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十大经典作品
1、《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创作于1833年,作者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是巨著《人间喜剧》小说集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获誉为“最出色的人物描写之一”。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像《欧叶妮·格朗台》这样结构简洁、主题完整的作品,并不多见。
2、(最新公告)深圳图书馆恢复正常开放时间~?
3、猎人很年轻,说话的口气有些粗鲁,看得出来这主要是由于在青年女性面前不自然的缘故。
4、于是,文学青年巴尔扎克拿着家里给的几百法郎,跑到巴黎,租了间四处漏风的房子,做起了作家梦。(巴尔扎克十大经典作品)。
5、回忆起这份“生命契约”后,拉斐尔自知引火烧身,悔不当初。
6、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7、任何人如果读过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全部作品,请举手。圣西门又如何?还有雷斯枢机主教?即使是十九世纪那些伟大的系列小说,通常也是提及多于读过。在法国,他们开始在学校读巴尔扎克,而从各种版本的销量来判断,人们显然在学生时代结束后还在继续读他。但是,如果在意大利对巴尔扎克的受欢迎程度作一次正式调查,他的排名恐怕会很低。狄更斯在意大利的崇拜者是一小撮精英,他们一见面就开始回忆各种人物和片断,仿佛在谈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米歇尔•布托多年前在美国教书时,人们老是向他问起左拉,令他烦不胜烦,因为他从未读过左拉,于是他下决心读整个《鲁贡玛卡家族》系列。他发现,它与他想像中的完全是两回事:它竟是寓言般的、神话学式的系谱学和天体演化学,他后来曾在一篇精彩的文章中描述这个体系。
8、巴尔扎克一生放荡不羁,经常挥霍无度和负债破产,爱情婚姻又十分复杂。他早期想娶阔家小姐却被人看不上,出名后又成为不少有闲贵妇追逐和消遣的对象。他在理发店剪下的发屑,有时竟然成为一些少妇和太太的争夺品。他曾痴情于逢场作戏的侯爵夫人而遭耍弄,23岁至33岁时与比自己母亲年纪还大的一位夫人成了长期情人。
9、他们这类人故意要借此显得与众不同,唯恐别人看不出来而小瞧了自己。这让她很不舒服。她想作弄他一下,故意问他:"那么,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10、负债越多,他写出来的作品越好。也许在下意识中,他了解了自己只有在巨大的压力下才能迸发出创造的激情,只有巨大的压力才能迫使他从一个连自己都讨厌的粗俗的巴尔扎克变成一个创造世界的圣洁的巴尔扎克。
11、文坛新秀1828-1835日渐成熟,形成自己风格
12、他开始写最流行的最庸俗的烂通俗小说。这种小说被贵妇和厨娘们同时阅读,里面是胡编乱造的奇遇和下流黄色的故事。巴尔扎克发现写这种东西毫不费力,而且很快给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唯一的缺点是无法出名,因为在这种下流小说上他怎能署自己的真名。不过世上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他是个现实主义者,如果能通过写这种东西发财,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13、拉斐尔庆幸自己轻而易举守住威望,可驴皮却在顷刻间缩小到树叶般大小,轻飘飘地躺在他的手心。
14、拉斯蒂涅伶俐狡猾,头脑冷静;在邪恶的诱惑面前,他并不是毫无顾虑的,有时甚至也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感到羞愧,可是他每次内心斗争的结果,总是邪恶占上风。为了添制一套漂亮衣服,他写信给母亲和妹妹告急;回信来了,他感动得流泪,责备自己不该这样狠心利用至亲骨肉的感情,他很想不拿这笔钱,但是转眼之间,想到能够穿上新衣出入交际场中,他又得意非凡,觉得整个世界已经是他的了。
15、我陷入了昏睡不醒的泥潭中。我的意志已经指挥不动我的体力了。它要求休息。咖啡也不再能刺激它。我喝了许多咖啡,希望刺激它为我完成《谦虚的朱昂》,但是跟喝水一样,任何效果也没有产生。
16、她孤零零地站在紧锁的门外,街上空无一人。早晨的阳光异乎寻常地明亮,似乎有人用放大镜把这条街弄得格外清晰。
17、那一晚,拉斐尔在饭桌上神采飞扬,和一众达官贵人、社交名媛推杯换盏,相谈甚欢。
18、这同时适用于古代和现代经典。如果我读《奥德赛》,我是在读荷马的文本,但我也不能忘记尤利西斯的历险在几个世纪以来所意味的一切事情,而我不能不怀疑这些意味究竟是隐含于原著文本中,还是后来逐渐增添、变形或扩充的。如果我读卡夫卡,我就会一边认可一边抗拒“卡夫卡式的”这个形容词的合法性,因为我们老是听见它被用于指称可以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或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恶魔》我就不能不思索这些书中的人物是如何继续一路转世投胎,一直到我们这个时代。
19、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雕塑·摄影·书法·插画·设计·文学·音乐
20、只有在非强制的阅读中,你才会碰到将成为"你的"书的书。我认识一位出色的艺术史专家,一个极其广博的人,在他读过的所有著作中,他最喜欢《匹克威克外传》,他在任何讨论期间,都会引用狄更斯这本书的片断,并把他生命中每一个事件与匹克威克的生平联系起来。渐渐地,他本人、宇宙及其基本原理,都在一种完全认同的过程中,以《匹克威克外传》的面目呈现。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就会形成对一部经典作品的想法,它既令人仰止又要求极高。
21、· 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
22、债务的压力和欲望的驱动启动了这颗能量巨大的头脑。天才的闸门艰难地、缓缓地打开了,巴尔扎克竭尽全力,从里面汲取一勺勺灵感,注入他的原料。然后,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反复熬炼,大汗淋漓。
23、弗雷斯蒂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后面认识了他的妻子玛德莱娜之后就会知道,原来,弗雷斯蒂埃之所以能在报馆写了很多不错的社评文章完全都是他妻子的代笔。也就是说,他因为自己本身得到了女人所带来的好处,所以就看到杜洛瓦也可能会因为漂亮的外貌得到好处。他当时只是开玩笑,但他并不知道,很快杜洛瓦在报馆也是靠着他妻子的帮忙站住了脚没多久,他自己病逝后,杜洛瓦就代替了他,成了被他妻子帮助飞黄腾达的新对象。
24、在毛姆眼中,亨利·菲尔丁是一个普通人,他贪杯、好色、会赌、情欲强烈,但会“柔情地爱恋”,和他在小说中创造的人物汤姆·琼斯很像。毛姆引用了评论家的话说:“一位端庄的夫人婚前读读这本书会很有好处。这本书会清楚地告诉她对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知识,以及许多有关男人的事儿……”
25、"有烟吗?"她问老板。也许她回去以后想抽两支,烟酒店还没开门呢。
26、车子没有开到门口,在前面的街角就停住了。是她让福奈罗这么做的,因为让门房看见可不好。丈夫出门在外,一大早让一个毛头小伙子送回家像什么样子呢?
27、欢迎转载,转载前请后台留言,说明您的合作内容,留下联系方式。
28、文学家协会委员时期1839-1850(1)
29、高老头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面条商人,他原想爬得更高,但是在金融势力统治日益强大的情况下,他的幻想不能实现,因而他在妻子死后,就把全部希望和感情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十五岁时便有自备马车,生活非常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所养的情妇,只要一开口,最荒.唐的欲望也会得到满足。
30、其中,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正是让他声名大噪的开山之作。
31、母亲还有一条“规矩”,就是亲自上门给翻译家们送稿和取稿,尽量不让他们跑腿,说这是“老文学的作风”。因此“老文学”的编辑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她上下班总是用一个大行李袋装满书稿,然后用行李绳捆在自行车的行李架上,我把这种通勤方式称作“跑单帮”,说她虽贵为“编辑老爷”,出入却像“陈奂生上城”(典故来自高晓声的小说)。
32、夏倍上校在《人间喜剧》的其他小说中未出场,只是在《搅水女人》中PhilippeBridau提到上校在埃洛战役中的光荣事迹。其他的人物在之前和之后的小说中均有出现,尤其是包括但维尔先生在内的律师们。
33、当时我因为生病休学在家。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区里的新华书店买书。面对一个生病的半大姑娘,她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安抚我对生病的恐惧,或是她就是简单地觉得,读书是对人有好处的,既然她的女儿没法去中学上课,就给我买一些世界名著好了。我在一排的名著小说中就挑了这本《漂亮朋友》,还有一本《巴黎圣母院》,但那本书完全是因为我母亲喜欢,她在少女时期曾经听一个城里的知青给她讲过故事。我自己亲自挑选的,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讲了什么内容就果断买下的就是这本《漂亮朋友》。
34、"那是一个小山谷,挺纯静,长满了低矮的灌木丛,早晨一点雾也不起,可以看得很远。"
35、小说的背景是波旁王朝复辟,复辟对法国社会影响深远;个人在社会上取得更高的地位时小说的主题。巴黎城也有自己的特色 _特别是年轻的拉斯蒂涅,他来自法国南部省份。巴尔扎克用过高老头和其他人来对家庭和婚姻进行了分析,并对此表现出了悲观的态度。小说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
36、杜洛瓦和这三个女人的情感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37、最初,杜洛瓦看到好友弗雷斯蒂埃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优雅又聪慧的女人做贤内助才能发达的时候,他是无耻主动勾引过的,甚至说,“如果你成了遗孀我可以娶你”的话。但玛德莱娜显然比德玛莱尔更有原则,或者说她有更高标准。一个在我们后文知道,能够和伯爵,或者外交部长成为情人关系的女人,情爱只是满足她权利欲望的手段。
38、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39、和母亲同辈的张冠尧、王文融、袁树仁几位教授总是很体谅地把书稿送到我的宿舍,但是母亲一再嘱咐我,徐继曾教授是她的恩师、长辈,必须到徐宅去取送稿,而且反复叮咛要避开午睡时间,不要打扰徐先生休息。本来星期六上午我上完课就可以回城里的家,结果因为母亲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要等到下午四点取完稿才能回城。而且,因为运送书稿的缘故,我也变成了“跑单帮”的“陈奂生”,除了一大包书稿,还有积攒了一星期的脏衣服,行李多挤不上公交车,只好不分寒暑冬夏骑着自行车往返。因为要及时将书稿送回家,也就错过了不少诸如舞会、郊游之类活动,对老巴的怨恨因此又进一步。
40、恰好此时,朋友邀请他参加一场上流宴会。本以为只是打发时间,却不想,拉斐尔的欲望之门就此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