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四句(摘抄好句35句)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四句(摘抄好句35句)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四句

1、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2、第六名: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居然这么大!宰相、丞相等于现在的什么官?

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4、第七名:讽刺了现实社会丑陋之处的13幅插画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6、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7、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0、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1、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生于农家,幼时家贫,酷爱读书,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在连任三县主簿之后例升知县,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梅尧臣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抱有远大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梅公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12、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13、这首闲适细腻的生活诗确实让我们倍感慰藉。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仔细阅读,方有所悟。

14、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5、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16、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1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8、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农历端午节前后上市。由于各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粽子的用料和风味也因地而异,各有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9、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2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2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3、首联是写端午节人们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表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

2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5、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青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26、翻译: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27、尾联直接抒情,诵读《离骚》,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28、《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29、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30、此姓氏是“满洲八大姓”中唯一的汉姓,这个姓氏和满洲有何渊源?

31、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32、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3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4、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