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徐志摩的资料简介62句集锦

徐志摩的资料简介62句集锦

徐志摩的资料简介

1、在徐志摩正式开始教书生涯前,他就曾登上过讲台,还引发不小的风波。

2、他简直如同“吹了一阵奇异的风”,“照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他的心。爱情启开了灵感的大门,他开始写诗。

3、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新华网评)。

4、在徐志摩正式开始教书生涯前,他就曾登上过讲台,还引发不小的风波。

5、也有许多人,并不直接属于徐志摩门下弟子,但受过他的提点,也认一时师生,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沈从文。1936年,徐志摩离世5年,沈从文出版他的第一个自选集,在序言中,对徐志摩的知遇之恩,沈从文极富深情地写道:

6、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徐志摩已与陆小曼完婚,林徽因也嫁给了梁思成。

7、徐志摩1922年归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热潮尚在,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追求“为人生的文学”的文学研究会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创造社。已经确定文学为立身之本的徐志摩,积极参与其中。1923年成立新月社。扩展资料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8、正厅东厢房为徐志摩思想文学活动图片资料介绍,玻璃橱柜中展示诗人各个时期出版的著作与研究书籍。西墙上悬挂一幅徐志摩与印度诗人泰戈尔两人在倾心交谈的油画作品。

9、这是谁说的,对极了。不过在这时,徐志摩邂逅了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女孩,当时年仅十七岁,一张稚气的脸上显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有点像天上飞来的天使。

10、志摩的爱那么猛烈,那么纯粹,像正午的阳光,直射心底,纯洁的少女想躲也躲不掉。 无奈,林父带着徽因不辞而别。 

11、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2、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13、翻看徐志摩的资料,能够发现有不少中国文坛的翘楚出自他门下,或者曾经受他点拨。这些人分散北京、上海,但与徐志摩都或多或少有过交集。

14、正门后有砖雕"东海安雅"四字,应是徐氏郡望与宗祖之意。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房,后有三间二层楼房,层顶有露台。天井中有徐志摩半身塑像。正厅门上方有臧克家九十四岁题写"志摩故居"。厅内正上一白底黑子大扁额:"安雅堂",启功先生因原扁额已毁故特为之补书。扁额下方有浙江文化厅副厅长兼文物局局长书法家鲍贤伦之隶书五言对联:"烟光随地尽,水色到天无。"岳飞二十八孙岳石尘所画设色《松竹图》。

15、但金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徐志摩去世早,和他接触不多,小时候,金庸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当时徐志摩已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剑桥大学写的《再别康桥》一诗已脍炙人口。

16、在金庸小说里,还有一条隐线也与徐志摩有关。《神雕侠侣》中,全真道人曾介绍小龙女的来历,这可以在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中找到线索,包括‘、‘龙龙’、‘我最甜的龙儿’。”在叶克飞看来,《神雕侠侣》通过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表达了对封建礼法的蔑视。而小龙女之名得于陆小曼,显然有深意。

17、清光绪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18、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019年8月,由草鹭文化策划、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说徐志摩》正式上市。

20、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大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21、这幢西式两层楼建于1926年秋,共20余间,有冷热水管、电灯、浴室。楼下的深黄印花地砖,是当年从德国进口的。1922年3月、徐氏与原配夫人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离婚,4年后和京华名媛陆小曼在北京结婚。诗人的"婚变",当时在内不为老父所容,在外不为一般社会舆论所谅。他于是萌生"归隐"之念,于1926年11月16日偕新婚的陆小曼返回故乡,打算在这里度过隐居著书的生涯。但不足一个月,军阀的争战击毁了诗人月下伴美的隐士梦,仓促走避沪上。新居终未能挽住这位中国济慈的诗笔,徒然给后人留下了一段美丽的遐想。

22、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23、1922年,徐志摩发表《康桥再会吧》,凭借独白式的抒情与优美繁复的意象在文坛崭露头角,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就开始竭力邀请这位“留学高材生”前来演讲。这段时间内,他的演讲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他在北师大附属中学所作的《诗人与诗》的报告。这篇报告里,徐志摩提出“诗人不能兼作数学家”,引发当时“算学与诗人”的长期争论。长达两年时间,徐志摩默不作声,却在无形中提高他的名声。一年以后,他创办新月社。1924年,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教授。

24、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

25、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26、韩石山在他所著的《徐志摩传》中对徐志摩的教书经历有段考究。

27、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28、胡适曾说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包括三个。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在徐志摩的思想中还有一种朴素的平民思想。在这种单纯信仰下,徐志摩对爱的求索也就显得好事多磨。徐志摩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位夫人是张幼仪,第二位是陆小曼,这里(旧居)真实地记录了两次婚姻的过程。

29、几个月前,徐志摩与张幼仪签署了离婚协议,他,终于摆脱了封建礼数的约束,争取到了他的自由,可贵的自由。此时的徐志摩,已经为它的所爱,清扫了心灵深处那片最圣洁的土地,该去的都去了,该来的能如期而来吗?  

30、徐志摩并非“天生”的诗人,其父在其儿时有意识地培养其经商的才能,希望儿子长大后能继承家业,但徐志摩长大后,却立志要成为像汉密尔顿那样的政治家。21岁那年,他赴美国学习银行学,而后进入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那时,他的生命里还没有诗歌。

31、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往北平,飞机失事,罹难。他大概很难想到后来人对他的情史津津乐道,却不曾记得他还在多个讲台上教学授课。

32、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33、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34、徐志摩一九二一年初经林长民介绍结识狄更生之后,两人立刻一见如故,是狄更生引导徐志摩领略“康桥”的人文和自然之美,从而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35、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

36、徐志摩作为民国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也代表着民国时期中国近代诗的极高水平。这本诗集是徐志摩流传*广评价*的诗集,其中包含《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传颂度超高的名篇,是徐志摩的扛鼎之作。徐志摩早年曾留学欧美,受欧美浪漫唯美主义诗歌影响很大,他将西方的浪漫主义带到中国,对中国的近现代诗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7、也有许多人,并不直接属于徐志摩门下弟子,但受过他的提点,也认一时师生,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沈从文。1936年,徐志摩离世5年,沈从文出版他的第一个自选集,在序言中,对徐志摩的知遇之恩,沈从文极富深情地写道:

38、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39、   此前,坊间对志摩子嗣不甚明了,多有讹传。笔者在征得徐善曾先生同意后,并经由他介绍,与浙江《嘉兴日报》副刊《江南周末》著名记者沈秀红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她的全力支持,获得了一些一手资料。   这些资料显示,志摩后人都在美国接受了良好教育,四位嫡孙均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

40、《说徐志摩》的第四部分考证了徐志摩与鲁迅、林徽因等同时代作家的关系。

41、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42、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d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

43、二人结婚以后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志摩去了北京教书,却不幸遇到飞机失事。尽管如此,陆小曼仍然深爱着徐志摩,用尽后半生为徐志摩作品的传播做出最大的努力。

44、海枯石烂了,地球不转了,主角都换了,情话听惯了。

45、除了新月社,徐志摩还是另一个文学社团——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的发起人和积极推动者,至今鲜有人关注。

46、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47、徐志摩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48、1927年就读于光华大学附中的赵家璧,因为常在学生自编刊物《晨曦》上写些介绍英美作家的文章,翻译但丁、王尔德、莫泊桑的作品,引起徐志摩的注意。入学光华大学后,凡是徐志摩开的课,赵家璧全都选读。在他的回忆中,徐志摩“用诗人的气质,企图启迪我们性灵的爆发。他确是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好老师,给我们高声朗读济慈的《云雀歌》”。赵家璧结婚时,徐志摩还以老师的身份送去一本羊皮面装帧、一寸多厚的牛津版《哈代短篇小说集》作为礼物。

49、    还必须说一说徐志摩和济南的缘源。   1931年11月19日,一代诗人徐志摩先生因飞机失事在济南遇难,诗人去了,但他把自己的诗魂永远留在了济南,从此为这座文化名城增添了一份更为永恒的文化印迹。   但在此之前,徐志摩还曾三至济南,即使是济南人,也少有人知。这事儿甚至连徐善曾都不曾知道。当我从《徐志摩与济南》作者之诗人陈忠那里听到相关考证并通过电邮向徐善曾提起时,远在美国的他立刻发信来问具体细节,来来往往的信件达二三十封之多。   “志摩君曾三次来到济南,每次都让他流连忘返”,图书《徐志摩与济南》主创作者、诗人陈忠介绍说,“最有名的一次,是在1924年4月22日。这一次很多人都知道。”这一次,徐志摩是陪泰戈尔来济,同行的还有林徽因、王统照等。单看第二天济南报纸上那醒目的新闻大标题,你就能知道当时的盛况——“东方诗神偕同金童玉女抵济!”“世界著名长髯诗翁泰戈尔先生、长袍面瘦诗人徐志摩和人艳如花的林徽因小姐在一起如同一幅动人的松竹梅画卷……”   这一次来济,“志摩君跟随泰戈尔三次公开演讲,登台翻译,陪同泰戈尔参观了齐鲁大学,和林徽因陪同泰戈尔参加了济南各校校长在铁路宾馆的宴请,陪同泰戈尔到济南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了山东省、济南市各界欢迎泰戈尔的大会,并作了题为《一个文学革命家的供状》的演讲,在演讲开始之前,志摩君先给大家介绍了泰戈尔及此次来华访问的一些情况,随后又为泰戈尔的演讲做了翻译。志摩君诗一般的翻译语言为泰戈尔的演讲增辉生色不少,使听众如痴如醉。演讲持续至黄昏时分才结束,在泰戈尔一行离开师范学校之前,志摩君还应大家的要求朗诵了先前写给林徽因的一首诗《你走》。其间,志摩君还陪着泰戈尔走马观花般游览了济南泉水。他还告诉王统照,有时间一定会再晤济南。”

50、后来才知道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儿,名叫林徽因的便是。后来不久,徐志摩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林长民是个生性洒脱幽默风趣很有浪漫气质的人。

51、“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

52、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53、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54、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55、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56、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1卷第6期。

57、在这里徐志摩学会了很多做人的真谛,当然林家还有一个吸引志摩的地方,那就是娇美如花的林徽因。林徽因是个可人儿,这位美丽多才的少女,深深地拨动了徐志摩的心弦。

58、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59、《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此一首,题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60、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方玮德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出了四期。

61、1924年春天,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识了。那时候,她跟丈夫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完全是一副阔太太,交际场中的活跃女性的气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