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反思名言警句
1、189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曾国藩经典名言曾国藩经典名言
2、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3、了最后,还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甚至也会因为问题积累多无法解决而导致事情的全
4、108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5、26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反思名言警句)。
6、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7、1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8、严肃对待自己的学业、事业,持之以恒地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敬事才能成事。
9、据说曾国藩开始同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关系并不好,咸丰三年,曾国藩在长沙初办团练时,骆秉章压根儿就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对曾国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当绿营与团练闹矛盾时,他总是把偏向着绿营。
10、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11、国藩观前朝的那些公卿大夫们以及当朝的红人,很多人由兴盛走向衰亡,无不是沾染了这两
12、反思: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按照“日进十诫”、“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通过日记以辱骂式反思的形式记录;
13、寡言可以养气,少说话养气血,养足精气神;君子要善养浩然正气,做到坦荡荡,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让人知道的。
14、1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5、8)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16、曾国藩秉性节俭,衣服十分简朴,平时不衣帛,布袍鞋袜,多系夫人所做,衣服上常有补丁。他认为:“居家之道,唯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置,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他三十岁刚过时,曾制天青缎马褂一件,在家时从不轻易穿上,惟遇庆贺及新年时才穿一下,故藏之三十年犹如新衣。他曾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之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 ”曾国藩之女崇德老人回忆曾说:在江南督署时,李鸿章请曾夫人和小姐吃饭,姊妹二人仅一件绸裤,相争至于哭泣。曾国藩闻之则安慰曰:“明年若继续任总督,必为你添制绸裤一条。 ”时崇德年幼,一闻此言,便破涕而笑。
17、70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1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19、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能够做到慎独,那么检省自己的时候就能没有愧疚,可以坦坦荡荡面对天地鬼神。一个人内心就会愉快、满足、宽慰、平和,这是人自立和快乐的方法,是立心守身的基础。
20、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21、186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2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23、尤人。不是怪考官没有眼光就是怪家人没有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曾国藩得知此事之后便在书
24、曾国华文章写的很好,很有希望在科举上取得功名,但是屡屡受挫,便开始心灰意冷,怨天
25、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曾国藩
26、1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27、也会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导致事情越发的走向恶劣。
28、17)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9、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30、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31、慎独:每感孤独时需充实灵魂、养心怡神,夯实理想主义世界;
32、104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33、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4、积累:日日积累,日日精进(技能、英语、锻炼、阅读、练字和写作);随时随地学习,身心倦怠时坚持学习;
35、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36、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37、115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38、11)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39、84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40、9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41、44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42、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3、89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44、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国藩
45、175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46、《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47、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