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托尔斯泰的一生(摘抄好句64句)

托尔斯泰的一生(摘抄好句64句)

托尔斯泰的一生

1、在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不和。之后,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2、皮埃尔饿坏了,普拉东给了他一块烤马铃薯,还捏了一撮用肮脏的破布包着的盐撒在上面:“实实在在的美味,你得这么吃。”

3、不去比,不去攀比,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你才能不受其他影响,才能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美,也是独一无二的。很多人一生总是忙着去对比,去攀比,而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愚蠢。(托尔斯泰的一生)。

4、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5、《霍斯托密尔:一只马的故事》(1864年,1886年)

6、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7、或无知,或享乐,或毁掉,或苟延残喘,人类就用这四种方法来摆脱生命束缚。

8、一八七四年 论民众教育(致J.U.沙季洛夫书——提出莫斯科文学委员会之报告书)

9、惩罚和以惩罚相威胁可以让人生畏,可以使他暂时克制恶欲,但却无法使之得到改造。惩罚对人来说永远是残酷而痛苦的。假如它不是残酷而痛苦的,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监禁,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如此的残酷而痛苦,正如一百年前存在过的笞刑一样。走入迷途的人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复仇情感和防卫欲望加以辩解,并把这种情感归因于上帝,让人们相信,上帝会为人们所做的坏事而施加惩罚。由某些人去改善另一些人的生活,这是做不到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10、一八五五年 一八五四年十二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五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

11、《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12、世上最好的饮料就是,当人已是恶语在喉的时候,他不是一吐为快,而是吞咽下去。(穆罕默德)

13、他还指出成年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真理:大多数人都比他们看起来更为焦虑和困惑。我们敬仰的那些人也许恰恰深知感到绝望、忧虑和充满自我怀疑的个中滋味,接受这一点对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我们夸大地认为他们总是内心平和,这意味着我们低估了自己。自信不需要你在内心深信自己如何出众,而是要确信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因而有资格去试一把。我们通常不对富人和有权势者(或是高级军事官员)感到同情。我们认为他们不需要–——可能也不值得我们付出友善、慈悲的关注。但同情产生的回报并不是给他们的。托尔斯泰阐释了同情他们如何让我们最终受益。

14、一八九四年 卡尔马(佛教童话)——年轻的俄皇(遗著)——论与国家之关系——论不朽——莫泊桑著作序——致印度人书

15、他们彼此间的失望愈演愈烈,误解不断,沟通却屡屡失败,导致二人的关系彻底崩溃。他们继续住在同一屋檐下,却各自生活。他们有两个孩子,但并没有拉近他们的距离。一次,他们偶然故地重游,那是他们的浪漫史开始的地方。再次看到初恋时为之情迷的旧物,玛莎陷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沉思中:

16、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7、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18、在《战争与和平》的后几章中,中心人物皮埃尔(略有出入的托尔斯泰本人的自画像)有了要暗杀拿破仑的疯狂念头。他在还远未能接近这位皇帝时就已被捕并锒铛入狱–——与他一道被关押的还有一个叫普拉东的乡下人,身材肥胖,蠢头蠢脑,身上的臭味刺鼻:这大约是个离皮埃尔的身份和背景要多远有多远的角色。

19、40个成语40首诗,学一个成语,记一首古诗词

20、托尔斯泰在50至60年代就曾写戏剧,其中《一个受传染的家庭》(1862~1864)是反对“虚无主义者”即革命民主派的。80年代起又对剧作发生兴趣。

21、理——论国家——论科学——论法学——答一个波兰女子书——为了爱上帝之故停着想一想吧——致一个老信徒书——致一个革命d人书——是了解的时候了——向为了爱真理而受难的人致敬——路人与农人——乡村之歌——父与子的谈话——与一个旅人的谈话

22、只有那不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的人,才会认为一些人优于另一些人。

23、大人摇晃婴儿,不是为了防备外界因素引起他哭闹,而是为了使他无法哭闹。我们面对良知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压抑良知的声音,乃是为了讨好他人。我们无法使良知平静下来,而是力求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效果:对它听而不闻。

24、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25、有一种谬误是:某些人可以用暴力操纵与自己同类人的生活。

26、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27、《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

28、大量的日记和书信,几乎占他的文学遗产的二分之一。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的心灵的纪录,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象《昨天的故事》(1851)那样的早期作品,就是由日记扩充和艺术加工而成的。

29、帕斯捷尔纳克画作《战争与和平》,1893年

30、很多人的人生感到不美丽,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相信大家心中早就有答案,就是因为没有钱,没有钱的人生,真不爽。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孝敬不起爹娘。养不起娃,开不起车,泡不起姑娘。

31、一八七六年 安娜小史(一八七三——一八七六年)

32、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为他所睡觉的地方付钱,他是不能睡觉的。空气,水,阳光,只有他走在一条大路上时才属于他。由法律所承认的他的唯一权利,就是在这条大路上不停地走下去,直到精疲力尽、踉跄不支为止,因为他不可能停下来,而必须走下去。(格兰特•阿伦)十个善良的人挤在一条毡子上睡觉,也会友好相处,睡得踏实,而两个富人住十个房间,也不能和睦相处。如果一个善良的人得到一片面包,他也会分一半给饿肚子的人。但如果一个皇帝占有了半壁江山,他不把另一半据为己有,是不会高枕无忧的。

33、一九〇一年 唯一的方法——谁为有理——告有闲的青年——告俄国劳动者书——论宗教之容忍——理智,信仰,祈祷(论文三篇)——答神圣宗教会议书——军官的杂记簿——论俄国同盟(信)——致俄皇及其参赞(其一)——论教育(致比鲁科夫书)——致《布尔加雷日报》书。

34、那些出自托尔斯泰的穿越百年的灵魂拷问、对人生、欲望、幸福、公平、正义的反思,想必将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沉思~

35、一八六三年 十二月d人(预定的长篇小说中的断片)

36、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在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反动的国家、法律、教会制度的揭露上,很难找出另一部作品有这样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37、惯于奢华对自己并无益处,因为你为自己的肉体需求越多,那么为了使这肉体吃、穿、住得更好,它所受的苦累也就越多。注意不到这个谬误的,只是那些善于用种种欺骗手段安排生活的人,他们让别人不为自己而必须为他们劳动,由此可见,对这些人,对这些富人来说,奢华己不仅是于己无益,而且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事。

38、《两个骠骑兵》(1856)写父子两代人,作者欣赏父辈的热情豪迈的骑士风度,而鄙弃子辈的猥琐自私的实利观点。

39、1828年8月28日,托尔斯泰诞生于距离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距离图拉仅10公里。托尔斯泰家族是古老非常知名的俄罗斯贵族。

40、有钱,走到哪儿,都被人围着,捧着,成为焦点,说一句话,都能成为经典,找个人帮忙,那人都跑得飞起来。你要是没有钱试试,走到哪儿,都被人嫌弃,就连服务员都会嘲笑你。

41、一九〇七年 与儿童谈道德问题——拉布吕耶尔与拉罗什福科等思想选录序——你们相爱么——戒杀——论人生的了解——与埃内斯特•格罗斯比的初次会晤——为何基督教国家特别是俄国现在处于可悲的情形

42、一九〇二年 告僧侣书——黑暗中的光明(剧本,遗著)——何为宗教何为宗教的要素——地狱之毁灭与重建——告劳动者

43、一八六二年 民众教育论——写读教授法——建设初等学校计划草案——教化与教育——教育之定义与进步——师资论——十二两月中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民众学校之自由创设与发展论——民众教育范围内的社会活动论——吉洪与马拉尼娅(遗著)——田园诗歌

44、人民时代艺术|发现艺术之美  | 追溯艺术之魂

45、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46、一八八二年 教会与国家——无抵抗主义——关于调查之论文

47、他对她的爱也是同样的炽热,这对情侣间的心醉神迷在婚后仍然继续。“在我眼里,这世上只有他,我肯定他是世上最棒最完美的男人;所以如果没有他,我在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托尔斯泰优美地描绘出他们共同生活中的幸福的点点滴滴–——欢笑满溢的早餐时光,流淌着音乐的夜晚,柔情蜜意的午夜晚餐情景。渐渐地,我们听到了冲突与幻灭的音符。进入婚姻生活的两个月后,尽管有他的陪伴,她还是开始感到孤独、乏味,并时常被他的一些怪癖惹恼——特别是每次在她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到的都是他那种冷冰冰的逻辑论调。

48、《琉森》以作家旅游瑞士时的见闻为基础,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和资本主义同艺术相敌对的实质。但这里已出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进步意义的倾向,他的批判又是从抽象的宗教、道德的真理出发,是托尔斯泰主义的最初表现。

49、一九〇五年 文选——释迦牟尼——神与人——拉梅内——帕斯卡尔——皮埃尔•赫尔切茨基——苏格拉底案——科尔尼•瓦西里耶夫——祈祷——唯一的必需品——傻瓜阿列克谢(遗著)——世界的末日——大罪恶——论俄罗斯的社会运动——我们当怎样生活?——绿竿——真的自由(致一个乡人书)

50、一八七三年 萨马拉饥荒感言(致莫斯科夫•韦多莫斯特主编书)

51、一八七九年 我是谁(切尔特科夫藏件)——忏悔录(一八八二年增订)

52、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53、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54、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为他所睡觉的地方付钱,他是不能睡觉的。空气、水、阳光,只有他走在一条大路上时才属于他。由法律所承认的他的唯一权利,就是在这条大路上不停地走下去,直到精疲力尽、踉跄不支为止,因为他不可能停下来,而必须走下去。(格兰特•阿伦)

55、一捧泉水,一片面包干,对于以体力劳动为生的穷人来说,比无所事事的富人吃的最昂贵的饮食,还要香甜可口。富人对一切都吃腻了,一切都索然无味,无论什么都引不起兴趣。而对劳动者来说,每一次进食、每一次饮水、每一次休息,都会带来新鲜的乐趣。

56、《教育的果实》(1891)以贵族和农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为冲突的基础,讽刺前者的游手好闲和精神空虚,表达后者因缺乏土地而产生的强烈愤慨。

57、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当时写的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同样为了这一目的。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他访问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58、然而,基蒂最后还是陪她丈夫去了。他哥哥的情况令他们惊骇。“在那个肮脏的小房间里,刷着漆的墙裙污秽不堪,吐满了唾沫,臭味扑面而来,让人窒息,一副躯体躺在那里,盖着一床被子。”他哥哥全身瘦骨嶙峋,样子可怖,唯一的生命迹象就是抽搐的嘴角和闪动的双眼泛出的严厉、责备的目光。尼古拉不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物。之前我们见识到了他对待他的伴侣玛莎的那种不经意的残忍。

59、一个人越骄傲,那些把他作为蠢人看待并利用他的人就越多,这些利用他的人想法是对的,因为他们用最明显的手段去欺骗他,而他却视而不见。骄傲无疑就是愚蠢。

60、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带有贵族气息的文学家,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贵族气息,面对着民众的疾苦,列夫·托尔斯泰心中是十分厌恶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民众应该觉醒,应该自己尽量地走出不幸中。与此同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一个十分平凡朴实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文学创作的投入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列夫·托尔斯泰基本上是白天的时候都是投身于文学创作中的。

61、《少年》(Отрочество,1854年)

62、骄傲的人就像浑身长了一层冰壳。这层冰壳没有为任何善良的情感留下出口。

63、一九〇四年 童年回忆(一九〇三——〇一小部分在一九〇六年写成)——哈吉•穆拉特(一八九六——一一九〇一——〇四)(遗著)——伪票(一九〇三——〇四)——哈里逊与无抵抗主义——我是谁?——圣哲的思想录——振作起来!(一九〇六——〇七修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