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雨景的诗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巫山云雨;(关于描写雨景的诗)。
2、——李清照《如梦令》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粉蝶双双穿槛舞,何如此处学长生,纷纷轻薄何须数。
3、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杜牧《清明》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雪的诗句:《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7、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8、君不见玄真子,钓游之乐乐未已,扁舟犹在风波里。
9、青苔满阶砌?——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雨歇杨林东渡头,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昨夜风疏雨骤,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黄梅雨里一人行。
10、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1、衣服上满是灰尘和杂乱的酒渍,远行游历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4、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15、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16、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昨夜风疏雨骤。
17、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1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9、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0、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21、第一个段落写“心爱的雨景”,由首句直接点明,第一行代表一个小层次,后面并列的四行是另一个小层次。“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开门见山地引出后面四行对“心爱的雨景”所进行的具体说明或描绘——“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这四行呈现了不同的雨景,描画了四种雨的声音和样态。那么,这是雨的古典表达还是现代表达呢?诚然,字里行间洋溢着古典的氛围(“春夜梦回”“雨打芭蕉”),但透出更多的是现代的气息,因为这四行诗的句法是很现代的:倘若采用古诗整饬的句式,这四行诗的句子结构可能会完全相同,但事实上这四行诗的句子结构是富于变化的——既有“淅沥”的雨滴,又有“打上蕉叶”的“急雨点”,还有“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以及“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每一种雨的形态的描写在表达方式上是各异的,前面两种侧重于听觉、后两种侧重于视觉。这正是现代诗的个性化的表达,调动了视觉(“从电光中泼下来”)、听觉(“淅沥”)、触觉(“雾一般拂着人脸”)等感觉方式(还有“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是视觉和听觉的融合)。需要留意的是,为调动这些感觉,“雾一般”比喻句和“拂”“泼”两个动词的运用,增强了形象感和感染力。可以说,这一段落所写的“雨景”是形态各异的,其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给读者唤起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
2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3、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24、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25、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描写雨景的古诗句篇5:溪上遇雨二首朝代:唐代
26、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