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人生格言
1、《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甚至任何人做的事,他都看不起,手下做事,也要亲力亲为,做什么都是靠自己,这样的人最后就会走向项羽的自毁路线,自刎乌江。他就是太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军事才能,感觉自己就是打不死的,是西楚霸王,结果呢?
4、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诸葛亮的人生格言)。
5、此后,司马懿的所有计划,都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他阴养死士,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终于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将曹魏的政权蚕食至尽。
6、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7、1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诸葛亮《将苑·将才》)。1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诸葛亮《将苑·将器》)。
8、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9、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三国·诸葛亮
10、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11、人生如棋,一局不可以回头的棋,一步一个脚印,一旦走了就不能悔棋。
12、范蠡以去贵为高,虞卿以含相为功,泰伯以三让为仁,燕哙以辞国为祸,尧舜以禅位为圣,孝哀以授董为愚,武王以取殷为义,王莽以夺汉为篡,桓公以管仲为霸,秦王以赵高丧国,此皆趋同而事异也。明者以兴,暗者以辱乱也。
13、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4、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5、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诸葛亮《为皇帝伐魏诏》)。
16、国安民乐,四方仰德,果真如此吗?呵呵。我入蜀地,所见所闻,一路沿途尽白骨森森;强征壮丁,妄动国政,沃野千里无一个男人。致耕地荒废,饥荒横陈,是可忍,孰不可忍。七纵孟获,妇人之仁;严刑峻法,民不聊生。诸葛亮,你为何一声不吭?!----此物天下绝响(b站)
17、此联的来源就是这句话,但是是否在当时的草庐当中就有这副联,应当存疑。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此联可以看做是诸葛亮一生立身处世的写照,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哲理。
18、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9、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20、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21、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于丹
22、对那些有自信心而不介意于暂时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别人放手,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冲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每次跌倒,而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
2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4、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25、“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2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7、 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三国·蜀)
28、 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29、如今的人,价值观,都不一样了。不以勤俭为荣,反而瞧不起勤俭持家的人,甚至嘲笑挖苦那些很勤俭的人,都喜欢铺张浪费,在这个年代铺张浪费还能拿去显摆,发朋友,让人真的感到很无语。
30、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一一诸葛亮
31、你不要一直不满他人,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32、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33、1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诸葛亮《将苑·兵势》)。
34、说到这里,如果大家对以上的回答不是很满意,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诸葛亮富有哲理的名言,仅24个字,做到的人,必会赢得长久的成功!
35、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36、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见《将苑·将骄吝》)。
37、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38、1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士彷徨而失色(诸葛亮《将苑·应机》)。
39、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妻子都没有多余的衣服,能做到这一点,怎么不令人敬佩呢?反观我们现代的人,有钱有地位,都做不到如此,那恨不得衣服天天换,甚至很多有钱人都做到了衣服天天换。
40、人生就像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41、任重才轻,故多阙漏(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
4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43、1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将苑·将诫》)。
44、语出三国蜀·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在乱世之中保全这自己的性命,不追求能够在诸侯之间显贵。
45、把黄昏当作黎明,时间就会源源而来;把成功当作起步,成绩就会不断涌现。
46、饮清净之泉,戒乱花之酒。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
47、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48、1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乱生於治(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49、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人生大道理
5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1、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了安逸。
52、知有所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诸葛亮《兵法》)。
53、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馋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5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55、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56、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诸葛亮《察疑第五》)。
57、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58、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59、人活着,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活着,真的如诸葛亮所言一样,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我们当今很多人,读完书后,特别是走出校园,便不再读书,觉得自己已经毕业了。
60、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61、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诸葛亮《兵要》)。
62、本篇《诫外甥书》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本文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做为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6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诸葛亮《察疑第五》)。
64、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65、人生是墙上的挂历,撕下的是欢笑是泪水,还有身边流失的青春,和对过去不尽的思恋。
66、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67、 诸葛亮告诫自己孩子的这封信里,留下了许多名句。纵观全篇,可见他着重强调"静"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养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在不其然间助长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就更需要淡泊名利,涵养心性。以浮躁的心态来为人处世,终将会一事无成。
6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联出自《三国演义》第37回,《三国演义》作于元末明初。而且这是小说家言,不足信。但是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9、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70、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诸葛亮《治军第九》)。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擒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诸葛亮《治军第九》)。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诸葛亮《治军第九》)。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诸葛亮《治军第九》)。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诸葛亮《治军第九》)。议之知其得失,诈之知其安危,计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虑之知其苦乐,谋之知其善备(诸葛亮《治军第九》)。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诸葛亮《治军第九》)。
71、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72、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73、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必然是一个从未尝试过什么的人。
74、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75、1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诸葛亮《将苑·自勉》),
76、出自诸葛亮《将诫》傲:倚仗;骄:骄傲。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以被宠爱而扬威。
77、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诸葛亮《治国第一》)。
78、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79、 文来源:只读所好书 编辑:天涯寻梦人
80、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诸葛亮后《出师表》)。
81、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82、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