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叶公好龙的寓意和道理34句集锦

叶公好龙的寓意和道理34句集锦

叶公好龙的寓意和道理

1、        通过“导读快车道”掌握“一叶障目”、“唇亡齿寒”两个成语的含义及引申义。

2、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3、还有一些动物的:《馋酒的猩猩》《鹬蚌相争》《螳螂捕蝉》等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目光要长远。    

4、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陶罐和铁罐》及《狮子和鹿》中,注意积累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结合图画将故事内容及道理简单落实到书面。(叶公好龙的寓意和道理)。

5、叶公就整天生活在这些龙当中,他欣赏起龙来可以废寝忘食.要是有人与他谈论龙的话题,他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要是他听说哪里有一幅画得好的龙或雕刻得好的龙,不管有多远他都要去看,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它买下来。他这么爱好龙,整个楚国的人都知道。

6、          培养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

7、  不信,你听:公元774年,两位诗坛巨匠见面了。这一年李白44岁,论年龄可以称得上老李了。他刚被唐明皇赐金放还,心情超级郁闷,四处游历寻找新的机会。途径洛阳时,在杜甫爸爸家中偶遇杜甫......

8、喜爱一件事不能只是叶公好龙,要真正付出自己的汗水与努力。

9、      熟读古诗,描述画面,解析重点字词。

10、第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11、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述成语故事内容的能力。

12、 体会古文句式特点,重点理解“或”字的意思。

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4、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5、学习以“对话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16、放眼望去,整个人间,全是一枚枚的树叶,歌手、诗人们从风中飘过的树叶联想到自己,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歌。秋风是悲伤的源泉,因为秋风扫落叶,彻底断绝了叶子的希望。金枝玉叶让人羡慕,残枝败叶让人厌弃,所以叶子们努力地寻找着可靠的树枝,并且为此而互相攀比。像《蜗居》这类毒草,就鼓吹这种存在方式是最合理的。说它是毒草,因为它代表了现实妥协的市侩文化,它让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见身体、生存的需要,看不见更大的图景。

17、关于做事的:《刻舟求剑》《按图索骥》《楚人防虎》,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学会利用客观规律;

18、翻译指定语句,并且抄写生词,熟读课文,分析人物对话。

19、一不小心,我也在“预判”了。果然大道理都懂,但“预判”也好,“好为人师"也好,是人类的”通病“啊.....

20、读出张僧繇坚定的语气和南郭先生的心理变化。

21、叶子高非常爱好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里也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22、薛谭:一个聪明好学的人。他在老师秦青的指点下学习不久,就骄傲地认为自己已经学成了,因而要求提前毕业。当听到老师为他送行时的歌声之后,他惭愧得无地自容,终于明白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后来,他刻苦钻研,虚心好学,终于也成了有名的歌唱家。 

23、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24、学习诗歌中的写景技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25、后来,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沈诸梁亲率大军,打败了白公胜,救出君主,重振了楚国国威。他平叛护国救主有功。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手握全国军政大权,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功高震主”也引起了君王的猜疑.......与此同时,沈诸梁手下门客也多次劝他趁机把楚王取而代之。

26、知道古文中的特殊读音,如:“大”读“dài”。

27、孔子曾听闻叶公的善政,特意前来拜访与其交流治国方针策略。两人还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对于亲人犯罪,孔子主张“为亲者隐”,叶公主张应“大义灭亲”。

28、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

29、        了解张志和、范成大、翁卷。

30、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渔夫:《渔夫和鳗鱼》中的主人公。鳗鱼企图迷惑渔夫,让渔夫放过自己,但是渔夫不被鳗鱼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希望,而是冷静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踏踏实实地把握眼前所得,并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至于空忙一场。农夫:《农夫和蛇》中的主人公。农夫是一个因怜惜毒蛇而遭难的典型。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却滥用了善良。农夫用血的教训向人们表明,我们要善良,但是也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对待和我们同样善良的人,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恶人,不能有任何的怜悯和宽容,不然最后受伤害的一定是我们。野驴:《野驴和狼》中的主人公之一。野驴受伤了,走路一瘸一拐,又遭遇了狼。但是,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面对要吃自己的狼,野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下心来与狼周旋。野驴告诉狼,自已已经丧失了反抗的能力,但是希望在死之前,狼能帮忙把自己蹄子上的刺拔出来。趁着狼为自己拔刺的时候,野驴一脚踢死了狼,救了自己的命。这告诉我们,面对危险,不要慌张,也不要绝望,而是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31、然而,如果顺着教材的练习提示去思考——“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成效会大不一样。坐车人真正错在哪?主要不是错在“不听劝”,而是错在他“不重视方向,而看重条件。自以为只要条件好,方向错了没关系。”实际上,“如果方向错了,不管条件多好,都到不了目的的,反而会离目标越远。”这才是较合符文本价值取向的寓意。

32、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33、实际上,叶公好龙这个典故不过是孔子门生凭空杜撰的一个段子,到了西汉年间,大儒刘向将这个段子收入他主编的《新序》一书中,从此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胫而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