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人名言
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3、白话译文: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孔子的名人名言)。
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0、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1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翻译: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3、答:“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4、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5、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16、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子路》 译文: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17、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18、⊙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9、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人生有几件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制的力量,冷静的头脑,希望和信心。
2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23、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24、⊙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5、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26、(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27、孔子说:“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28、(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9、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1、答: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2、1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3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5、⊙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7、(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38、(2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0、(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1、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42、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孝经》
43、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卫灵公》
44、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45、(4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48、答: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列子的名言。
4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0、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轮回;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忠言也能顺耳,七十岁能心随自己的所愿但不触犯规矩。”
51、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52、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5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翻译: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翻译: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语录
5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60、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6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3、他接受命运,却不甘于屈服;他理解世俗,却不同流合污,他就这样坦然的`把当下做到最好,一层层攀爬他面前的阶梯,每一次进步,他都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新人。
64、(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5、(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7、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名言
6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6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