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典故51句集锦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典故51句集锦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典故

1、苟全性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2、不过,这种作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一来难以发挥部下的作用,容易形成一言堂。二来对诸葛亮本人的身体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3、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4、傻乎乎的父母们,你们很早以前不经意的一个产品,正事无巨细地注视着你们,在灵魂的空白处奋笔疾书。他们是上好的书记官,把你们的一言一行记录在案。

5、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6、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

7、’裴松之注引《襄阳记》〖非学无以广才〗成语典故: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负阻不宾〗成语典故: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关于诸葛亮的成语典故)。

8、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9、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

10、曹操只叫弓箭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11、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12、三国的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

13、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盖世无双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空城计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广益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龙凤雏汉贼不两立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草船借箭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好像是这么写的相关百科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

14、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5、“寻找300名中国儿童诗歌的领读者”活动详情

16、当我们对某人的行为看不惯,或者非常生气时,都会骂他为“王八蛋”,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鲜为人知的是,以前并没有“王八蛋”这个词,它是“忘八端”谐音的谐音。在古代,所谓的八端分别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连“八端”都忘记了,说明此人就不配做人了。

17、老舍《神拳》第三幕〖闭门思过〗成语典故: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18、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19、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20、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豺狼之吻〗成语典故: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淡泊明志〗成语典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这几乎是世人皆知的一句谚语,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即使几个人能力不行,只要集思广益,合在一起就能达到诸葛亮那种地步,完成不可思议的事情。”若是诸葛亮听说随便三个人加在一起,就能达到他这种水平,估计得气得不行,棺材板都会盖不住的。

22、——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父,可有遗音。——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23、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24、桑格拉斯先生却油嘴滑舌,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说行李如何被错放了。

25、诸葛亮笑了,放了孟获,让他组织军队再战。如此这般,放了七次又活捉了七次,然而诸葛亮仍然放孟获回去再战。孟获不肯走了,说:“您,真是天威啊!我们绝不再造反了。”于是大军行进到滇池。南中平定了,全部使用本地民族的渠帅担任官吏。

26、所以,就留下了“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典故。不知为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乞”就误传为“鸡”,“叟”则成“狗”,整体就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表达的意思没有太大区别,但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27、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28、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29、匠,是工匠的匠,木匠呢是用木头做东西的匠人,皮匠就是用皮革做东西的匠人。

30、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31、——清代赵藩撰成都武侯祠“攻心”联丞相当年曾驻马;江山终古此蟠龙。——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荐公一掬建业水;听我三终梁父吟。

32、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33、——陶澍典诸葛亮题湖南省南阳城楼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34、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3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原本为“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36、卧龙明·佚名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37、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38、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9、如鱼得水(rúyúdéshuǐ):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40、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成语以及歇后语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草船借箭——有误(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思贤心切孔明给周瑜看病--对症下药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按兵束甲〗成语典故: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案兵束甲〗成语典故: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阿斗太子〗成语典故: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41、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42、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4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感宋·文天祥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44、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性格。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也是这样,五个人有五个人的秉性,必须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45、于是,诸葛亮传令,收起旌旗,士兵原地不动。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都有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则领着两个小书童,到城楼上慢慢弹起琴来。

46、(成语释义)事无巨细,汉语成语,指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47、赤壁之战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本来是孙权和周瑜的功劳,可是就因为诸葛亮的所谓“借东风”不用一兵一卒,独占了这个功劳,最后还“气死”周瑜。斩马谡因为自己的用人失误,拉不出屎怪茅坑,把马谡砍了。

48、今天的问题是:你还知道有哪些跟诸葛亮有关的典故吗?请爸爸妈妈们帮助小朋友们给我们留言。我们明天不见不散啦!

49、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0、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