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名句解释意思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庄子》(名人名言名句解释意思)。
3、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4、 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 —— 普劳图斯
5、(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知识来源: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第770-772页.
8、你若要展现自己的价值,就得为世界创造价值。——(德)歌德
9、 忠诚可以简练地定义为对不可能的情况的一种不合逻辑的信仰。 —— 门肯
10、(译文)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1、(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13、(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名人名言名句解释意思)。
15、为了祖国利益忘记了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的利益忘了个人的利益。大禹治水,工作很忙,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被传为佳话。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16、(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17、(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18、(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允许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19、(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晰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国家的兴亡,平民都有责任。
21、(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24、这种思路对我们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他教我们如何透过自然理解人生,如何透过自然之理提升人的德性层次。比如说,我们看到蓝天,看到白云,看到银河,看到繁星,或者去一个什么旅游胜地,看到美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或者说,我们能不能也学着《周易》教给的思路,去从做人的层面,去从德性修养的层面,兴发一些感慨,体验一种道理呢?如果这样做,你就是在穷理尽性;如果这样做了,你就一定会在生命的层面产生一种特殊的感受。你看孔子说话,经常联系到自然,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还有孔子站在河边说的那句著名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都是在用自然之理打通生命之理。所以,《周易》特别强调观物取象,观象取意;强调效天法地,明白宇宙之理,贯通生命之道。而这,也正是乐天知命的最终目的。
2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26、●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44)
2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8、(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29、《中庸》起首一句,只说“天命之谓性”,不解释何以为性,更没有阴阳等生生环节夹杂其间,而是直接说人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它也不用生化的逻辑程序来谈论天道,只捻出一个“诚”字来,便打通了天与人,在己性和物性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诚者,天之道”和“天命之谓性”一句,语义上相回环,所以后面讲的性,都是在“诚明之谓性”的意思上立论的,而所谓的天,也是在说“至诚无息”意味上的天道,人与天均归并在“诚”的意义之下,为“诚”的精神所统摄。这样,在至诚之道底下的天与人,实际上就没有了间隔,在“诚”的意境中完全地融合在一起了。正像清初大儒陆世仪所说的:“《中庸》一部书,句句言人道,却句句言天道。能如《中庸》,方始是天人合一。”“不是天人合如何能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在此合一的状态之下,尽己性即是尽物性,体物而不遗,尽物性便是尽己性,周遍而不流,“故至诚如神”,天与人是不可分的。
30、(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1、(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34、(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35、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美)爱因斯坦
36、(解析)引用这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并不是对立面的消除,恰恰相反,和谐正是以承认对立并保持对立为基础的,和谐是由于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没有对立的结合,就没有和谐和统一。正是这种“和谐即对立面的统一”,使我们认识到矛盾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
37、(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38、(解析)引用这三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一句名言,着重指出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彻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第二句名言,强调了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必要性。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这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区分的根据。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第三句名言,用形象的比喻说明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迥然各异,各有各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可见,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3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40、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1、新编高中教材《生活与哲学》中的名人名言众多,共计63句。这些名人名言以其凝练的语言、深邃的哲理、丰富的内涵,为人们广泛传诵。名人名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起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引起情感共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名人名言的教学,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试对这些名人名言进行解析,力求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接上)
42、生活不断地变化,它有时阴暗,有时又重放光明。——(德)斯威布
4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4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5、(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46、(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47、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 西塞罗
48、(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49、(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50、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 华罗庚
51、●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观现实性的品格。——列宁(45)
52、释: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贵了也不和自己以前的亲朋好友疏远怠慢。
5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是:这句话语意双关。“丝”和“思”谐音双关。本义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指对对方思念之深。
54、释:鸟将要死去的时候,它的鸣叫声是悲哀的;而人将要去世之时,他的话语是善意的。
55、(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5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5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58、释:生死关头,才能看出友情的忠贞与否;在贫富变化的时候,才能看出友情的深浅;在得势与失势的变化中,才能考验出友情的真假。患难见真情。
59、(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6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61、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春秋孔子《周易》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62、 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 —— 袁中道
63、(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64、(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65、●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到此时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恩格斯(45)
66、(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6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46)
68、可以说是儒家对于鬼神的理解,都是沿着这个思路。儒家一开始就是“准无神论”,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太讲鬼神那一套,只是存而不论。《中庸》也讲“前知”、预言这些,但更重“以德配天”,对鬼神的理解,相当于在天地之间或人与天地相合之后的某些神妙的表现,它不是外在的偶像性存在,而是贯注于人自身的精神世界。所以“至诚”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与神灵相通,但这均是与人的实存性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有另外的一个世界。这样对鬼神的解释,显然有其宗教性的一面,但非偶像崇拜,实际上表达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所谓“至诚如神”,神鬼这些东西都是“至诚”的某种表现、某种状态而已。
69、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 华盛顿
70、 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 —— 谢觉哉
71、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 章炳麟
7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
73、(译文)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74、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
75、(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76、(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77、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 爱迪生
78、释:骏马徘徊不进,不如劣马稳步向前。比喻做大事的人,不要受细小的事情所羁绊,做事情要果断。
79、(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80、歌几回时笑几回,人生全要自开怀。——石成金
81、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小人之过也必文。——春秋孔子《论语》
82、(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83、(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84、●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列宁(40)
85、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86、●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福楼拜(71)
87、(解析)引用这六句名言的目的是,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句名言,毛泽东用通俗易懂的比喻阐明了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这个感觉,否认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才能认识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才能把握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第二句名言,生动地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两个“不是”不容置疑地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只能”强调了思想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第三句名言,用来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人们在一定思想支配之下的物质性的活动,只有它才能把人们的主观见之于客观,只有通过它才能鉴别这种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是否具有真理性。第四句名言,揭示了实践的特点。实践的普遍性的品格是指实践过程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人们在实践中能够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指,实践能够把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现实,把理论在客观现实中实现出来,这就决定了它能把主观认识、理论,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检验,判定它们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使它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正因为实践具备这两种品格,所以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第五句名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理论不仅仅是为了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如果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不去运用,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就会失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意义。第六句名言,强调要身体力行,亲自实践。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体会不深;要透彻地了解某件事,非亲身实践不可。
88、释:得到一百斤黄金,不如得到季布一句表示允诺的话。形容季布信守诺言的可贵。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