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的意思
1、柳之文长于记,特惜瑕不掩瑜,恶敢与泰山北斗并驾齐驱。
2、《完美陌生人》的娱乐属性并不是很强,带有对社会、对婚姻的深入思考。俗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在中国,在临近新年的欢乐气氛中,这样的基调并不讨喜欢。相比之下,《来电狂响》是受众更广大的标准喜剧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社会关怀,让它的格调并不低。尽管存在着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整体效果相比《情圣》有了不小进步,称得上接地气的成功改编,还是值得进影院一看的。
3、即便安家采取了力所能及的补救措施,潜意识里有了“野马”自定位的董小姐已回复不到过去,内心凌乱不堪,言行举止失范。她不仅当众出安母的丑,还在酒后倒入了安鸿儒的堂兄安鸿波的怀抱。从“董小姐没有表现出大家想象中的负罪感及羞愧感,而是平静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迅速消失在江南描不尽的烟雨朦胧中”等描述,或可揣测,董小姐既以野马自居(歌词正是此意),便不必再拘泥于安鸿儒准媳妇的身份框定,不如顺着真性情洒脱一回。认定她主动出击并不为过。
4、出处:汉代戴圣《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瑕不掩瑜的意思)。
5、因此,瑕不掩瑜不只是对人,对我们自己也应一样。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缺点、有缺陷、有残疾,就自暴自弃、委靡不振。我们要鼓起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6、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白话译文:杨升庵写的文章,有缺点也有优点。
8、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9、而作为玉雕师来说,要用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与超越常人的预想能力,来在脑海中,对2D的画稿与实际的料子进行对比,筛选,再运用雕刻技巧进行巧妙的设计,最后进行制作,整个过程甚至长达数月
10、柳之文长于记,特惜瑕不掩瑜,恶敢与泰山北斗并驾齐驱。(清 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11、 这种努力是达到了一定效果和值得称道的,但这种尝试也应说是瑕瑜互见的。
12、出自:《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13、郊庙,本名詹子方。小说见于《小说月报》《思南文学选刊》《中国作家》《青年作家》《钟山》《芙蓉》等刊。评论见于《收获》《钟山》。现居温州。
14、你犯得这点错误并不算什么,因为你以前立了那么多的功,应该算是瑕不掩瑜的。
15、其实有些人的缺点,在我们常人看来是无法忍受、无法原谅的,然而这些缺点,甚至是缺陷,并不能阻碍其成功,也不能掩盖其伟大,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轻视,甚至蔑视那些有缺点的人。比如:丘吉尔、罗斯福与林肯,都是著名的终生抑郁症患者。林肯的抑郁症甚至严重到在婚礼上临时发作,落跑而无法正常结婚。但即使是抑郁症发病的间隙,也足够让林肯发起南北战争,让丘吉尔与罗斯福打赢二战。乔布斯是个扭曲现实、怪癖和不近人情和挑剔苛刻的家伙;周星驰是个出了名的坏脾气和反复无常的人;马云则以忽悠和出尔反尔著称。虽然有这些缺点,但我们最终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林肯,一个坚强的罗斯福,一个永不妥协的丘吉尔,一个追求完美的乔布斯,一个搞笑的周星驰和一个帮助了千万个生意人的马云,他们的事迹、他们的业绩、他们的能力闪闪发光。还有那个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他出生在英国剑桥,在21岁最自由的年龄,却患上肌肉萎缩症,一辈子被禁锢在轮椅上。43岁动了穿气管手术,让他从此完全失去说话的能力,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通过敲击一个按键,合成人工语音演讲、写作,一个一个字母的敲出了《时间简史》。但是从常人看来,霍金仅仅是一个会动三根手指的残疾人,然而他却是一个在世的、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科学家。
16、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17、西汉·戴圣《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18、 在《风波亭》中,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在金山寺述志,以身许国,万死不辞。画面上,岳飞右手微拈胡须,左手在身后,如吟如诵,气宇轩昂。
19、近义词:白璧无瑕、大醇小疵、白璧微瑕、白玉无瑕
20、当我的大幅照片出现在滚动荧屏时,我惊恐万状地脊梁后背顿时冒出了一阵冷汗。如下图所示,照片四周是厚厚的黑色边框,边框上远远看去像是缀满了一朵朵淡黄白色的小菊花。更瘆人的是,照片前方的一排人头背影,让人想到现场可能有主持人在低沉地缓慢说道: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21、(示例):我们的成绩是主要的,即使工作中有点小毛病,也只是白璧微瑕而已。
22、解释: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23、 这块玉有点破损,但成色上好,瑕不遮瑜,应该能买一个好价钱
24、在原作中,韩笑的角色对应的是那个同性恋胖子,中国版的改编显然是迫不得已。但同时,也做出了自己的新意,加入了职场性侵的元素,又用了一些擦边球手法制造笑点。影片中有一场婚礼,通过暗示,观众明白那是一场“彩虹婚礼”。
25、对于松石、玉、南红,裂是再常见不过的通病,在不同的玉种体现也不一样,十石九裂,大大小小,再正常不过,其中,松石、南红的裂属于线性结构,有纵深,通过玉雕师巧妙的勾勒,线条的结合与高低层次图层的压趁来进行完美的规避,而像翡翠、白玉中,由于透闪程度较高,对于工艺的要求更加严格,简单的平面线条叠加并不能对于纵深较深的裂进行完美的覆盖,这种裂通过灯光还是可以看到,所以就要在顶层设计的时候就进行有效的考虑和规避,才能做到“完美无瑕”
26、瑕瑜互见 ( xiá yú hù jiàn )
27、名片一旦由文艺气息强劲的《完美陌生人》变成逗比色彩浓厚的《来电狂响》,特别是加上“狂”字,就宣告了出品方新丽影业要做的不是黑色幽默的轻喜剧,而是老少通吃的爆笑喜剧。值得关注的是,本片的导演于淼和编剧李潇,正是新丽上部电影《情圣》的编剧,而片中多位演员,也参与了《情圣》的拍摄。显然,两部电影都是所谓“走心又走肾”的“荷尔蒙喜剧”,围绕两性关系制造笑点。
28、引证: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29、qingnianzuojia2013@1com
30、(解释):瑜: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比喻优点遮盖不了缺点。
31、 (解释):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出自):《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白璧无瑕、大醇小疵 (反义词):瑜不掩霞
32、瑜不掩瑕 ( yú bù yǎn xiá )
33、 在《三国演义》连环画中,汪玉山先生的作品不少,屈指数来,几近10册(待精确统计),其背景多为远离战场、摘盔卸甲的厅堂宫闱,人物多以袍服人物为主,长袍宽袖,佩剑佩玉,冠冕堂皇,均绘制细腻。恕不一一列举附图。
34、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缺点掩盖不了他的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35、 其一是善于描绘人物的手势。手势是指通过手与臂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手势原本属于姿态的一部分,由于手势的表达力很丰富,动作变化的速度最快,使用次数最多,往往被相对独立地加以强调和阐述。
36、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37、《走西口》这部电视剧与以往的电视剧不同,该剧试图以点带面而盖全邦,严格来说应该是瑕不掩瑜,《走西口》这部电视剧虽然没有充分尊重曾经“走西口”的先辈们,但却真实的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的风俗及真相。
38、 毋庸讳言,无论画面是否有人物道白语框,连环画基本是描绘人物的非语言符号的——亦即描绘人物的体态语言,主要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笑容等)、姿态(躯干动作、站姿、行姿、坐姿等)、外表(服装、饰物等)。汪玉山先生在描绘人物的非语言符号方面有独到之处。
39、《千水漂流之欲》文如其题,写一个少年的性意识觉醒,由此导致其离家出走。作者使了障眼法,明着把千水离家出走归咎于其母亲在鹊落村的女人面前数落自己,以及对母亲下田辛勤劳作的不理解。千水晚上爬到杏树上,看对面居民楼三层房间里的女性活动,我依然以为是他无意“所得”,因为他出门匆忙,兜里没有一分钱,“爬到树上,饿了起码还能摘些杏子充饥”。直至他后半夜去中学小卖部的路上被严衍截停逼问,方才恍然大悟,他离家出走和晚上爬树的目的是偷窥女性。回头看前文,“萌动的欲望、性的启蒙或许就是从小卖部女人开始的”,再斟酌“漂流之欲”的标题,不由哑然。
40、我们大伙儿不做亏心事,都会长命百岁。祝福朋友们身体健康、幸福吉祥!
41、 这部电影瑕瑜互见,虽有明显的不足,但也有重大突破。
42、一支铅笔、一台电子机、一个团队,我们相信每一块玉石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大自然的上千年的风雨馈赠,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与历史的每一幕,因为诸多缘分到了我们彼此手中,认真的制作是对于大自然最真诚的对待,巧夺天工浑然而成是一场修行,修的即是人,也是玉,彼此完美的结合
4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44、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玟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玟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玟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
45、(示例):瑕不掩瑜,这画面结构虽然有些拘束,仍然不失为一幅名作。
46、与前两篇比较,《Mr.K》有点特立独行,锋芒毕露,不过这也似乎更符合九O后作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脾性。即便我曾经花过整三年时间和随后零敲碎打的十余年研究过世界文学史上的这思潮那流派,见识过那么多非典型小说,我依然不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印象最深的倒是“我”在不停地絮叨着K先生的什么和什么。不必奢望小说提供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总得有人物或明确的拟人物吧,《Mr.K》里主要“人物”(姑妄言之)只有“我”与K先生。“我”应该是人类,否则“梦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狐狸”便在逻辑上不成立,否则也不存在大人们会不会揍“我”,否则“我”也不会租过某间屋子,否则“我”也不会厌倦音乐而喜欢电影和舞台剧。其前提是,很显然这不是一篇科幻小说,更不是动漫片。姑且称之为幻想小说是恰当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