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名言句句
1、研究者有权保证他们的研究结果不被资助者操作或被断章取义
2、这两句大意是:山河是千古不变的,城市却一时之间改变了模样(指被元人占领)。这是文天祥被俘北行途中写的诗。此时,南宋的最后一个据点崖山已被元军攻陷,陆秀夫背负着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宋王朝已经彻底灭亡,文天祥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这两句诗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春望》)的意境,通过鲜明的对比,抒写了江山易主的沉痛感慨。
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6、“千万不能让战备训练成为花架子,不能让军事斗争准备流于形式,不能让能打仗、打胜仗成为一句空话。”“三个不能”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必须牢固确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思想,用敢打必胜的精神破解实战化难题,实打实地练强打赢本领。打赢明天的战争,始于今天的训练。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必须要按照打仗标准来展开训练,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适应实战化新常态的需要,磨砺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
7、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
8、你在评论中所征引原著中的句章断章取义,是对原著的亵渎!
9、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舍生取义的名言句句)。
10、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1、2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2、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舍生取义的名言句句)。
13、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下》
14、这两句大意是:从镜子里看到我年轻时红润的面容都已变尽,只有我的丹心难以磨灭。这首词是文天祥被俘后押赶燕京途中的作品。当时,腥风血雨的孤军奋战和难以忍受的囚徒生活已经使他的容貌完全改变,可是,“朱颜”“变尽”,“丹心难灭”。这两句用反衬手法表明自己的忠贞不渝、坚定不移的报国热忱。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16、翻译: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17、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庄子·山木》
18、《道德经》有句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对于知识,是越学越多,但对于学问,就不同了。做学问就是修道,修道是越修越少,少的是什么?少的是我们的妄心杂念。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越高,内心越平和,烦恼越少,这就走对路了。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0、翻译: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21、1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22、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23、当兵的日子短暂又漫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使有一天我们走出了军营,也忘不了曾经是一个兵。即使身在体制之外,也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使命担当;即使不能在编制之内,“若有战,召必回”就是我们的爱国宣言。铁营盘,流水兵。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青春无悔只因这身军装!
24、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6、翻译: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27、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29、下面的100句话分享给考生。这些字句,要说功利,可能引用来为文章增色;要说纯粹,也确实算得上我们文化中的经典精髓。
30、在当今的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句话是说人具有担当,有着舍我其谁的精神。
3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32、翻译: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33、欣赏一篇文章不能断章取义,要把全篇文章读完了才去评判文章的好坏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36、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38、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3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0、“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钱学森
41、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2、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衣带歌》
43、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44、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45、满地芦花依依惜别,跟着我一起憔悴衰老;旧家燕子失击了主人,今后将依傍着谁翻飞?这是文天祥被俘北行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时所作的诗。金陵是六朝故都,南宋初年高宗也在这里建过行宫,当年极为繁华。如今经过一场浩劫,只见衰草残阳,满目凄凉。文天祥心知此去必死无疑,带着最后告别的心情写了这首诗。在这里,作者赋予芦花和燕子以人的情感。这里的托物比兴手法已经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亡国孤臣的悲踪心境。
46、2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47、1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48、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49、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5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5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52、翻译: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53、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颢.程颐
5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5、我们知道的名人名言多不胜数,可你知道在军营中,兵哥哥们也有名言,他们的这些名言可谓是句句给力啊!
5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57、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8、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59、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60、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6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62、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63、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64、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65、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66、《梅岭三章》近现代:陈毅原文: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译文:投生了革命就把这里为家,血雨腥风应该有涯。今天就舍生取义,让人间都是自由花。
6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68、2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69、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70、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1、2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72、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73、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74、这两句大意是:山何破碎,犹如风飘柳絮;身世浮沉,就像雨打浮萍。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他在南宋危亡之际坚持抗元斗争,直到兵败被俘,壮烈牺牲。这首诗写于被元军俘获后过零丁洋之时,~是全诗的第二联,当时的南宋,几乎已经丢失了全部国土,八岁的末代皇帝赵昺把朝廷设在崖山海中.,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以“风飘絮”来形容十分确切。文天祥生当末世,虽官至丞相,危局已无法挽回。他在抗元斗争中孤军奋战,出生入死,曾一次被扣,两次被俘,如今身陷敌手,生死莫测,如此坎坷的身世,确实像无根的浮萍遭受风吹雨打,浮沉不由自主,生命朝不保夕。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精当,形象鲜明,感情悲怆,写危局和凶险的处境时可作借鉴。
7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76、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77、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78、译文: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7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80、牺牲生命以保全道义,道将千古永存。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在生与死的殊途,文天祥选择了舍生取义!
81、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82、译文: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8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见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84、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85、2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86、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87、 每年3月份,全国自主招生院校将陆续发布招生章程。
8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9、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90、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9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9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9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94、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9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6、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9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98、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99、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100、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