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的意思
1、群众顺从的冲动可以是慷慨的或残忍的、英勇的或懦弱的,但冲动总是势不可当,以至于个人利益乃至对生命的保全都难以占上风。刺激因素多种多样,群众又总是顺从,所以群众也极为多变。(醍醐灌顶的意思)。
2、元·王祯《农书》卷八:宋其宿酲未解,病暍未苏,得此而食,世俗所谓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正谓此也。
3、别人嘴上说着希望周围的人过得好,但其实是: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过得比他好。
4、《乌合之众》始终体现了对重要现象的问题意识,勒庞考察了大量现代人所感兴趣的问题:社会顺从和过分顺从、趣味单大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他人支配的自我、大众运动、自我异化、官僚化机制、逃离自由却落入领袖的怀抱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里的作用等。
5、今天,由于讨论和分析,一切意见都失去了威望;其特征很快消磨殆尽,幸存的意见极少,难以唤起我们的热情。现代人越来越受害于麻木不仁了。
6、(近义词)一语中的、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茅塞顿开、大彻大悟、如饮醍醐、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如梦初醒、振聋发聩
7、1854年4月的一天,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收到一份来自英国驻华公使包令的照会。
8、抛开关于这本书和作者本身的种种争议,《乌合之众》始终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它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也体现了对现实的问题意识。
9、每个人都会在暗自对比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状态。(醍醐灌顶的意思)。
10、回到这本书本身,它分为三个部分:群众心理、群众的意见与信念、群众的类别及其特点。在第一部分,勒庞主要研究了群众的心理同一律,以及个人作为群众时如何在观念、道德、情绪上变得迥异乃至低智。在第二部分,勒庞考察了群众的意见和信念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作为他们崇拜对象的领袖又采用了哪些手段引导群众。在第三部分,勒庞的论述更具时代性,主要讨论了在群众时代他所设想的政治制度和种族作用。
11、受到她的一言启发,我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12、显然,咸丰帝忘了,早在十多年前,侵略者用坚船利炮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时候,天朝国威就已荡然无存了。
13、吃外卖、点奶茶、熬夜、抽烟、喝酒这些只会一时爽.....
14、你再老实,也得有脾气,你再心软,也得有限度。
15、释义: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16、(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如雷贯耳 汉语成语
17、我把真正的自己带给你,你也把真正的你带给我,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18、以下10条生活真相,帮助你提升认知,在人生中少走弯路。
19、养成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20、不论如何,勒庞这本书依旧是社会心理学入门的一部经典著作,他虽然没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他的确切中了群众心理的很多特征。《乌合之众》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学术著作,但是勒庞那种普及性的写法,却使得这本书在现代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在阅读中得以警醒。
21、醍醐不仅可以与面一起加工成“醍醐饼”,还可以做药引子或直接入药,醍醐最突出的药用效果便是清凉去燥热。对此,唐代诗人顾况有诗云“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于是根据醍醐的这些特性,后世又生发出许多引申义来。
22、示例:他的生动发言让我感到醍醐灌顶,顿时我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23、既然生命这么丰盛,那为什么不可以去享受它?
24、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和个性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淹没,无意识的属性占了上风。
25、在群众里,保留鲜明个性、足以逆潮流而动的个人寥寥无几。充其量,他们只能借助其他的暗示,以偏离群众冲动的潮流。有时候,一个愉快的表情、一个及时被唤醒的形象,就能起到震慑作用,并阻止群众最血腥的暴行。
26、英国虽最终因谈判无果开启战争,但是所有的战争都是蓄谋已久的,所有的开战借口也早就有迹可循。
27、但是,当你把每一个不同的部分归纳到你的生命之中,跟他们说:欢迎······那么,你就是一个完整的人。
28、出处:《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者的闻此言也于天子;昭然若发蒙矣。”汉·枚乘《七发》:“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
29、同样地,要帮助一个人,首先不是要改变他,而是加入他,感受他。
30、据说爱情令人盲目,而友谊却能让人醍醐灌顶。
31、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32、〝醍醐灌顶〞是一个成语,读音:tíhúguàndǐng,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意为用纯酥油浇到头上,借以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33、因为对方始终会觉得,你欠着他的一份情,当时是他在你困难的时候,出于人情帮了你,即使你给予他比市场价更高的利益,也依旧没用。
34、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知道了自己犯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
35、褊狭与狂热必然和宗教情感相生相伴。凡是自信掌握了世俗或永恒幸福的秘诀的人,必然会表现出褊狭与狂热。凡是受到某种信念的激励而相聚的人,都会显示出这两种特征。
36、释义: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37、勒庞观察了政府走马灯般地更迭,各类蛊惑人心的政客竭力夺权。“群众很容易扮演刽子手的角色,同样很容易慷慨赴死”,他尤其关注了布朗热将军的例子,他在19世纪80年代名声鹊起,很快煽动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为之流血牺牲,不论他们本身的期盼和立场彼此有多么矛盾。但在他很快失败自杀后,勒庞又观察到“群众对英雄进行报复,他们曾经对其点头哈腰,但是现在不再承认他的地位”。
38、群众只能以形象思维,因此也只能被形象打动。唯有形象能吓唬他们,吸引他们,成为他们行为的动机。
39、醍醐灌顶有种锦上添花的感觉,而茅塞顿开是雪中送炭
40、意思是,你千万别同意修约,但也别太对抗,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41、感情需要用心经营,金钱需要努力去赚取,信任需要时间的检验。
42、身体健康是优先级的,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好好照顾自己。
43、和原始人一样,群众的保守本能坚不可摧。他们对一切传统的拜物教式的崇敬是绝对的;对一切有可能改变其基本生存状态的新鲜事,他们的无意识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倘若民主制度能够拥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的力量,那么,纺织机、蒸汽机和铁路就都不会发明出来,或者是在持续的革命和屠杀之后才会被发明出来。
44、出处:唐·顾况《行路难》: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白话文:怎么知道浇到头上的有酥酪上凝聚的油,能让头清凉不热。)
45、最后,对于这样一本盛行一个多世纪的畅销书,它是否名副其实,也始终是值得一辩的问题。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分析了《乌合之众》的诸多矛盾。
46、“不要打仗了,不然今后怎么收场?乘着胜利,赶紧开导开导他们,事情就会有转机了。”
47、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48、陈顶天醍醐灌顶般,决议留在这座幻想的城市。
49、因此,《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其发现问题的功能,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功能。这本书的主题在于强调人类的非理性和无理性,按照这种描绘,人很容易受他人操纵、控制,莫名其妙地受他人欺骗;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有被控制的人,就必然有控制者。
50、“醍醐灌顶”是一个意会词,它绝不是指用一桶“醍醐”从脑袋上直接浇下来,实际上在古代“醍醐”很难得,可不是一般人能“浇”得起的。那么“醍醐”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它就是从酥酪中精炼出来的奶油。
51、政治家最必要的任务之就是用受欢迎的词语或者至少是中性的词语,为民众难以容忍的顶着旧名称的事物进行洗礼。词语的威力非常强大,选择得当就足以使最可恶的事情被群众接受。
52、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53、但无论如何,《乌合之众》始终具有现实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有望成为信息中心,人人都可以制造话题;受欢迎的博主很快就成为“舆论领袖”;一只蝴蝶可以掀起翻天巨浪,一句谣言可以使万民不安。这本书对于我们分析、认识、应对和矫正“群众”的非理性行为依旧有所助益。
54、就自己平常的生活来说: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参悟出正确的方法论和行为观。禅讲究的是悟性,读一些有关禅的故事,开悟的多半是生活的最平常最普通的部分,而这些部分我们总是缺乏一种思维认真辨析,所以那些顿悟于我们便是清新脱俗大彻大悟,绝不是玄之又玄的神秘,禅就是醍醐灌顶的那种美妙。
55、这位老校友,我寻访多年,都没有下落;不想今日在火车上醍醐灌顶,真是使我喜出望外。
56、但是我们想改变自己讨厌的状态,用一种紧绷的神经肌肉锁紧的状态,想把这个我不喜欢的部分从我的身体里去除掉,却紧紧地把它锁上了。
57、很多人都会说,我要改变自己,我要改变我的自卑,那么我就可以更自信了,我要改变我的脆弱,我要更有力量了······
58、随着西方列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日益需要更大的海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五口通商相对于中国全国市场来说范围太小,根本满足不了贸易的迅速发展。
59、为了达到侵略目的,包令毫不犹豫地执行英国政府“决不让步,绝不放过一件小事”的指示,向清政府肆意挑衅。
60、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
61、《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62、相反,在情绪爆发的地方,越放松,越温柔对待自己,改变和成长就有机会发生。
63、王老师的话让我感到醍醐灌顶,顿时我的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64、古今中外,哪个侵略者会因为被侵略者的安抚而放弃侵略的?咸丰帝太天真了。
65、就算你能轻易地取得什么生活中的馈赠,最终也要付出代价,得不偿失。
66、果然,侵略军对此十分不满,决定再给清政府一点更厉害的教训。
67、最死守传统观念、最顽固反对变革传统观念的,正是群众。
68、群众总是在无意识的边缘徘徊,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心怀狂躁情绪,不受理性影响,丧失批判能力;如此,除了极端的轻信,就别无其他可能了。
69、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参悟出正确的方法论和行为观。
70、“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罚,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的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
71、群众的观念和信仰特别容易靠传染扩散,绝不会靠推理来普及。
72、茅塞顿开: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73、甚至致函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士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
74、只要拳头够硬,只要抗击侵略的心够坚决,举国动员,积极备战,咸丰帝想出尔反尔也不是不行。
75、毫无疑问,对于试图了解集体行为机制和社会心理学的人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书,它与我们的时代也息息相关。如今已被证明,书里的一些概念或被人误导,或误导别人,或全然错误,它包含了驳杂的意识型态,但是来自各种意识形态背景的读者都认真对待它。
76、参考资料:《说“醍醐”》、《佛经中有关乳制品的词语考探》
77、别人叫你留下来吃饭,但是没有给你加碗筷,就是想你走,但又要客气一下的意思。
78、《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觉道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词语辨析(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79、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强调,一定要处理好接见外国公使的礼仪,断不可失大国之威。
80、释义: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81、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出处元·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醍醐灌顶的反义词执迷不悟:意思是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出自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82、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爱好里,全身心投入,就暂时摆脱了生活的琐碎,浑身散发着光芒,这光也会感染周围的人。
83、1856年,根据村民们的控呈,西林知县张鸣凤在查证之后,将其依法处死。
8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选择,做好自己能做的便问心无愧。
85、通常,群众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事后,参与犯罪的个人坚信,其行为是为了履行责任,这和一般罪犯的行为完全不同。
86、9月18日,英法联军四千人向张家湾进军;21日,清军八里桥失守;22日,咸丰帝携后妃逃往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