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和故事
1、宋王偃不行仁政而亡,这个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讲述了宋康王不采纳孟子行仁政的劝谏而最终导致亡国的故事。
2、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3、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的名言和故事)。
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6、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7、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孟子的名言和故事)。
8、高尚人物,是没有失去其婴儿时期的纯洁与诚恳的人。
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0、
11、(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2、孟子老师所说的这种人,具有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勇敢乐观的精神,在大局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明辨是非,积极乐观,经得起物质和金钱的诱惑,不会在权贵前面卑躬屈膝,更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顿而放弃自我,因此,这样的人顶天立地,有大担当和大作为,能做国家的中流砥柱,能成为国家栋梁,对国家和人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贡献。
13、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14、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15、 例如平时讲话,有时话的内容并不好,而本意——动机与目的是非常好的。例如父母往往骂孩子:“你不吃饭,我打死你!” 这句话的内容非常凶狠,可是他的动机是教育孩子,目的在使孩子获得充分的营养,本意是非常慈爱的。如果将父母这句话,解释为狠毒的父母,那就是以辞害意了。
16、比如听他讲课的有人比他更厉害,但是很低调,他不知道。当哪天有人提起那个人,他就会很神气地说,他有什么了不起,他都听过我讲课呢?这种人,就是不懂得低调,不懂得谦让,处处都爱出头,爱表现。
17、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18、
19、(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章句下》:“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泽水。泽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2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1、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22、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23、他这个人有点小才能,但是从来没有得知大道,(那点小才能,)正好可以害死他自己。
24、译文: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25、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上》
26、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2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8、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②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己:即自得。
29、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30、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3、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34、简析: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5、(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36、(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7、“网开一面”的意思是把捕捉鸟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的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3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40、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41、胁肩谄笑的故事,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讲述了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的一次谈话。
4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3、(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44、如果感受不到这种气势,那光看看《孟子》实在是太可惜了。
45、所以说孟子非常精辟的名言,仅8个字,却揭露了无数人都爱犯的通病!大家对这段名言有什么新的看法?或是更高的见解呢?不妨说出你的想法,在下方跟大家一起讨论吧!或是觉得这句名言值得让更多人看到,不妨动一动你的手指,分享点赞收藏下,这也是启路文学最大的动力!
46、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47、译文: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48、简析: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意谓凡事只能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49、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50、把(春秋末期晋国豪富)韩魏两大家庭的财产附加给某个人,他仍然谦虚谨慎,那么他的品质就比一般人强太多了。
51、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
52、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5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4、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5、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56、“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57、可见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在古代时候都如此。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亚圣的孟子,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孟子可是与孔子齐名,被称为孔孟,但孟子在宋代以前地位不是很高,甚至还有人写打油诗讽刺孟子,全诗文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58、“夏畦”,是指夏天在烈日炎炎下进行田间劳动,这样当然很辛苦。但在正直的人看来,“胁肩谄笑”的卑劣姿态,却比夏天在太阳底下劳作还要难受,所以叫做“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59、“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60、(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6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 而后人伐之。
62、“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63、(版权声明)来源于网络,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商务合作QQ:1722384182
64、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65、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6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67、
6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