大山。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让我仿佛嗅到了那个时代腐烂的躯壳中长出的自由、民主新芽的芬芳。这一系列小说,用写实又充满艺术悲情的笔触,逼真地记录了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对于中国青年民智、民情的开启,反映了新旧思潮尖锐的冲突与矛盾。

40、激流三部曲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部《家》。在这一部当中,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三种人就已经崭露头角。第一类是竭力维护封建礼教和家族内部森严、僵化的秩序的家族老一辈人;第二类是如觉慧和觉民一般,痛恨封建礼教并坚定立场,用自己的一切行动表达对这个吃人的社会的抗争。还有一类是,同样不想为封建礼教所束缚,却不敢于

41、觉慧不作声了。他感激哥哥的友爱。他在想要怎样才能够把那一幕戏演得好,博得来宾和同学们的称赞,讨得哥哥的欢喜。他这样想着,过了好些时候,他觉得自己渐渐地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境界。忽然他眼前的一切全改变了。在前面就是那个称为“彭保大将”的旅馆,他的老朋友毕尔就住在那里。他,有着江湖气质的“黑狗”,在失去了两根手指、经历了许多变故以后,终于找到了毕尔的踪迹,他心里交织着复仇的欢喜和莫名的恐怖。他盘算着,怎样去见毕尔,对他说些什么话,又如何责备他弃信背盟隐匿宝藏,失了江湖上的信义。这样想着,平时记熟了的剧本中的英语便自然地涌到脑子里来了。他醒悟似地欢叫起来:“二哥,我懂得了!”

42、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43、《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44、《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迂腐、丑陋和对青少年的迫害,并号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笼,大胆追求民主与自由。

45、老大高觉新虽不满旧家庭的规矩,但不敢反抗懦弱顺从;老二高觉民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为了与琴的爱情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老三高觉慧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目睹了封建家庭里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宣扬新思想。

46、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电椅集》、《抹布集》、《将军集》、《沉默集》、《神·鬼·人》等。

47、他的激情和他的反抗让人由衷赞美。“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

48、内容简介: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尽管她们都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生性懦弱的蕙逆来顺受,对她充满同情爱慕的觉新又不敢帮她摆脱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轻人,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帮助下,淑英终于逃到上海,重获新生,迎来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绚丽的春天。这部小说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49、在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通过对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面,巴金先生在描述这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时,也希望年轻人能够勇敢的和封建思想作斗争,努力去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去追求自由幸福的新生活,让女性的命运得到彻底的改变。

50、作者说,小说中的人物全是主人公,都占同样重要的地位,在这热血青年的群像中,吴仁民是以一个受人尊敬的最年长的革命家形象出现的,成了一个新人。李佩珠被当做妃格念尔型的女性来描写了。

51、《秋》是解剖封建社会教育弊病的一本书。巴金在揭示这种愚昧、专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灵魂的同时,又深入地提示了这种反动教育在怎样地一步步地伤害那个时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对万恶的封建制度杀害下一代的血泪控诉。

52、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主要情节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尽管她们都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生性懦弱的蕙逆来顺受,对她充满同情爱慕的觉新又不敢帮她摆脱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轻人,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帮助下,淑英终于逃到上海,重获新生,迎来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绚丽的春天。这部小说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53、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