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精英律师富兰克林名言50句集锦

精英律师富兰克林名言50句集锦

精英律师富兰克林名言

1、富兰克林:不要说有害于人的谎话,要表里一致。

2、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3、“差不多吧,说不上什么环境,我们没有选择。”

4、但是,英国政府的所有权力分支,都在为本国利益服务。英王和他的国会相互制约,却是在寻求同一个国家利益。但殖民地看似和英国制度同构,一拉开距离,就出现了本质错位。殖民地虽然被叫做“省(province)”,但它们并非就是英国的“省”,它们是遥远的独立存在,相当于一个个小国家。在那个年代,英国作为宗主国,建立殖民地理所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殖民地小国的政体是“精神分裂”的。只有议会是代表本地利益的;而兼为行政和军事首脑的总督、由总督掌控的军队、总督任命的行政和执法官员、总督任命的参事会、总督充当大法官的无陪审团大法官法庭、由总督任命首席法官的殖民地最高法院等,逻辑上都是效忠英国王室、更多服务于英国利益,也就是说,除了民选议会更强调维护本地利益之外,殖民地的其他政府机构和官员,大多是殖民地利益第二的。

5、学而不能致用的人是一头背着书的牛马。蠢驴是否知道它背上背着的是一堆书而不是一捆柴?——富兰克林

6、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芒格的水平被埋没。因为巴菲特总是一口一个“芒格和我”(CharlieandI),让大众知道,所有决策都是他俩一起作出的。

7、⊙ 新版《传递财富传递爱》连载六:悲催的丈母娘竟被女婿坑了!

8、·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9、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做这个工作,Eric显得笨手笨脚,没上满半天班就被辞退了。

10、“对政府的批评哪怕是事实,也是诽谤”来自星室法庭判例,是英国普通法当时还在引用的案例。汉密尔顿指出,星室法庭被废弃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看判例是否合理;对性质恶劣、滥用职权官员的批评,不应被视作犯罪;对国王臣服不等于不能批评国王的下属。判定诽谤性言论,必须确认它是虚构、恶意、煽动的,否则无罪。他承认对任何人的诽谤都是卑鄙和无益的,没有理由为这样的行为开脱,但是,“投诉滥用职权的当权者,是公众与生俱来的权利。”他又推进一步,要求让证人出庭,证明所谓“诽谤”内容是真实的。这同样是一着险棋,这个举证要求被首席法官驳回,他的理由是,不容许借口内容真实而令报纸行为“合法化”。

11、为了节省开支,他想到去一个福利食堂去吃饭,这里的一顿饭只需十元就可以解决。

12、高尔基: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13、可以说,是芒格让巴菲特的事业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把他从闭塞的内布拉斯加大平原带到了富庶的加州海岸。

14、Gods determine what you&#xre going to be. (Julius Erving)

15、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

16、“对政府的批评哪怕是事实,也是诽谤”的原则,来自星室法庭判例,也是英国普通法当时还在引用的案例。但汉密尔顿指出,星室法庭被废弃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是判例是否合理;对性质恶劣、滥用职权的官员的批评,不应被视作犯罪;必须对国王臣服,不等于不能批评国王的下属官员。判定诽谤性言论,必须确认它是“虚构的、恶意的、煽动的,否则无罪”。他承认:“对任何人的诽谤都是卑鄙和无益的”,没有理由为这样的行为开脱,但是,“投诉滥用职权的当权者,是公众与生俱来的权利”。他又往前推进一步,要求让证人出庭,证明报上所谓“诽谤”内容是真实的。这同样是一着险棋,这个举证要求被首席法官驳回,他的理由是,不容许借口内容真实而令报纸行为“合法化”。

17、英国BBC电视台从1964年开始拍摄一部记录片《人生七年》(7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7岁的孩子。此后每隔7年,BBC都会重访这些孩子,听他们畅谈生活的变化,总系列跨度为49年。它通过记录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呈现了英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曾获得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被英国Channel4评为“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之一。

18、芒格从巴菲特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认可和尊重!

19、总统的提案需要国会通过。国会的提案通过后,总统有否决权。即使总统通过了,最高法院也可以指出里面的某个法律违反了宪法的某个基本原则。总统否决后,要两院复议,两院复议时都2/3投票通过的话,则自动生效。三权分离保证没有另一方的认可,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以完全做主。

20、钱财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只属于享用它的人。——富兰克林

21、Energy and persistence conquer all things. (Benjamin Franklin)

22、他们都喜欢正直、诚实,也都认为对方正直、诚实,也喜欢一起结交正直和诚实的人,讨厌不正直不诚实的人。

23、而一旦决定后,他们的行动会非常迅速,普通的投资机构入股某些公司的繁文缛节,在他们这儿一切从简,有时甚至连财务报表都懒得看。

24、⊙ 新版《传递财富传递爱》连载五:财富传承为了谁的传承

25、黄万里教授生前曾说过:"我对三峡工程的意见,屡屡上书中央,先后六次,屡挫屡上。我要求中央领导给我三十分钟的时间,听我汇报就可以把问题讲清楚,可惜无此机会。当年三门峡还让公开辩论七天,现在没有人和我辩论,杂志上也不刊登我的不同意见,我是看不到三峡建成后的后果了。你们还能看见,帮我记着看看,但愿我的话不要言中,否则损失太大了。”

26、上着一样的班,领着一样的工资,聊着鸡毛蒜皮的事。真正的稳定,不是拿着固定不变的工资熬日子。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稳定,其实是自己的异想天开。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很懒,勤奋点,再认真点,你就会发现:生活,真的如你所愿。

27、许多父母都希望让孩子像Nick那样,即使刚开始在教育方面并没有享受到最优资源,但是依旧可以一路成长,突破重围,找到清晰的人生路径。那么,在培养孩子方面,哪些能力更为重要呢?

28、对于巴菲特的财富比自己多几十倍,芒格从来都不眼红。他认为:嫉妒是人身上最愚蠢的原罪,一定要坚决摒弃嫉妒的心理。

29、如果一起创业的两个人,当老板的不摆老板的架子,当副手的不僭越自己的边界,互相尊重各自的身份、贡献和利益,就比较容易友好地共事下去。

30、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很累,请不要难过,那是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

31、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经济危机和股市泡沫破裂(是不是泡沫还有争议)。有人把大萧条的结束归功于罗斯福总统的英明领导,但也有人认为,正是二战让美国真正走出了大萧条。

32、由于能入芒格法眼的项目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伯克希尔每年真正做出的投资决策屈指可数。有时甚至一年才投资一两次。

33、很多人问芒格,你和巴菲特一起搞投资,为什么他的钱比你多那么多?

34、到最后,由于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各种劳苦的工作,渐渐成为一个麻木的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失控,然后离开;

35、如果你懂得量入为出,那你就可以致富了。——富兰克林

36、而巴菲特和芒格,共事50多年,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二人组。而他们的友情,从未变质,反而历久弥坚。

37、印刷术发明后,教会王室都要堵。1530年,在英格兰成立出版社、从欧陆进口墨水纸张,都要皇家许可证。之后,“诽谤罪”是英国遏制出版业发展的利器。十七世纪初,英国星室法庭宣布:任何批评公职人员的言论,不管是不是事实都属“诽谤”重罪。星式法庭成立于1487年,以惩治出版商闻名,直至英国革命前的1641年才关闭。之后,王室放宽控制,1644年,弥尔顿写出《论言论自由》;1694年英国撤销对印刷品的预审制度。

38、适度、避免极端——人若给你应得的处罚,你应当容忍。

39、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2,000万,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不过,有本书叫《1491》书认为,美洲有8000万人,且有较发达的文明,后来多死于欧洲人带来的流行病。

40、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关于他的投资故事和投资理念,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介绍了。

41、秩序------东西要整理得井然有序,做事要定时。

42、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稳定的本质,就是你拥有化“变化”为“不变”的能力,而不是始终躺在那让人保护着你。

43、巴菲特和芒格的友谊,并不像普通的朋友相处那样,需要委屈自己来迁就对方。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而不用担心对方会生气。

44、把自己的缺点告诉你的朋友是莫大的信任,把他的缺点告诉他是更大的信任。——富兰克林

45、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由于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46、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富兰克林

47、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 toil tears and sweat . (Winston Churchill, British Politician)

48、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49、必须看到,“诽谤案”固然是欧洲专权者的统治利器,但是,它长期得到欧洲法律专家支持,部分与它的复杂性有关。这也是托马斯·杰斐逊曾经有过的困惑。他的名言是:“如果我必须在没有报纸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报纸之间,二选其我毫不犹豫会选择后者。”但是,因为杰斐逊的美国,尚未发展出新闻中性的概念,在那个时代,媒体也“参与d争,造谣构陷”,杰斐逊本人的“大部分政治生涯,一直深受其害”,所以,在他发表上述名言二十年后,也不由抱怨:“报上所刊全不可信,刊出即受污染,连真相都因上报而变得可疑。”一方面,人性在意尊严、厌恶无端侵害他人人格的行为,也困扰于不知如何甄别和对待当时出版物经常发生的不实、夸大,甚至诬陷。但是,此案点出了出版物被遏制的问题另一面:报刊和个人,是否拥有批评、反对总督和官员行为的法律权利?“诽谤罪”还常常和“煽动”连在一起,从一个方向看:当时欧洲持续动荡,惧怕真实和虚假夹杂的激烈文字鼓动会带来更多动荡,并非无稽之谈,但是,从另一个方向切入,即便就功利角度去看:强权堵塞公众保护自身利益的必要表达通道,失去纠错机制、社会积重难返,是否会带来更大动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