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言51句集锦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言51句集锦

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言

1、  朱德的饮食非常简单。据他的厨师回忆,工作日里,康克清在机关食堂吃饭,在家吃饭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顿的饭菜只不过是一碗米饭、三盘小菜、一个汤。三盘菜里,一盘半荤半素的菜,一盘素菜,还有一盘常常是他亲手腌制的泡菜。汤则是普通的鸡蛋汤或青菜汤。晚饭则更为简单。“几乎天天如此”。有时来了客人,顶多让厨师多做一两个菜,从不铺张浪费。对此,朱德曾经告诫厨师:“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青)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我不让你每天做大鱼大肉,不是怕花钱,主要是要养成俭朴的习惯,一切从六亿人民出发,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生活水平之上。”“国家领导人就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为此,朱德每个月都要亲自检查家里的伙食账本。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言)。

3、  如何“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朱德主张:“衣、食、住、行以及日用等方面,无论是现金和物资,凡是可以不花的,就尽量不花;凡是可以少用的,就尽量少用,节省下来的现金和物资,都应当储蓄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同时,每一个人都要做到节约,因为“一人浪费一点不得了,一人节约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家庭临时开支的需要,也能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4、节用裕民、俭以养德。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5、隋文帝在对皇子节俭教育上的失败,给唐太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坚持清静俭约、勤俭治国,打造出“贞观之治”的太宗,尤其注意加强对太子李治的教导,以确保治国路线的延续。太子“临食将饭”,太宗借机问道:“汝知饭乎?”太子回答“不知”,太宗告诉太子,“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端起饭碗就要想到农民在地里劳作的艰难,只有爱惜民力、不夺农时,才能确保粮食丰收,官民百姓有饭可吃。

6、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7、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文中,他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8、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0、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1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2、  1963年,朱德在广西桂林视察工作期间,每餐剩下的豆腐乳,他都告诉服务员不要丢掉。在他看来,做豆腐乳的黄豆是农民洒汗水种出来的,要制成腐乳又要经过工人多道工序的劳动。因此,如果吃不完就倒掉,那就对不起农民和工人了。朱德在饮食上的节俭,不仅体现了一种习惯,更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13、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14、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6、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

1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0、  朱德说旧了、破了的衣服“补补能穿”,绝非板起面孔教训人的虚话,在给破旧衣服缝补丁上,他是很有心得的。抗战时期,有一次朱德看到警卫员往衣服的旧补丁上缝新补丁,便传授起技巧来:“补衣服也是有讲究的,要先把旧补丁拆下来,再缝新补丁,这样补上,才板正牢靠。拆下来的旧补丁,还可以打袼褙、纳鞋底。”一个在补衣服上都有“讲究”的革命领袖,生活中的俭朴可窥一斑。

21、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22、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长期担任d和国家领导人,却依然保持着俭朴的作风。难得的两身比较好的外衣,也只是参加重要国事活动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就换上旧衣服。他在家里穿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打了补丁。有的衣服实在太破,不能再补,朱德还舍不得扔掉,就让人把两件拼接成一件。

2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指指恬静可以修善自身,俭朴可以淳养品德。

24、女婿回来后,对岳父的俭朴之风与仁爱之心大为感动,便将此诗作为家训,于书房悬挂。

25、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26、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2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警言

2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29、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30、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31、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32、意思: 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33、驸马王济身为皇亲国戚,“性豪侈,丽服玉食”,公然带头违背武帝“恭俭”国策。武帝曾到其家赴宴,王济“供馔甚丰”,所有餐食“悉贮琉璃器中”。其中有一道“蒸肫”味道特别好,武帝问起烹饪方法。王济答道,“以人乳蒸之”。武帝当即“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

34、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35、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36、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看到身边工作人员进行大扫除时,朱德十分高兴。在表扬的同时,他还不忘告诫大家:“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有朴素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旧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沾染旧习气也很容易。如果不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生产无论怎样发展,人们的欲望也是难于满足的。”

37、勤俭是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节俭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认为“俭近仁”。中国古代节俭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俭省、泯灭人欲,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承认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否定贪欲,用理智克服物质利益对内心的诱惑,从而涵养内心。故诸葛亮《诫子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8、挫折时,要像大树一样,被砍了,还能再长;也要像杂草一样,虽让人践踏,但还能勇敢地活下去。

39、厚葬无益于死者。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

40、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41、  西汉飞将军李广以善于治军著称,司马迁说他“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由是士卒“咸乐为之死”。作为共产d的领袖,朱德是没有什么“赏赐”的,他参加革命,完全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但在衣食住行上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在情感上和大家融为一体,却是大家公认的,由此受到大家的爱戴、敬重,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42、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43、  朱德一生俭朴,但这并不是说他要求大家过“苦行僧”的生活。在物质生活上他很关心部下,因为“没有最低限度的物质保证,工作是会受影响的”。当然,物质生活的关心要讲原则,那就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要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有时候朱德不惜耗费大笔经费。在他看来,为了恢复体力、脑力,满足工作需要,应该对某些人(如技术人员等)多给些或给好些。“在这些问题上,绝对平均分配是错误的,过求‘节省’实是悭吝,变成了守财奴,这种只有经济的原则而忘记了政治的原则,也是错误的。”

4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4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46、出处: 陈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47、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8、  朱德的饮食非常简单。据他的厨师回忆,工作日里,康克清在机关食堂吃饭,在家吃饭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顿的饭菜只不过是一碗米饭、三盘小菜、一个汤。三盘菜里,一盘半荤半素的菜,一盘素菜,还有一盘常常是他亲手腌制的泡菜。汤则是普通的鸡蛋汤或青菜汤。晚饭则更为简单。“几乎天天如此”。有时来了客人,顶多让厨师多做一两个菜,从不铺张浪费。对此,朱德曾经告诫厨师:“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青)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我不让你每天做大鱼大肉,不是怕花钱,主要是要养成俭朴的习惯,一切从六亿人民出发,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生活水平之上。”“国家领导人就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为此,朱德每个月都要亲自检查家里的伙食账本。

49、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50、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