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王阳明修身名言62句集锦

王阳明修身名言62句集锦

王阳明修身名言

1、金骨藏灵塔,神光照远峰,微茫竟何是?老衲话遗踪。李白祠二首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

2、释义:只要勤奋,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头也能昂然挺立。“百尺竿头”,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也作“百丈竿头”。

3、“虚灵不昧”,大约是指本心不受外物障蔽,保持原始的本然状态,心灵处于安宁、虚静和专一的情状。在此状态下,才能静下来体察世间万事万物之“理”。不昧的“心”如镜子一般映出“理”,所以说,“心即理也”,心与理为一体,而反对朱熹将心与理分成两部分。

4、17 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王阳明修身名言)。

5、(正辅分人参一苗,归种韶阳。来诗本用?亚字,惠州无书,不见此字所出,故且従木奉和。)

6、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后来,王阳明确实找到了人生的法器,也确实凭此法器飞越了世间的沧桑,这就是他的“阳明心学”。写完这首《泛海》后,王阳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贬谪的龙场之路。

9、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0、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1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修身名言)。

12、正德五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知县。当地百姓因为无法忍受官府的压迫而发起暴动,王阳明安抚百姓,并承诺为其做主,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任期间,他以疏导为主,关心百姓的诉求,也积极推行教化。这种行政管理方式,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13、11 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

14、感悟: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

15、雨来萌尽达,雷后蛰全苏。柳眼黄丝缧,花房绛蜡珠。

16、王阳明赞许孟子的“不动心”:心中充满道义,发现万事万物的道理,那么任何事发生都能对其泰然处之,让自己的心如泰山般稳固,不因外界毁誉而动心,不大喜大悲。

1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8、阐析:人心是天渊。人的心性与天原为一体,天所包含的一切,也就是心所包含的一切。天的属性就是人心中的本质的内容。

1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0、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

21、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22、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23、牛斗天垂象,台明地展图。(天台、四明二山。

24、你如果有四合院、会所、茶楼、瑜伽馆,养生馆等,你可以成为我们的“驿站”。你如果感兴趣一项传统文化内容,你可以成为驿站的组织人员。如果你身边若有这样的朋友,也欢迎你的牵线引荐。

25、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26、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27、柔能克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然们的助也,强者怨然们的归也柔弱者解决矛盾靠的是仁,软化冲突,溶解矛盾,愈是刚烈者似乎愈是受不了软化的招法,以刚克强,边实界主强相争,必为子物是互不相并时开,矛盾激化,冲突强化,愈发不好解决,实一边实上最强大的不是刚样界就便是柔。

28、只要有向上向善的进取心就是学习。一直念着过去的事,考虑未来的事,并没有什么用处,只会使自己的向上之心有所懈怠和分散。

2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30、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明)朱舜水

31、16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32、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33、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34、不忠、不孝、不慈、不信,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由倨傲不恭造成的。为人不可太过傲气,对不同的人和事物,都要常怀尊重与敬畏感。

35、0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36、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7、(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38、阐析:有朋友问王阳明:“读书而硬记不住,该怎么办呢?”

39、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40、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1、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42、青山暗逐回廊转,碧海真成捷径通。风暖檐牙双燕剧,云深帘幕万花重。

43、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

44、25 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

45、3 无善无恶事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6、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47、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晋)葛洪

48、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49、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50、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51、译文:心,即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52、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53、21 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

54、原句: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5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名人赞美阳明洞的诗句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白居易)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

56、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57、禅修养生网以追求健康、快乐以及更有品质和智慧的生活方式为理念,集禅修、国学、养生、茶艺、瑜伽、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专业、权威文化资讯平台。线下有禅修养生、行知驿站经典读书会、蓝桥驿站情沙龙等系列活动。

58、王阳明说,这就是圣人的修身之道。道理浅显,却并不容易做到。

59、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60、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61、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