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内容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4部作品中的故事内容均来源于当时欧洲的历史传说。(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内容)。
2、其中,《奥赛罗》写正直纯朴的摩尔人、将军奥赛罗与威尼斯贵族少女苔斯德蒙娜相爱结婚,但是,他们纯真的爱情,却受到了奸佞之徒依阿古的破坏,他搬弄是非,造谣生事,致使奥赛罗怀疑妻子对自己不贞,愤而将其扼死。真相大白之后,奥赛罗愧悔不已,自杀身亡。
3、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塑造的最著名的形象,哈姆雷特已经流进了我们的血液,当我们陷入某种困境,我们所问的问题不会超过他那个问题——“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总有一些命运会强加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要不和它拼了,要么和它妥协,我相信我们大多数选择了后者,并由此活了下来,很难说哪种是更具有悲剧色彩,是那个在与自己的命运抗挣中碰得粉碎的哈姆雷特,还是苟且活下来的人们。活下来的人们慢慢品尝生活的锁碎,冗长,乏味,直到帷幕落下。
4、哈姆雷特的叔叔阴险狡诈,虚伪自私的品质,正是莎士比亚所想要摒弃的,然而,现实究竟是现实,理想总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5、《麦克白》刻画的是诱惑与罪恶、惩罚的故事。女巫的诱惑,麦克白的罪恶和他的惩罚交织在一起,十分具有戏剧效果,值得观看。
6、《奥赛罗》中的悲剧元素十分鲜明,作为一名黑人将领,奥赛罗自卑多疑的性格造成了他与玳丝摩娜的爱情悲剧。玳丝摩娜是个富有英雄情节的女人,因此尽管她并不了解奥赛罗,却义无反顾的简单明了的喜欢上了他,其实对她来说,喜欢奥赛罗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听奥赛罗讲述那些颇为传奇的经历,当亚果的妻子告诫玳丝摩娜小心奥赛罗的嫉妒时,玳丝摩娜却毫不在意的说“我想他在出生地让阳光把这种(嫉妒)都吸走了”而奥赛罗知道妻子喜欢自己的原因,或者说他对妻子的爱本来就不放心,这种心态使得他对妻子又爱又恨,最终阴谋家亚果的言语只起到了在干柴上放一点火星的作用,便使得这不牢靠的爱情被炸得粉碎。(呵,这看似是多么的咎由自取啊,可人的性格是能改变的东西吗……也许可以,但那做起来是多么的难啊)(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内容)。
7、其实,李尔王的家庭悲剧并不能完全称之为家庭了,因为自古皇室无亲情。
8、《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形象。
9、2020年4月29日21:00FM996播出
10、歌德在谈到哈姆莱特时有一个比喻:这是一棵榭树栽种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个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生长花盆就破碎了。在这儿,悲剧主人公就像是一个花盆,他面临的任务和责任就像是一棵榭树。花盆的性格,就是只能种花,倘若要种树的话,那么就不能胜任,只能是树死盆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哈姆莱特如此,其余的悲剧也是如此。
11、后世认为这部剧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在这部剧问世后,莎士比亚后续的作品,水平质量都开始走向下滑,因此《麦克白》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其“绝作”。
12、哈姆雷特知道父亲逝世的消息后,十分悲伤,然而更让他痛心的是:母亲在葬礼一个月后就匆忙嫁给了叔叔。
13、莎士比亚的悲剧则和索福克勒斯、易卜生的悲剧大不相同,其中没有命运的无所不至的强大力量,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有的只是对性格力量的大力渲染。性格,作为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事业成败。比如说一个沉静刚强的人和一个懦弱寡断的人,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视野和不同的结果。莎士比亚悲剧当中的主人公就是因为性格上的种种缺陷导致了失败和毁灭。社会的多种多样的罪恶因素,趁着这种性格的缺陷而推波助澜,造成了最后的悲惨结局。这正是莎士比亚和戏剧史上的索福克勒斯、易卜生以及其他一切剧作家的不同之处,正是莎士比亚应该被称为性格悲剧作家的理由所在。
14、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他们失败了,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成功了。这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个人性格的悲剧。
15、在这次分享会上,除了劳月老师,我们还听到了书友王静静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她在重读莎士比亚的时候又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想要和爱莎剧、爱莎士比亚的朋友们来一起分享。
16、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17、他本是一个黑人将军,但是他爱上了贵族元老的女儿。
18、如《麦》剧中夜与血的形象贯穿始终,阴森恐怖。《李》剧中暴雨荒原一场,激烈哀愤??凡此种种,都使莎士比亚悲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
19、《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20、这种力量,是旧世界的挽歌,是新世界的萌芽。
21、《奥赛罗(Othello)》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22、《奥》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
23、“除了忧郁,还是忧郁:王子的忧郁、癫狂与复仇”
24、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故事主要内容是,麦克白将军因女巫的蛊惑杀死了邓肯,成为了国王,但是在猜疑和恐惧中杀死了大量无辜的人,最终麦克白被班柯之子决斗时被杀死。
25、《李尔王》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而莎士比亚版则是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故事版本,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四大喜剧简介(节选):
26、王静静:莎剧的生命力,可谓是经久不衰。它历经了400多年,现在的人还在经常传说伟大的莎士比亚。他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他跟《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并列为西方文化的三大母本。
27、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28、《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29、莎翁戏剧语言的华丽不可言语评价!才疏学浅,不敢评价。仅仅谈一点读完四大悲剧的感受。莎士比亚这个人是一个内心充满激情而又很宿命的人,他的聪明在于,他靠创作释放自己的激情,他靠宿命论来安排自己的创作。
30、一切事情都不能永远保持良好,因为过度的善反会摧毁它的本身,正像一个人因充血而死去一样。想做的,想到了就该做,因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节外生枝,这些都会消磨延宕想做的愿望和行动;该做的事情一经耽搁就像那声声感慨,越是长吁短叹越会销蚀人的精力和志气。
31、《哈姆雷特》: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新王杀兄的罪行。错杀大臣后,被打发出国,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
32、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33、因为他根本不在意亲情,而看重王权。小女儿不愿意花言巧语地讨好他,他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轻视。
34、汉武帝看皮影戏是因为思念李夫人,而这出戏,演的也是李夫人。可见戏剧来源于生活,表现的也是生活。
35、可以看到,悲剧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死亡,人们着迷于悲剧,正是着迷于在欣赏的过程中人物的遭遇与自身遭遇类似而产生的共鸣。然而,悲剧并非悲观,在不了避免的结局之外,在更多的情节上,悲剧往往透析着剧作家对人性和人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这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灵魂的积极性~明知遥不可及却至死不渝的追求,这种看似无力的抗争体现着的是人类不甘摆布无所畏惧的精神,因此,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但决不是生命的终结。
36、关于《雷峰塔》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在我们老家即使是没有上过学的人也知道这个故事,上至瘫痪在床垂垂老矣的老太太,下至刚刚五六岁的小孩子,几乎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所以小编就不多赘言了。
37、1590-161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莎剧以生动曲折的情节著称于世,构思壮阔,内容丰富,多采用多线索结构,将各种戏剧因素自然结合。其人物都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总以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显示自己的特色。语言丰富多彩、清新隽永,既富有哲理,又带有浓郁的诗意。他的创作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38、《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名篇,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动乱的明末,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
39、《奥赛罗》——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该剧的主人公奥赛罗,是作者创造的理想人物,他勇敢忠诚,嫉恶如仇,但他误中坏人的奸计而杀害了自己的爱妻,当真相大白后,又自杀身亡。剧本深刻的揭露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卑劣,依阿古是典型的邪恶形象,全剧结构紧凑、语言动人,有强烈的戏剧性。
40、《奥赛罗》创作于1603年,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
41、“有些人品性上有一点小小的瑕疵,或者是天生的,或者由于某一种特殊的气质过分发展到超出了理性的范围……这些人就带了一种缺点的烙印,使他们的另外品质不免在一般的非议中沾染了这个缺点的溃烂症。一点点毛病往往就抵消了一切高贵的品质,害得人声名狼藉。”
42、《奥赛罗》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该剧的主人公奥赛罗,是作者创造的理想人物,他勇敢忠诚,嫉恶如仇,但他误中坏人的奸计而杀害了自己的爱妻,当真相大白后,又自杀身亡。剧本深刻的揭露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卑劣,依阿古是典型的邪恶形象,全剧结构紧凑、语言动人,有强烈的戏剧性。
43、《娇红记》是明朝孟称舜的作品,这部作品比较特别,虽说是孟称舜所写,但是在元朝有个叫宋梅洞的人写了一部叫做《娇红传》的小说,而孟称舜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此外还有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这部故事其实来自于一个真实故事。说的是书生申纯与王娇娘的爱情故事,两个人相爱但是却不被准许,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
44、《第十二夜》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约写于1600一1602年间,1623年在书业公所登记,同年收入第一对开本中。
45、一个中文系毕业六年半的人,对莎士比亚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外国文学史》中对莎翁的简介,想想挺可悲的。被新冠病毒困在家里,每天带娃的间歇把莎翁四大悲剧仔细看了,才知道莎翁的伟大!木心的评价实至名归!
46、▣ 人类本身固有的缺陷(人无完人,人类生而有之的缺点往往会成为其悲剧宿命的起源);
47、创作于1605年,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卡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的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她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故事的核心就是爱情与妒忌。
48、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下面的人物。
49、创作于1601-1602年间,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巅峰之作!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古代神话,主要讲的是丹麦王子莎士比亚为了向杀父娶母篡位的叔父复仇而装疯,历经折磨而终于报仇的故事。整个剧本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
50、结果自己却受到两个女儿无情的怠慢,一怒而跑到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与乔装疯丐的爱德加为伍。后来小女儿从法国兴师来讨伐,终于父女相见,但是英法两军交战,法军战败。
51、莎士比亚是我们现代人学习文化通史时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今天读一些经典的莎剧,可以成为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捷径。莎剧台词的影响力非常大,刚刚劳月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哈姆莱特》里有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独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甚至还会以我们不易察觉的方式存在生活中。我举个例子,我们都很熟悉的果壳网,果壳一词就出自《哈姆莱特》第二幕第二场。当哈姆莱特的两位好友被他的叔叔国王收买来试探时,哈姆莱特装疯卖傻说了这样一句台词:即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拥有无限领土的君王。这就是果壳网的出处。我们知道大名鼎鼎的霍金,他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果壳里的宇宙》,也是出自《哈姆莱特》。不管我们有没有留意到,莎剧的台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52、《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青春时期的作品,整部作品充满着热情与爱,讲述了一对情人在经历一件件故事后终成眷属的故事。极大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后世将其以多种形式改变,并流传下来。
53、我可残酷,但不可无良心;(Letmebecruel,notunnatural;)
54、《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1)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55、《清忠谱》清代李玉的作品,也有说是多位作者合作创作而成,写的是明朝阉d魏忠贤等人呢对东林d人的迫害史实。
56、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上人奥菲莉亚的父亲,奥菲莉亚悲痛之下投河自杀,哈姆雷特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
57、他敏锐又聪慧,他自由又独立,这是他超越常人的优点。但是,面对考验时,它也像一个普通人,在痛苦和挣扎难以看清前进的道路。这就是不完美的哈姆雷特,他在丹麦的城堡里,离我们很远,又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近得仿佛能在我们自己身上看到他的一点影子。
58、最后,奥罗罗知道了真相,选择了自杀。演出了一场爱情悲剧。
59、《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60、 《李尔王》创作于1606年,故事主要内容是,李尔王有三个女儿,当退位时受到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口蜜腹剑,而传位于大女儿和二女儿,驱逐了小女儿,最后却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出来了,接着小女儿带着军队来救自己的父亲,最终不敌而战死,李尔王也因悲痛欲绝而亡。
61、《仲夏夜之梦》,一个如梦如幻的名字,是英国剧作家 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此剧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戏剧史上影响巨大,后人将其改编成电影、故事、游戏、绘画等。
62、当诗经《上邪》里说道:“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美。
63、《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
64、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克里斯多福孟就说过,“怀疑是亲密关系的大敌”,小我不断的进行破坏,扰乱我们的心智,奥赛罗正是中了小我的圈套。
65、《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66、《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67、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68、他们之间因为种族的原因显得身份悬殊,而且他的年龄比苔丝狄梦娜大很多。所以,尽管他们真心相爱,婚事却没有得到准许。
69、《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1602年间,主要讲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丧父后又未能继承王位,以及开始调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父王的死亡,以及后续一系列的爱恨情仇,最后哈姆雷特也死于国王歹毒的阴谋。
70、《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喜剧,以温柔的剧情和浪漫的文字,向世人赞美着爱情和友情,表现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剧讴歌着爱与友情,值得学习。
71、秋雨: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完整的分享内容都放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来,所以我们特别邀请大家能够加入到我们的线上读书分享会。在这个分享会当中,和爱书的人,和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一起来聊一聊我们爱好的文字,爱好的作家。
72、毋论《哈姆雷特》,毋论《堂·吉诃德》,毋论别的什么,注目的都是永恒的人性:人类共有共生的特质。而只有强烈关注人类共有人性、述写“为造化所玩弄的愚人”(一幕四场)的作品才能成为人类永恒的经典。过多地牵挂于“文化”之外的因素可以使文学获得“当下性”、“时代性”的摹本或成功,甚而流行并因之所获不匪,但不保永久。我这么固执地以为。
73、 “他自己知道使命告终,地位永恒。可惜谁也没有对他说过:威廉,你是仅次于上帝的人。正因为仅次于上帝,比上帝可爱。”
74、提到命运悲剧,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不自觉地在耳边响起。命运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王一生都在跟命运交战,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摆脱杀父娶母的命运。
75、说到戏剧,其实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中国古代的皮影戏。
76、放在今天来看,我们有言论自由,有人身自由,有选举自由。但是曾经的封建时代,这些只是奢望。
77、看到悲剧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对悲剧追根溯源,引以为戒。但我觉得,好的剧作家是这样的,一般人能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最后得出结论,看到的是一篇劝善福音,而恢弘如莎士比亚,看到的却是挣扎。
78、心理学上讲认知失调,一个人如果在同一时间有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就会产生一种不适的紧张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紧张状态,他会改变自身的行为或想法,使自己相信理念和行为之间没有冲突。麦克白就是这样的状态,在他的认知中,弑君是错误的,但是野心却又驱使自己不得不做这件事情。认知失调有两种解决的方法,一种是否认新认知,一种是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从而代替旧认知。
79、在皇家,帝王和自己的子女之间,讲的是伦常,秩序,而不是亲情。李自成玄武门兵变,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李渊知道了,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