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歇后语1000条
1、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神魂颠倒;不想走了
2、评审中,三都县水家学会编译中心成员、三都县水语有关专家、水族民间代表性传承人等与会人员,围绕《水话日常用语1000句》内容、排版、语音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3、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4、这样一套符合孩子兴趣阅读,内容优质丰富的书籍,孩子能轻松掌握,阅读很轻松,学习也很高效了,这套书就是孩子学好用好歇后语的超强助攻。
5、8:耗子啃碗~满嘴都是瓷(词)。这句话,多是农村老年人用来说某某人强词夺理,不讲道理。
6、唐僧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西游记歇后语)
7、第具有民间性、口头性。是民众日常生活中创造和长期使用的口头语言。
8、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水浒传歇后语)
9、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三国演义歇后语)
10、双声令:掰白菜,搬白菜,掰完白菜搬白菜,搬完白菜掰白菜。
11、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含有不值得的意思)
12、释义:在山东农家,炕虽然极普通,但由于是睡觉的地方,还是有点隐私性质的处所,自家人上炕是比较随便的,外人串门一般就坐在条凳上或炕沿上,不能随便脱了鞋上到炕里头去坐着。如果在炕上吃饭,就放一个四方形的桌子,两人分坐在两边炕沿上,其他人盘腿或蜷腿坐在桌子边。按着礼俗,吃饭时坐的位置是很讲究的。坐在炕沿的是要盛饭端菜的,一般是较大的孩子或母亲坐在这里,老人和父亲通常要坐在炕里边,吃完一碗饭,把空碗往边上一递,自会有人给盛上。所以,炕里头的位置就是地位尊贵的人和小孩子所坐的地方。农家宴客的时候,一般在炕上招待客人吃饭,这时就要把客人让到炕上。但如果客人较多,哪个客人坐到炕上以及坐在炕上的什么位置,哪个客人坐在炕沿或炕下边的凳子上,就必须讲究了,一般是按辈分和年岁来安排,经常会见到客人之间为谁该上炕而谦让不休的情况。因为不该上炕而坐到炕里头是严重的失礼,自己如果意识到,就会很不安,饭也吃不安稳,也会遭人笑话。“拽着猫尾巴上了炕”就是指不该上炕的人却上了炕。农家的粮食常遭老鼠祸害,所以好多人家都养猫,猫常在炕上炕下跳来蹦去。所以就有了这个涉及猫的俗语。不该上炕却上了炕,怎么上来的呢,拽着猫尾巴上来的。就比喻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抓住一个机会,或凭借一个由头,就获得了某种不该得的名分、地位等利益。
13、如果有朋友在听讲座过程中,有不懂的可以留言交流。希望大家通过我这使用歇后语,多了解一些歇后语,并且推广普及。
14、4:火筒没节儿~两头空。火筒:农村人用来吹火的工具,用山上的竹子竹筒打通竹节做成。形容两头都落空,也指人做事情左右都不讨好。
15、而歇后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欢快、俏皮。
16、梦里吃蜜——想得甜(比喻想得很美,但不一定能实现。)
17、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18、 2020年1月20日
19、这回也是“上坟的羊——豁出去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是这时候有个人没上校军场来——老军师刘伯温,他怎么没来呢?他正把自己关在家里做法呢!但见屋中香烟缭绕。刘伯温身披战袍,披头散发,手持一把七星宝剑,口中念念有词。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绝不能出什么闪失。按照曾经学习过的奇门遁甲,就开始练上了。
20、这时候有个人比刘伯温还要紧张。谁呀?还用说吗?朱棣皇上。
21、有些歇后语如果不解释,恐怕相当多的人不能理解完全的含义。比如说,徐达射箭,射这只响箭不紧不慢、不停飞。我就要用一句歇后语:“竹板弓——一个劲儿”什么意思呢?这句歇后语在老北京已经流传300多年了,可是现在说的人就太少了。清朝满族人由东北过来非常善于射箭。不但善于射箭,而且善于制造弓箭。他们管弓的弹射力叫劲儿。弓用竹板儿作弓胎,为了增加弹射力,就在竹板胎的里边,镶衬上水牛角。水牛角镶的层数越多、越厚,弓的劲儿就越大。一般来讲,满族人把弓的力量分为10个等级。弓里边没镶水牛角,弹射力最差就叫一力或者叫一个劲儿。“竹板弓——一个劲儿”就产生了这么句歇后语。本身歇后语的内容是说竹板弓没有劲儿,但是使用的时候,说的不是它劲儿小,是形容有不停顿的力量,卯足了劲儿。
22、咱们再说南京城里的校军场。校军场里面,自打午时三刻,徐达老将军射出这支箭之后,全校军场的人都兴致勃勃等着军士们把箭给捡回来。只有皇上一个人不愿意看到军士们举着箭回来交令。其他老百姓一边等着一边有说有笑,心想这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就会有结果。有人还开玩笑,说这回皇上怎么回事,可能是住老皇宫住腻了,想小孩拉屎——挪挪窝儿,打算在城北边盖一座新宫,就找了这么个辙,就让徐老将军给射根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