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概括
1、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概括)。
2、这种精神是由袁隆平、周开达、杨守仁等一代新中国农业科学家创建的,他们一生都在为中国粮食安全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水稻的增产道路,解决中国人自己的粮食问题。
3、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4、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5、87岁高龄,他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依然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为的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站在水稻育种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无杂念,抛去功利色彩,恰恰达到了梦想的彼岸。
6、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7、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8、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袁隆平的英雄事迹概括)。
9、袁隆平院士被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他为人类生存最初了巨大的贡献。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吃喝。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中国人要把饭碗拿到自己的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在为自己的饭碗而努力”。
10、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11、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Ø运动是积极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之一;
13、Ø从小运动,坚持终身运动能给人生带来最大的益处,同时最大程度延长寿命,就像袁隆平那样;
14、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15、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6、当谈到体力问题时,袁老自己也是信心十足,“我喜欢搞运动,跑上一段距离,体力是应该吃得消的。”他还说“只要不是被很特殊的事情扯住了,我肯定要参加火炬接力。能够入选火炬手,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奥运,这是我最大的荣誉。”
17、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
18、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19、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d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20、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1、我觉得我和袁隆平爷爷一样是一个有目标的人,袁隆平爷爷从小就对自己严格要求,永不放弃,这种可贵的精神让他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也要向他那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坚持到底,向目标前进,就一定能成功。
22、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3、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24、对于他的最初记忆,是在一次看电视节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热泪地跟我们讲,作为中国人,天地君亲师,你们可以忘记和背叛,但谁都不能忘记袁隆平爷爷,谁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爷爷。
25、为了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调到省农科院,妻子和孩子则留在黔江。夫妻两地分居长达20多年,妻子一人默默坚守,一个人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过得非常艰难。
26、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27、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
28、这跟李森科学说中描述的不同,所以袁隆平在经历了3年的失败后,果断放弃了这个学说,转向了孟德尔遗传学说。当时的大环境是不允许这样的,所以袁隆平只能偷偷地看。
29、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
30、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31、我们常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运动对于健康工作和生活不可替代的作用。袁隆平不仅仅健康工作十五年,他其实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了五十年、六十年……。
32、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
33、除了喜欢游泳,袁隆平从70多岁起迷上了气排球——一种质地柔软,运动强度不大的老年健身项目。傍晚有空,他都会约上三五好友玩上一阵。为此,袁隆平还担任过湖南省排球协会名誉主席。
34、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植物通过嫁接获得的优良性状无法遗传下去,所以即使嫁接可以,不能遗传就是白搭,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毫无帮助。
35、在一次到农场的游玩中,袁隆平看着满园的瓜果蔬菜,深深被这些瓜果蔬菜吸引,并在幼小的心中立下了要一生从事农学研究的志向。
36、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
37、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38、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d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39、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40、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恰恰成就了个人的梦想。袁隆平说“我的梦想很简单”,而事实证明,这简单的梦想却解决了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41、后来经过慢慢摸索,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一论文,其中正式提到了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实现三系配套的方法。
42、袁隆平出生在动乱年代,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重庆求学时,经历了大轰炸,他感到,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选择农业报国,源自袁隆平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
43、而且他就读的高中是重庆博中,是教会学校,所以同样重视英语的学习。
44、袁老的一生,有两个女性对他影响很深。一个是他的母亲华静,她曾经在英国人开的教会学校读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袁老的流利英语就来自于母亲的教导,母亲还经常带他出门观察社会,观察外界事物。
45、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6、根据袁老当时的同学回忆:袁隆平学游泳学得很快,仅一年的时间,便能横渡长江了。以至于年轻时的他到江对岸看电影,为了省钱几乎从不坐船,而是把衣服顶在头顶游过去再穿上。
47、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48、他先后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