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全文原文
1、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要感德,无怨便是德。
2、3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3、 闲观扑纸蝇,笑痴人自生障碍;静觇竞巢鹊,叹杰士空逞英雄。
4、(大意) 一个真正懂得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才不会陷入只背诵词章文句而不明书中真理的境地;一个最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注入事物当中,跟事物结合成一体,才不致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形迹而不明白真相。
5、 作人无一点真恳的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菜根谭全文原文)。
6、(大意) 一个人心中假如没有丝毫物质欲望,那就像炉火化雪和阳光融冰一般快速;一个人假如能把眼光看得远一些,面前自然会呈现一片空旷开朗的景象,宛如皓月当空月轮倒影在水中一般宁静。 (菜根谭全文原文)。
7、 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
8、 2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9、 (大意) 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10、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贱。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堂中,贼便化为家人矣!
11、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懦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会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毁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一致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脱物欲度过一生。
12、(大意)凡是进德修业、磨练心性的人,必须有一种木石般坚定的意志,若对外界的荣华富贵有所羡慕,那就会被物欲所困惑;凡是治理国家、服务人群的政治家,必须有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假如一有贪婪名利的念头,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恶深渊。
13、 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
14、(大意) 一个作了官的读书人,对于求职的推荐书信不能毫无节制地接待,对有所求的人要尽量少接见,以便防范那些投机取巧奔走专营的人;一个退休了的读书人,当你隐居乡间田园以后,就不能再摆那种高不可攀的官架子,平日跟家乡父老要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态度,以便敦睦亲族邻里的感情。
15、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16、 蛾扑火,火焦蛾,莫谓祸生无本;果种花,花结果,须知福至有因。
17、 鹬蚌相持,兔犬共毙,冷觑来令人猛气全消;鸥凫共浴,鹿豕同眠,闲观去使我机心顿息。
18、 2存道心,消幻业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19、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20、唐巍:《易经》“错”、“宗”、“复”、“杂”是一种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
21、3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大意) 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都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却难以消除;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积存在我们内心的恩仇怨恨却不易排除。假如有人能排除积压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祥和之气就会立刻充满胸怀,如此自然也就到处都充满极富生机的春风。
22、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23、一个志节坚贞不贰的君子,虽然不想追求自己的福祉,可是上天却使他无意之间得到他本不想得的福分;一个行为邪僻不正的小人,虽然用尽心机妄想逃避灾祸,可是上天却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剥夺他的精神气力使他蒙受灾祸。由此观之,上天对于权力的运用真可说是神奇无比,变化莫测,极具玄机,人类平凡无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实在无计可施。
24、 2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25、 30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显渊业,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飧,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26、轻风徐徐掠过森林,使苍松发出像海涛般的乐章;飞瀑奔驰而下溅落在岩石上,使岩石发出阵阵冲击声;假如用宁静的心情细听,就能知道大自然所奏乐章的美妙。江边的棵棵芦苇,给人带来一种迷漾的美感;天空的片片彩云,都倒映在水底,看起来显得特别绚烂夺目;假如能用清闲的心情来欣赏,就能发现造物者所创造的伟大文章。
27、 蓬茅下诵诗读书,日日与圣贤晤语,谁云贫是病?樽垒边幕天席地,时时共造化氤氲,孰谓非禅?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盘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28、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29、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不再继续奋斗。
30、 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31、(大意)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32、(大意) 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33、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34、1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35、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绝俗的圣贤境界。
36、(大意) 请你想想看:你在没出生之前又有什么形体相貌呢?你再想一想,你死了以后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人既然无法测知生前的往事,又无法预卜死后的未来,而生命又是那么短促,一想到这些就不免万念俱灰。不过生命虽然短促,精神却是永恒的,只要能保持纯真本性,自然能超脱物外,遨游于天地之间。
37、一个生长在豪富权贵之家的人,物质享受方面可说应有尽有,因此就会养成各种不良嗜好和喜欢作威作福的个性;但是不良嗜好对人体的危害就有如烈火,作威作福专权弄势的脾气对心性的腐蚀就有如凶焰;假如不及时给他一点清凉冷淡的观念缓和一下他强烈的欲望,那猛烈的欲火即使不使他粉身碎骨,早晚有一天也必然会像引火自焚般把他毁灭。
38、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39、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40、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婬,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41、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42、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43、(大意)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44、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抱恭谨的态度不难,难的是对待他们有礼。
45、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46、(大意) 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作什么事都不容易成功;性情温和心绪平静的人,由于做事考虑周到而容易成功,所以各种福份也就自然到来。
47、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 盗粮矣。
48、一个贫穷的家庭要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贫穷家的女儿要经常把头梳得干干净净,摆设和穿著虽不算得豪华艳丽,但是却能保持一种脱俗高雅的风范。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际遇不佳而处于穷愁潦倒的景况,绝对不应该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49、(大意)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懦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会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毁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一致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脱物欲度过一生。
50、每个人的际遇有所不同,有的可成就一番事业,有的则一事无成,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中,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别待遇呢?每个人的情绪各有不同,有的稳定,有的浮躁,又如何要求别人事事都与你合作呢?假如自己能心平气和地来观察,也就是设身处地地反躬自问一下,这也是人生中最好修养门径。
51、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52、富贵名益,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53、(大意)假如要问我们的祖先是否给我们留下有恩德,就要看看我们现在生活所享受的程度是否高,假如确实高,那就算祖先累积下了恩德,我们就要感谢祖先当年留下这些德泽的不易;假如我们要问我们的子孙将来是否能生活幸福,就必须先看看自己给子孙留下的德泽究竟有多少,假如我们给子孙留下的恩惠很少,就要想到子孙势将无法守成而容易使家业衰败。
54、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 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静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使终生难植嘉禾矣!
55、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56、一个人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放得宽厚些,只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人对你有不平的牢骚;至于死后留给子孙与后人的恩泽,则要把眼光放得很远,才会使子孙万代永远怀念。
57、(大意) 小孩就是大人的前身,学生就是官吏的前身,假如在这个阶段磨炼不够,也就是教养学习的成绩不好,那将来踏入社会做事时,就很难成为一个有用人才。
58、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59、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60、3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于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61、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62、(大意) 一种能维持久远的趣味,并不是在美酒佳肴中得来,而是在粗茶淡饭中得到;一种悲伤失望的情怀,并非产生在穷愁潦倒中,而是产生于美妙声色的欢乐中。可见美食和声色的趣味常常显得很短,只有粗茶淡饭的趣味才显得纯真。
63、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64、(大意)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65、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66、(大意) 一个人假如能从老年再回头来看少年时代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很多争强斗胜的心理;一个人假如能从没落世家回头再去看荣华富贵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奢侈豪华的念头。
67、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68、一个作学问的人,思考要细密,行为要谨慎,同时又要有潇洒脱俗的超凡胸怀,凡事都不拘泥细节,如此才能保持生活中的情趣。反之,假若一味克制自己,过极端清苦的生活,就如同大自然中只有落叶的秋天,而没有和煦的春天,这又怎能培育万物的成长而至开花结果呢?
69、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70、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