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建筑的词语
1、翻身: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2、SketchMapofColumn-and-tieTimber-frameStructrue
3、TaoistshrineandTaoisttemple
4、“户对”就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用于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顶部,是装饰门框的构件。它通常成对出现,所以称“户对”。家宅户对的多少、大小与官职高低成正比。三品以下人家的门上有两个户对,三品有四个,二品有六个,一品是八个,只有皇宫才能有九个户对,取九鼎至尊之意。(描写古代建筑的词语)。
5、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因山有高下,故看去如层楼叠榭一般。(译文:由于山有高低之分,所以看过去就像重复的建在台上的房屋,错落有致。)
6、《隋书·百官志中》:“太府寺,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
7、33,L?扇:用以隔断,带?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55,L戗脊: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
8、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造句: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9、棋盘花纹 以小块个体镶嵌成的棋盘状表面,如马赛克。
10、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11、 —唐·韦应物 《酒肆行》
1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3、硬山顶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墙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参见图5)。
14、柱子 建筑垂直构件,通常横切面为圆形,功能为结构支撑或装饰,或兼而有之,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
15、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16、释义:层:重复,接连不断;榭:建在台上的房屋。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
17、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18、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可入中药。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19、吴殿顶也就是“庑殿顶”。“吴殿顶”是宋式叫法。
20、“卐”字纹是我国古代装饰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纹样,“卐”读作“万”,它可以代表万事如意、万寿无疆等,非常吉利。因为它的吉利意义,所以也有一些建筑的平面和屋顶采用“卐”字形,这样的屋顶形式就叫做:万字顶。北京圆明园中的万方安和就是采用的万字顶,建筑名称与建筑形式相应。
21、楼阁台榭: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22、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23、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24、现在,钩心斗角已经沦为一个贬义词了,我们常用它来形容用尽心机、明争暗斗、互相排挤倾轧的权利之争。
25、重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26、苔藓:植物界的一大类,植株矮小,有假根。分为苔和藓两类,有很多种,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27、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长陵综恩殿即此种殿顶(参见图1)。
28、别有洞天(biéyǒudòngtiān):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29、耸入云霄: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30、古代建筑的大门除了实用外,同时也是主人地位、财富、文化品位的象征。古时家宅大门两边门础之上一般要有一对石鼓,石鼓分圆形与方形两种。圆形石鼓象征战鼓,为武官家宅所有;方形石鼓形为砚台,是文官家宅标志。石鼓又叫抱鼓石,其上多雕鸟兽花饰。雕饰瑞兽的,宅第主人多半为官宦世家,雕饰花卉的,宅第主人多半是商人。瑞兽是小石狮子的为武官家宅,不雕小石狮子的是文官家宅,大门两边不置石鼓而直接蹲踞大狮子,那是皇家宅院。在民间看来,石鼓硕大威严,声如雷霆,能驱邪避鬼,有“门神”的作用,因此称作“门当”。
31、《南史·萧引传》:“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
32、有机分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组成有机物的分子叫有机分子。
33、井然有序:指整齐而有秩序。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
34、雕梁画栋,汉语成语,拼音是diāoliánghuàdòng,原意指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后来也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出自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
35、金碧辉煌,汉语成语,拼音jīnbìhuīhuáng,意思是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比喻陈设华丽。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
36、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37、根据资料与记载,庑殿式屋顶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不过,现在对唐代中期以前的庑殿式屋顶的具体结构已无从得知,晚唐以后渐有实例可查。其形象是屋面平缓,正脊较短。正脊两端为鸱尾而不是鸱首。
38、中唐至晚唐时期,鸱尾发展演变成带有短尾的兽头,口大张,正吞着屋脊,尾部上翘而卷起,被称为鸱吻,又叫蚩吻,据明代李东阳《怀鹿堂集》记载:“龙生九子,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象。”明人认为蚩吻是龙的儿子,而龙生于水、飞于天,人们将它放在屋脊上既是装饰又有兴雨防火的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