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89句集锦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89句集锦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1、县老爷却说:“空口无凭,不好定罪。等找到证据再说。”说罢就调来一些官兵挖沟放水,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在塘底的西南角果然露出了一具骸骨。

2、故事感悟: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3、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4、大家都知道孔子可是很严格的,他的弟子都很怕他,他儿子当然也不例外,本来还想悄悄的走过去的,现在也逃不掉了,认命的来到孔子面前,躬身行礼道:“父亲好!”

5、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6、儿子推开他,吐出满嘴的酒气和豪言壮语:“别管我,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壮烈地死去!”

7、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8、看着有点急切的文侯,子夏笑着说:“老师是为了我们呀。想想看,如果老师也象那位仙者一样,一问三不知,那么,一旦我们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危难,要怎么办呢?”

9、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10、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11、讲孔子故事,走奔小康之路!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12、吕大钟说:“都是真的,我对那商人谋财害命,那屈死鬼要我断子绝孙!这事情瞒得了人,却瞒不过神,关老爷看得清清楚楚。事到如今,我心里堵得难受,再不敢隐瞒,原原本本全部坦白,该打该杀全凭县老爷做主,只求你放了我儿子。”

13、    综观今时,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14、孔子师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享誉古今中外。

15、同样道理,如果你对当下“生”的现象不清楚,那你也没办法了解将来“死”,是怎么一回事。你不能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生”,那你也就无法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死”。而惟有对生与死,都能做到清醒、坦然和喜悦的人,才有可能,超越生死。

16、孔子家境贫寒。15岁时立志求学,发奋读书,学问都是自学来的。

17、围观的人们一齐惊呼,关老爷果然灵验,铁刀浮水,原来是要为这屈死鬼报仇!县老爷这才吩咐手下拿下吕大钟,签字画押。

18、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19、“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但说无妨”

20、秀才们认定起事是正义之举,正义之举就一定会成功,也一定会得到神灵的庇护和支持,所以就说:“你就说怎样请教吧。”

21、清朝康熙年间,江南小镇上有个叫吕大钟的人,家财万贯,只是财旺人不旺,代代单传。吕大钟焦急万分,抱孙心切,于是,当他的独生子吕人旺刚满十八岁时,他就给儿子娶了一妻二妾,期望未来的吕家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22、水面有什么好盯的?吕大钟刚想说,却再也张不开嘴了: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奇迹出现了,那把铁刀竟然浮了上来,漂在了水面上!

23、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24、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25、(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26、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27、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

28、子路来到那两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问道:“先生,请问这条河流的渡口在何处?”

29、16.南怀瑾老师讲述五福临门和富贵(富贵)

30、    因为这个事例向社会宣传出去了,就告诉了人们: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带回家。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的人愿意去搭救别人的性命。

31、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32、人人都是服务员,伟大都是不断先从服务别人开始的,一个人服务别人的能力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33、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34、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

35、    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落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子正聚精会神地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疼地说:“孩子,歇一会吧!” 

36、“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37、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38、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

39、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

40、你想,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41、提升道德修养:心地向善,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42、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43、吕人旺却兴奋异常,把老爹拉了起来,说:“快给我们准备一笔银子,我们明天就要分头行动!”

44、孔子和哥哥睡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感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45、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

46、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点好事。

47、据《孔子家语》和《淮南子》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身长(周制)九尺六寸。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山东大汉。记载还说,孔子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孔子的胆气,压倒当时著名的勇士孟贲。孔子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孔子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然而,尽管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一心内修本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所谓素王,古称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48、“那你们的老师,为什么也不这样呢?”文侯好奇地接着问。

49、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50、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51、你想,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52、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53、1.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学到了佛法!(幸福)

54、生命的丰盈缘于我们心的无私,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你的人生一定会无比精彩!

55、只见那人目视远方,漠然答道:“什么东西是石?什么东西是火?”

56、3.易经四个字,道出你的事业四境界(事业)

57、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58、孔子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教书,他教导过许多学生,号称“孔门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是一位良师,他讲课时总是力求把要点讲清楚,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而且孔子善于启发,他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特长都开发出来。因此,孔子的学生思想都很活跃,而且许多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颜回、子路等学生,在当时就是很有名望的人。正是由于孔子学问高深,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后人才把他尊称为“孔圣人”。

59、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60、    孔子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61、吕大钟年轻时家里很穷,他一直幻想有一天能发家致富,儿孙满堂。到了四十岁时,机会终于来了。吕大钟结识了一个富商,他假意邀商人到家里做客,却在酒里下了药,然后将昏睡的商人绑了石头,沉进关帝庙前的这口池塘里。商人留下的钱财,被他拿来买田地开店铺,渐渐就成了小镇的富户。富起来的吕大钟也想娶上三妻四妾,繁衍一群儿子,可惜谋杀商人那次被吓破了胆,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62、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

63、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64、这时,忽见一人从石壁中走出,并随着烟火,徐徐上下。众人见了,都以为遇到鬼物。火蔓延到别处,见他又从火中慢慢走出,所经过的地方,好象对他没有任何阻碍。

65、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

66、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务,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人之处。

67、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68、约一个小时后,马车修好了。带着“惟楚有才,楚地藏龙卧虎”的喟叹,孔子师徒一行继续往旧街的东南方向驰行。约走了3公里,前边一条山谷河流挡住了去道。河流水深岸阔,不知津口在哪儿。孔子一行踌躇岸边,忽见河的上游有两名身材高大颀硕的男子正在田间并头而耕,便叫子路去问渡口之处。

69、子路不仅未问到津口,反而还遭一番奚落、教训,沮丧地回告孔子。孔子听说后,怅然长叹。说道:“人是应该有社会责任的,怎么能够隐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苍生于不顾,而终日与鸟兽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话,那也用不着我孔丘四处奔波了。”

70、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71、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土前,定中观察到中土有大乘气象,这与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在,不无关系。所以,有禅师说,孔子如按佛家的标准衡量,当属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转世。

72、“游于艺”的艺,在孔子时代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就现代的分科而言,

73、故事感悟:学习看似简单,要学好是很不容易的,孔子之所以成为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跟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年轻人在工作学习中,应当像孔子一样不厌其烦反复思索,真正掌握技术精髓,成为优秀操作手。

74、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75、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76、“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77、放大生命格局:树立高远的理想,生命必将不同凡响。

78、这两位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便是当时有名的隐者长沮和桀溺。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张入世,匡时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隐者认为天下大乱,已无可救药,只能自保。因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问津于长沮与桀溺,人们便将那条挡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称作孔子河。在河流的两旁,长沮、桀溺耕种过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垄,一边称之为长沮冲,一边称之不桀溺畈。

79、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80、“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81、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82、增强理解力:背诵是一种思维的高度训练,将提升综合思考能力。

83、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84、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85、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8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在这句话里,孔子似乎在说,仁啊!其实她离我们很近呀,我们一欲求,就能得到。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我们从来就没失去啊!只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向外寻求其他的东西,所以,她才好象不存在呀。

87、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于是叹息说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88、前台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再去找旅馆,就将他们引到一个房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们不用再奔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