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1、只要朝着认准的方向努力,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2、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很多人都跑来套近乎,请他参加活动。
3、人跟人不同,有的人天生就具有一些特异的功能,譬如有的人能听到常人听。
4、这一次,莫言的笔触延伸得很长、很远,但距离你我又是前所未有的近。
5、在抚远东极广场迎来了新年照耀中国的第一缕阳光;
6、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想着匆忙赶路,恨不能一日千里,希望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
7、苏东坡写道:“余晚闻道,梦幻是身。真即是梦,梦即是真。”《晚熟的人》体现了作家晚熟的气质,也预示着作者还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8、覃老九号称九代贫农,社会地位丝毫不亚于金庸小说中的丐帮九袋长老。此人虽然没有道德观,没有是非观,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不懂得降龙十八掌,只懂得阿谀奉承,但靠着九代贫农这个身份,以及高超的揣摩能力,硬是从一个被欺压的小人物一跃变成了“大人物”,而且福荫子孙。
9、用复杂的心态看待人生,处处皆是烦恼和不如意;以极简的心境过日子,再平凡的岁月也有缤纷色彩。
10、晚熟也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首先从文学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过早的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我想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断变化,希望能够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自我难度很大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你不希望自己过早定型,不希望自己过早成熟,希望自己能够晚熟,使自己的艺术生命,使自己的创造力,能够保持更长久一些。
11、有人就问他:“莫老师,你的《红高粱》写得真好,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12、高层次的人,都懂得对生活删繁就简,回归真实。
13、对于书名中的“晚熟”二字,莫言解释:“晚熟,还是希望不断超越自己,不希望自己过早成熟、定型,希望自己晚熟,让自己的艺术生命更长久一些,虽然这难度很大。”
14、可是她爱上了一名战士——这是违规恋爱——当时的规定是,战士不准与驻地女青年恋爱。小汪的妻子是个有勇气的女子。她抛弃了光明的前途,放下高贵的尊严,心甘情愿去给人洗脚按摩来补贴家用。
15、《晚熟的人》正是这样一部脱去“桂冠”、回到写作本身的作品。
16、里面共有十二个故事,背景依旧立足在高密东北乡,只是这次,莫言把自己写进了小说,他似乎把镜中的自己放了进去,做好了让所有人一窥究竟的准备。
17、有时候,谣言的核心是实事,就像某些故事有真实的原型一样。
18、随后的几年里,他继续沉淀自己,抛却外界的繁华浮躁,闭关潜心创作。
19、如果你早早成熟了,固化了,你将来的创作就在不断重复自己。如果你有强烈的求新求变的精神,不愿意把自己过早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这就说明你是希望能够不断超越旧我的。
20、(本文为《晚熟的人》书评,经人民文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21、《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22、《晚熟的人》这本书,延续着莫言对人物的刻画。在书中,莫言用12个故事,讲述了获得诺奖后八年的里里外外。12个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澡堂子到网络空间。
23、母亲说武功亲口对她说过,某年某月某日,他用农药浸泡过的馒头毒死了方明德大儿子家猪圈里那头三百多斤重的大肥猪。某年某月某夜,他手持镰刀,将黄耗子家那一亩长势喜人的玉米,统统地拦腰砍断。某年某月某夜,王登科家那一大垛玉米秸秆,突然燃起了冲天大火,也是武功干的。连续十几年的大年夜里,我们村和两个邻村,总会有草垛起火,这也都是武功干的。我说,难道邻村也有人得罪过武功吗?母亲说:他这人,脾气怪诞,你对着他打个喷嚏,很可能就把他得罪了。他还会装神弄鬼呢,母亲说,你还记得十几年前修鞋的顾明义在桥头遇到鬼被吓出神经病的事吗?那也是武功干的。母亲叹息着,说,他这样胡作,总有一天会作死的。但事实证明,武功没有作死,而且他还顺利得获得了“五保”,他放了那么多次火,干过那么多的坏事,竟然没被人捉住过,这也真是一个奇迹。母亲说,他干得这些坏事,总会受到报应的,但你一定要给他保密,因为他只对我一个人说过,连你爹都没告诉。我似乎明白武功的心理,但我希望他从今往后,不要再干这样的事了。他的仇人们,死的死,走的走,病的病,似乎他是一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
24、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莫言创造了一个以“高密东北乡”为地标的文学世界,这片土地上融汇了真实与想象的故事,不仅可以看作中国社会的缩影,并且能延伸至全人类的生存境遇。他的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韩等五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25、覃桂英觉得这个世界对不起她,欠她一个解释,抑或是她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地接受自己泯于这样平凡农村妇人的命运。她对抗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搞破坏——弄得鸡犬不宁,她好坐收渔翁之利。她做了不少违心的事。动不动就撒谎,在大庭广众之下鬼哭狼嚎地博同情,撺掇他人,利用网络煽动人们出于正义感的情绪……她本来不应该这样的,她本可以是优雅、大方、得体、漂亮的体面人。
26、书中其他几个故事也很有意思,限于篇幅,此次只和书友们讨论到此。以上。欢迎留言讨论。
27、莫言获奖后的经历真的像小说中写的那样,火了、忙了,不仅自己火、自己忙,还带着老家高密东北乡也跟着忙了起来。读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书中的“我”就是莫言本人。于是莫言讲的故事中的人和事,看上去也有点像是真人真事。亦真亦假,打破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这正是莫言想要的艺术效果。对于这一别出心裁的安排,莫言解释说:“小说中的莫言,实际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执行着我的指令,但他并不能自己做出什么决定,我在观察着、记录着这个莫言与人物交往的过程。”小说中的“莫言”更像一个故事的寻访者和记录者,偶然路过人生百态,对争执不予置喙,对善恶不妄定论,始终冷静,始终淡然。作者的价值观始终深藏在文字背后,这些故事也因为“莫言”的介入更接地气,更加精彩。
28、蒋二不是晚熟,他需要成熟,以至于在故事最后,“我”对蒋二所说的话是:
29、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这种“啥都不会”的人都是充满无限可能的人。但问题是,我们是慢慢就会了呢,还是到死都“啥都不会”?谁也说不好。若有幸是前者,那我们名副其实就是晚熟的人。
30、“晚熟这个概念也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智慧。农村称一些智力水平不太高的人为晚熟,就间接地说他是一个傻子了。有的人在农村,大家都叫他傻子,但他实际上是在装傻,他一装可能装几十年,他在装傻当中体会到了一种乐趣,而且他得到了装傻的利益。所以农村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他在装傻,大家都说他晚熟。那么当到了一个合适的时代,出现了能够让他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他才会突然焕发出光彩来。也就是说在一个不太正常的社会环境里,有很多人的个人才华是被压住了,没有舞台让他展示。当后来社会进步了,人们自由度越来越大了,社会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展示他们自己能力的机会,那么好多当年看起来普通的人、平常的人,突然就干出了一番事业。所以在我的小说里就有这样一些人,当年都被说是傻子,结果过了几十年机会来了,他表现得比谁都厉害,这也是一个角度。大概我想,晚熟是一个正面的褒义的词,代表了一种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的故步自封的这么一种精神。”
31、莫言新作《晚熟的人》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莫言获诺奖后所推出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仍然望向“故乡”,根植乡土。
32、去年年末,他发布了一条“我的2021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