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含义
1、引证: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道德的含义)。
2、职业性。职业道德必须通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来体现。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从事工作的人群中,适用范围最为广泛。
3、(出处)明·释今无《寿江若海》:“名誉高缙绅,品德洁清修。
4、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5、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少数人、少数企业能够完成的,必须有全民族、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必须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基础抓起。
6、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7、(出处)唐 韩愈 《画记》:“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
8、引证: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9、尽忠是做人的根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推崇“忠孝”,倡导以“孝”立身,以“忠”兴邦,既强调国家的绝对权威,又不偏失以民为本。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孝与忠结为一体。事君为忠,事亲为孝,忠孝两全,成为当时社会思想道德标准的最高典范。一个伟大的民族,首先必须具有伟大的精神、高尚的品质,然后才谈得上兴邦伟业。这伟大的精神、高尚的品质,就是忠诚。“忠诚”是与正义联系在一起的,讲“忠诚”首先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人民,为了民族的整体利益,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10、(例子)公道正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公认的一个人处人、处事应当秉持的基本立场,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切优秀品格的起点和终点。
11、《管子·心术》曰:“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故“德者,道之合”,即道与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物得德以生生”。
12、普遍性。职业道德具有从业者共同遵守基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普遍性特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团队合作、遵守职业纪律、遵守所在国法律、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等精神,都具有世界职业道德的特征。
13、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14、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15、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16、责任是做人的根本。有一颗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体现。一个不尽义务,推卸责任,敷衍塞责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失去社会的认可,也将最终失去自己的信誉、尊严。现实生活中,成功者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富有责任心。责任是一种宝贵的进取意识,高度的责任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一份责任,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奠下责任之基,才能使人生之路走得更稳更直。
17、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18、(例子)乔治·华盛顿总统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宣称,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如果没有品德就无法管理自身和充分行使他们的自由权。
19、道德观是不断更新变化的,不同时代道德是有侧重的,某种方面说,在不同的时代评价古代都有其局限性。
20、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家。其中以子思、孟轲一脉和孙卿(荀子)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前者以《中庸》、《孟子》为代表,后者以《荀子》传世。
21、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22、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
23、孝的践行是责任。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是一种职责和任务;孝的责任是指子女对父母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人生在世上,就要担负责任。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助缘,父母、亲友、社会、国家、乃至大自然,都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也必须对所有养育我们的各种人和物负有回报的责任。但是,在这些责任中首先应该承担的是对父母的责任。因为,在各种助缘中父母是最主要的,对父母负责是一个人起码和基本的道德责任。责任感的建立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责任。孝道,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生殖伦理而产生的道德义务。这种责任感,归根到底来源于血缘亲情之“爱”。子女对父母的爱是一种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也是一种责任。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内心的“仁爱”,这种“仁爱”是一个人的责任感的本源和动力。
24、尽忠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尽忠才会事业有成。孔子认为忠诚是成就事业的动力和保证,他说:“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乾·文言》)忠信,就可以增进品德;修养成诚实的品格,就能建立起功业。《礼记·大学》说:“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不能完全达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很远。《礼记·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5、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26、孝的根本是忠。忠是发自内心、竭心尽力;诚是真心实意、诚实厚道;合而言之,忠诚是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忠诚”也可以只称“忠”。儒家认为,忠是孝的根本又根源于孝。曾子说:“忠者,孝之本与。”(《大戴礼记·曾子本孝》)孔子说:“孝慈,则忠。”(《论语·为政》)
27、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28、(近义词)品格、品质、人格、品行、品德、德行、人品
29、社会意识形态之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30、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
31、职业道德要求员工在本职工作中不怕艰苦,勤奋工作,既讲团结协作,又争个人贡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
32、(例子)那些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趁火打劫哄抬物价的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为遭到大家的谴责和唾骂。
33、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34、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35、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36、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规范,是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的优良职业品质,它涉及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37、荀子以儒为本,兼及道家。对于修身之道,他提出了‘治气养心之术’。从陶冶心性,纠治性格、禀赋之偏激入手,进而治气养心。两者合称为‘扁(遍)善之度’。《荀子·修身》曰:“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莫善于诚”。其要旨就是在日常待人、做事、处世中“唯仁是守,唯义是行”。‘守’和‘行’的准则就是‘礼’。若日常生活中诚心守仁、行义,处处‘以礼治心’,那么,人就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耳非是无欲闻也,口非是无欲言也,心非是无欲虑也……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劝学》)。不难看出,这是由有为而无为,由必然而自由的飞跃。
38、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
39、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40、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41、道德观的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而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变化的,所以道德观也是变化的,是学习的,是可以传播的。
42、(曾子文化)往期文章推荐阅读(点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43、①社会规划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44、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我们也处在一定的阶层中,道德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和阶层向个人提出的,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准则,并没有具体的条例,但是却是在每个人的心目之中,它约束着我们的良心,让我们不会做伤害别人或者是伤害自己的事情。
45、(出处)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46、现在,各行各业从宏观到微观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制,并与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从业者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物质利益观念、效率观念都很强,这使得各行各业产生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观念相对转弱,又往往会产生只顾小集体利益,不顾大集体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等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员工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旧思想、旧道德对员工的腐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促进企业内部d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团结协作,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和谐集体。
47、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8、孔子处春秋之世。他以西周文、武、周公旦之礼乐为范式,倡导仁。何谓仁呢?孔子的回答是多样的。精要有三。其一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如前所述,“礼者,天地之大序;乐者,天地之大和”。若能“以礼制心”,乐以和众,则邦、国、天下皆有序而少争纷矣。故孔子教学生六艺,而礼乐为主。对于士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起。其二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人之为人、士之为士的试金石,是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其仁是养性、修身以致身心健康之捷径。如《论语·雍也》所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其因在于:“仁者无忧”且心静。故仁是儒者日常道德修养之纲。
49、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50、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51、庄子则更明确指出“有一而未形〈道〉,物得之以生生,谓德”;对于人而言,则“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庄子·庚桑楚》)。
52、鲜明的行业性和多样性。职业道德是与社会职业分工紧密联系的,各行各业都有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
53、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54、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5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各行各业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
56、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