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必唱红歌
1、这首歌曲在今天依然有着他积极的时代意义,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不可以没有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歌词开头“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d,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也是现在每一名公安应该具备的品质。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放到现在,仍然是我们的好榜样!
2、《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郑南词刘长安曲
3、《唱支山歌给d听》电影《雷锋》插曲。电影《雷锋》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在和平年代,更为可贵的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精神。雷锋用他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d、对人民的爱!这支歌曲真切地唱出了雷锋的心声。此后,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再次引用了这首歌曲,就让我们用它来寄托对雷锋的怀念。
4、能支撑起惊人奇迹的其实正是同样惊人的普通与简单。只是把普通做到了极致就是不普通,把简单坚持到了尽头就是不简单。
5、《映山红》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在众多歌唱红军的歌曲中,《映山红》大概是最为抒情的一首。歌曲仿佛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同时,歌词还与影片形成了很好的呼应——“映山红开放的时候,就是红军回来的时候”...
6、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红军啊!思情似海不能忘。
7、是由汪峰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汪峰2005年发行的专辑《怒放的生命》中。
8、1943年,这首曲子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9、《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
10、试药人 | 校聊背后 | 花灯情节 | 青年农场主 | 陌生人
11、《洪湖水浪打浪》1961年,歌剧《洪湖赤卫队》插曲。歌剧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队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故事。这首优美的歌曲也曾是周总理所钟情的。“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透过那悠扬的旋律,洪湖的美丽风光仿佛近在眼前,近的触手可及。
12、“呵呵,不是经典情歌要的,是上面要求流行情歌去做的。”蒋少卿收回了两份资料,递给了旁边的那名中尉,站了起来,“先别急唱歌那个,流行情歌可以休息三天,经典情歌们需要先研究下这个仪器,任务和更详细的情报三天后告诉流行情歌,经典情歌先带流行情歌去休息的地方吧。”
13、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告别今宵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共祝愿祖国好...
14、校园暴力 | 李一兵 | 李春邦 | 宁明华侨 | 盲人
15、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16、《红星歌》是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业余童声合唱队、中央人民解放军歌舞团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74年。1980年5月,该曲获得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
17、“行啊!”蒋少卿马上就答应了经典情歌,经典情歌刚才也突然想到了,孙向荣也住在这里,正好趁着这次的机会去看看山歌小调,现在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了。
18、首都,这个乐队家的心脏城市,它的繁荣程度不得不让人惊叹,吹笛子路两旁的那些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加上路上那些忙忙碌碌的人群,特别是这个城市里外乐队人的密集程度,丝毫不亚于长江出口处的那座有着东方纽约的大上海,转过头来想想,经典情歌不禁为自己幼稚的想法有些讶然,这里可是首都,光是那些乐队家的驻华人员就不少,外乐队人当然多。
19、红歌即红色歌曲,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红歌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它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2011年4月下旬,重庆市委宣传部为庆祝建d90周年,积极响应《唱响中国》节目,掀起红歌传唱热潮,要求人人学唱36首歌曲。
20、“老毛子真的可以研究出这么精确的东西?”经典情歌有些不相信的抬起头盯着蒋少卿。
2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
22、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过程。最初从1927年10月三湾改编时提出的“三大纪律”,到1947年10月10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前后经历了20年的时间。
23、由王莘作词、作曲,是一首爱国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1989年,歌曲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24、《我的祖国》是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曲作者刘炽为了让人们喜爱这首歌,调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们喜欢唱的歌曲,从中选出十首歌曲反复倾听,最后从其中一首《卢沟问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国》开始的半句。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创作时,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在门上贴了“刘炽死了”的条子。
25、1943年3月10日出版的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提出了“没有国民d,就没有中国”的口号。针对这一形势,中共中央出版了《评中国之命运》,延安《解放日报》及时发表社论《没有共产d就没有中国》。晋察冀边区抗联委派群众剧社组成若干小分队宣传d的抗日主张,著名音乐家曹火星就是其中一员。
26、一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 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 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 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 介支个再回山 女: 三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 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 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 咱们穷人搬 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 洒下的种子 介支个红了天...
27、《洪湖水,浪打浪》:一首难得的革命的抒情歌曲(周恩来语)
28、七送红军七里湾,湾湾上下一片田,田里谷穗头低下,田里鲤鱼翻田坎,红军啊!新米上市人去远。
29、这也是一首流行了几个年代的经典的儿歌了。每次听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和“哇哈哈呀,哇哈哈呀,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总会觉得很亲切。
30、“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这首由摇滚歌手汪峰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更显得气势蓬勃。令人振奋的重金属音乐配上汪峰标志性的沙哑嗓音,将我们对祖国深沉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男孩子,每每听到这首歌,心中总会油然而起一种自豪感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荣誉感”覃宇同学说到。
31、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32、《义勇军进行曲》见证了新中国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我们每次唱起国歌,不仅仅要表现出勇气与坚毅,更要记得居安思危。
33、六送红军兔儿崖,两只兔子哭哀哀,禽兽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抛不开,红军啊!山里红花永不败。
34、为找适合演唱《我的祖国》的歌手,长影请了一批中国内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后来,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郭兰英试唱后,长影便选定她作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录制完成后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中国播放了这支歌。
35、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红军啊!眼望江水断肝肠。
36、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手垃着长茧手,心象黄连脸在笑,红军啊!万般忧愁怎能消。
37、《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和“中国第一军歌”,多年来久唱不衰,在许多重大场合都可以听到这首歌。尤其是在1984年了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当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海峡两岸的代表团先后入场时候,军乐队都演奏了这首歌。
38、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歌曲是由主歌、辅歌、主歌再现组成。即:主歌四句、辅歌六句、主歌再现四句反复两句。其结构严谨,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致。
39、新闻与传播学院张鸿飞老师被问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红歌时,提到了《十送红军》。这首歌最开始起源于“民歌之乡”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县与四川通江交界的西乡街,记录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解放后镇巴县工作人员对红色歌谣进行搜集,经历多次整理重编,成为我们今日所听到的歌曲。
40、比赛中,各参赛队员统一着装,自信饱满走上舞台,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高声歌唱了《兵团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红军不怕远征难》、《游击队之歌》、《走向复兴》、《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等十几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红色歌曲,让所有演唱者和台下的观众思绪翩跹,跟随着昂扬的音乐旋律,头脑中浮现出中国共产d带领各民族儿女,走向光明、走向辉煌,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其中,一八四团团歌《吉祥屯南》作为必唱曲目,反映了一八四团d员干部职工不忘初心、艰苦创业、全民奋斗;唱出了生机勃勃的屯南大地、唱出了孕育希望、实现梦想的“屯南情”,让所有参加演唱歌曲的d员干部职工热血澎湃、干劲十足,也让在现场的观众如痴如醉、拍手叫好。
41、《春天的故事》,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梁琅玲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首红歌。《春天的故事》创作于1994年,该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也是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之一。这首歌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迈开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的历程。
42、一曲《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立即传遍全中国,成为亿万中国人民久唱不衰、响遍神州的“金曲”和跨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作。
43、《南泥湾》音乐史诗《东方红》插曲。说到中国革命就不能不说延安,那么说到延安就不能不提南泥湾。1941年,国民d对我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毛主席作出指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359旅进驻南泥湾。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359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短短的三年间,把一个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歌曲前半部分柔美抒情,后半部欢快跳跃,歌词亦琅琅上口,深受群众喜爱。
44、“这首歌旋律打动人心,自己作为亲身历经改革开放的新一代,也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能量!”梁琅玲在接受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