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端午节的五言古诗四句27句集锦

端午节的五言古诗四句27句集锦

端午节的五言古诗四句

1、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端午节的古诗五言绝句,四句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2、  端午,作为华夏子孙的传统节日,有着我们独特的风俗。而在中国浩瀚的诗词里,关于这个温馨浪漫的节日,有太多的描绘和渲染。

3、  端午的习俗,可谓是精彩丰呈!角黍、品香蒲、戏斗草、结彩丝,最摄人心魂的是赛龙舟!而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写出了龙舟赛的无比激烈,欢闹的场面。让人身临其境,心情无比欢悦振奋!

4、在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豪放词句。

5、端午这天要包粽子、戴艾叶、缠丝线、挂灵符,既要考验家中女儿的手艺,也要在女儿身上有所妆饰,故这一天也叫“女儿节”。

6、《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7、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于古人天象崇拜,是由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祭祀龙图腾演变而来,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揉合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8、这时的帆船已经在水底了,波涛传达了屈原的意思。

9、中八句写屈原非恋恋求生之人,其壮烈心志非俗世之人所能理解;所幸有奉佛之人修此高塔,让屈原的令名与天地并存不灭。

10、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一尊菖歜泛清醇。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莲花衫子入时新。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1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2、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13、这首词的写法很特别。上阕首句为实实在在的人物描写,下阕尾句为发乎内心的抒发深情,属于实写;中间四句全是对第二天端午节的想象,全是虚写。但就是在这一番虚虚实实而又篇幅短小的描写之中,苏东坡与朝云的爱情跃然纸上,端午节的民俗风情也历历在目。

14、刚从北方南下时,苏轼为前路艰险难测而忧惧,只带了侍妾王朝云与两个小儿子随行。但是到了惠州之后,他受到当地太守、县令等官员的礼遇,还有好多朋友从外地赶来看望,于是他在这里度过了流放过程中难得的一段安适生活。

1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6、过眼光阴驶。忆垂髫、留连节物,逢场游戏。初试綀衣弄纨扇,斗采菖蒲涧里。今发白、颜苍如此。艾子萧郎方用事,怪先生、苦死纫兰芷。君不乐,欲何俟。头标夺得群儿喜。向溪边、旁观助噪,叹吾衰矣。欲建鼓旗无气力,唤起龙泉改委。但酒户、加封而已。晚觉醉乡差快活,那独醒、公子真呆底。聊洗净,笛筝耳。

17、其实,在苏轼的所有词中,婉约词作的数目却是最多的,像下面这首《浣溪沙·端午》便是代表之一。

18、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19、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20、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21、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誇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22、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回到眼前,词人已经年老,一切欢愉都已成往事。墙边五月的葵花向着东方的太阳开颜,借用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比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戎葵”是没有情感的,但是“凝笑”二字赋予了葵花情感,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第二句将这一年的酒与前一年的就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言外之意是人在时间流逝中“一身伤老”,突出了词人的悲愤之情。末句写作者面对湘江虔诚地祭酒,再加上“杯子里的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滔滔江水与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高度融合。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巧妙地托付在了“试浇”的动作和“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23、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24、珍重故人相许。来向水亭幽处。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

25、苏轼21岁就成为进士,然而他仕途坎坷,历经贬谪。不过,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才23岁。当时他随父亲入京,途径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全毫无关系的地方却建有一座屈原塔,惊讶之余写下了这首五言古诗。

26、重午犯忌,又值仲夏季节,五毒尽出,这一天家家户户悬挂菖蒲、艾叶等以驱邪避毒,故端午又称“菖蒲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