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形影相吊60句集锦

形影相吊60句集锦

形影相吊

1、表忠情。先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感触,后有先尽孝后尽忠的承诺,终有“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忠君之情,溢于言表;感君之恩,动人心魄。

2、(译文):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3、(解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4、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5、我站在形影面前,竟生出些凄楚——人生苦短,形影都不同,默默相吊,已是不易。

6、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晋武帝,说自己与祖母形影相吊、相依为命,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形影相吊)。

7、为了丰富普及语言文字新知的形式,《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决定推出“字斟句酌”丛书。该丛书每册10万字左右,内容涉及汉语汉字的方方面面,力求融知识性、权威性、趣味性于一体。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长郭龙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中心副编审、《现代汉语词典》主要修订人员之一李志江,中文编辑校对网主编钟珂联合推荐。已出版四种:《词误百析》《标点百诊》《高频别字300例》《语法修辞例话》。适合广大语言文字爱好者阅读,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群体可时时翻阅的“咬文嚼字”小册子。

8、(反义词): 前呼后拥、门庭若市、济济一堂

9、(反义词)济济一堂、前呼后拥、门庭若市、形影不离

10、(出处):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郝。”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影相吊)。

11、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

12、(解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13、(解释):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14、司马炎看了很感动,且无法怪罪,又为了笼络人心,索性派了两个女仆帮他侍奉老祖母。

15、(成语名称)形影相吊(xíngyǐngxiāngdiào)

16、(拼音):xíngyǐngxiāngdiào

17、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18、吊:慰问。意思是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19、(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0、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准备为他找个老伴。

21、这位老人,没有子女,没有至亲,落得“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22、现代·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十章:“夜深了,街上已经没有了行……路灯投下一片光亮,撕开了沉沉夜幕,照着幽灵似的韩天星,游游荡荡,形影相吊,像置身于一个阴森森的大舞台。”

23、母亲去世后,父亲形影相吊,我们应当多加关怀。

24、这四本书的编写者,均为资深编辑或语言学大家。他们从自身多年的研究、教学、编辑、出版工作中,总结出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差错,把脉问诊,开方医病。

2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6、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27、小王的职位被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很是懊恼。

2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29、司马炎看了很感动,且无法怪罪,又为了笼络人心,索性派了两个女仆帮他侍奉老祖母。

30、(成语拼音)xíngyǐngxiāngdiào

31、公元223年(魏黄初四年),他上书给曹丕说感到自己“形影相吊,五情愧赧。曹植身居高位,无所事事,一身本领无法报效国家,身边又充满监视、刺探的各种人物,生活处处须谨慎小心,感到“形影相吊"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32、在“广揽”中,西蜀的一个故臣引起了司马炎很大的关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生下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刘氏扶养成人,西蜀时,官居尚书郎,是个不大不小却很重要的官。

33、(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4、(反义词): 前呼后拥、门庭若市、济济一堂

35、我走进想仔细看,感应灯自动打开了,神奇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赶紧后退一步,仔细端详——哇,我要的来了!

36、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一统,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就是“广揽贤能”,着重于西蜀与东吴的遗老故臣,凡有声望的、有本事的,都极力笼络;笼络不成,就设法除去,以达到不为我用也不许为我害的目的。同时,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其伦理总纲,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抚恤孤寡。

37、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38、《陈情表》,选自《文选》卷三七。原题作“陈情事表”。

39、枯枝的影子被投射到墙面上,又由于光照射角度的原因,形影形态不同,浓淡有致,妙趣横生。

40、现代·刘绍棠《花街》九:“只是一人独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未免凄凉寂寞。”

41、这使李密很为难:出去做官吧,仍怀恋故国,而且这么出去,将颜面尽失;不出去吧,是会被杀头的。经过深思,他就写了一篇名为《陈情表》的文章呈给了司马炎。

42、说难情。首先是进退两难。一方面是推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四次征召,先地方,后朝廷。国恩难报,君情难违。另一方面,祖母供养无主,疾病日重。养恩难忘,亲情难舍。其次是强人所难。在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之后,作者等来的是诏书的责备、郡县的逼迫、州司的催追。在申诉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无奈的话语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圣朝”统治者强人所难的不满之情。

43、小山从小没了父母,一个人形影相吊,生活得很艰难。

44、明·周楫《西湖二集》卷六:“那时孑然一身,形影相吊。”

45、倾苦情。文章开篇陈述的是作者不幸的命运: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怙失恃;成长时代,体弱多病,零丁孤苦;成人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息;如今现实,祖母卧病,侍药难离。“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句话浓缩了李密祖孙二人凄苦相依的命运,也表露了他沧桑过后的人生感慨。苦情动心,真诚感人。

46、文章中他抓住“以孝治天下”的要害,说他幼时“伶仃孤苦,至于成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多亏了老祖母,没有老祖母,就没有他。

47、(反义词):形影不离、形影相随、前呼后拥、门庭若市、济济一堂、

48、待会转身来,我一眼看见,在另一处盘根案几上,放着茶壶和两只茶杯,一个螺纹花瓶内,插着枯枝。

49、晋·李密《陈情表》:“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

50、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51、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当时时局动荡皇帝希望李密能出来做官。因为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著名,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李密孝顺同样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为了保全性命就写了这篇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52、历史上,不擅朝政而喜笔墨文章的帝王,大有人在。

53、(解释):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54、在“广揽”中,西蜀的一个故臣引起了司马炎很大的关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qián),字令伯,武阳人。生下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刘氏扶养成人,西蜀时,官居尚书郎,是个不大不小却很重要的官。

55、(近义词): 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孤家寡人

56、母亲去世后,父亲形单影只,形影相吊,使我们非常惦念。

57、每天都是形影相吊,孤单单一个人行走在人生的坎坷路上,心情备感孤寂和忧伤。

58、曹植出生于公元192年,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也是魏文帝曹丕的弟弟。他在文学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更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人将曹植、曹操和曹丕三人合称为“三曹”。

59、《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字字生情,句句含情,《陈情》之情,耐人寻“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