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最著名名诗20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绝笔之作。当生命走到尽头,陆游在精神残存之际,还不忘嘱咐儿子:如果北方收复,一定要到我的坟前告诉我。陆游的忠贞的爱国之心,至死不疑,令人感动。《钗头凤·红酥手》(宋)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与唐婉因母亲的反对分离,当两人故地重游,再次相遇时,百感交集。是怨恨命运,让他们无法相守,抑或是怨恨自己,当初没有勇敢一点。《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英雄迟暮是这个世间的悲哀之当陆游看着垂垂老矣的自己,再看看尚未收复的山河,这种无能为力的悲伤,相信理解诸葛亮的人一定能理解这种心情。《金错刀行》(宋)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全诗咏物言志,借赞美金错刀寓抗金报国之志。诗在用韵上是四句一转,与诗人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是陆游由陕西南郑前线被贬四川成都途径剑门关时所作。首句刻画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问,最后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全诗别出心裁,构思新颖,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2、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3、 桐庐境内是唐朝诗人涉足最多、留下诗作最多的地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桐庐作家董利荣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桐庐“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桐庐境内的“奇山异水”,在唐代之前就通过谢灵运、吴均等人的诗文闻名遐迩。二是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和分水江是古代两条天然交通要道,而桐庐恰巧出于枢纽位置,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第三个重要原因是独一无二的名胜古迹——严子陵钓台。不贪图功名利禄的严子陵被中国古代文人奉为精神偶像。(陆游的最著名名诗20首)。
4、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5、第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7、在当时“孝道大过天”的封建礼教下,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放弃爱情的他,也许才是最痛的。
8、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9、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0、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1、凝缩在诗词史料中的只言片语,于他而言,是他漫长而沉重的岁月。
1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3、创作背景:“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