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勤奋成功的例子
1、那件事情,对她的影响算得上是重创。后面谈起来,还听她说到。因为这事情,她后来错失过很多机会。一方面是因为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这让她对一些投入,产生了很多恐惧。
2、另外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将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够收到奇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约翰·伍登提供了一个示范性的例子。伍登曾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教练。他对五个水平较低的球员说:”你们不会得到上场的时间,你们是陪练。”(现代人勤奋成功的例子)。
3、一天,他和一群小孩获邀到皇宫里去晋见王子,请求赏赐。他满怀希望地唱歌、朗诵剧本,希望他的表现能获得王子的赞赏。
4、有人这样解释复利思维:“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5、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6、这当然是不健康的,不过因为之前几次尝试都赚到了钱,又受到一些利诱鼓动,她也开始大笔囤货。
7、穷人和富人最大的不同,不是关注的小话题——热点事件、钱权色。而是思考的问题不同,共享的信息不同。
8、这个理论来自于李笑来老师的畅销书——《把时间当作朋友》。正如书名所说,这不是一本管理时间的书,而是管理自己与时间一起成长的书。与时间一起成长,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9、“不好意思,师傅们,刚才我什么也没有带,就去买了几条烟,大家辛苦了,来,抽烟,干活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他一边发烟,一边道歉,一边叮咛。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在场的民工都愣在了那。
10、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11、总的来说,嫉妒、怨憎、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乎偏执,偏执是最难逆转的东西之你们不要陷入自怜的情绪中。我有个朋友,他随身携带一叠厚厚的卡片,每当有人说了自怜的话,他就会慢慢地、夸张地掏出那一叠卡片,将最上面那张交给说话的人。卡片上写着”你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像你这么倒霉。”
12、0因为穷,只能得到穷的奋斗观,所以穷者恒穷。
13、他倒也是没有放弃学术,自创了一套叫做“CTMU”的“宇宙的理论认知模型”,但因为没有正规教育背景,写论文投稿从来都是石沉大海,因为编辑认为“这个只上了一年半大学的家伙,根本搞不清自己在说什么”。
14、诸如此类吧,总之在他们的观念里,能不能赚钱,第一反应其实就是能不能吃苦,够不够勤奋?
15、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16、你知道穷是不能经历风险的,有时1w块是别人的千分之很可能就是你的全部。
17、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为它促使我去学习各学科中所有的重要道理,这样我就不会成为那位教授所描绘的蠢货。因为真正重要的大道理占每个学科95%的份量,所以对我而言,从所有的学科吸取我所需要的95%的知识,并将它们变成我思维习惯的一部分,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18、而还有希望么?对于这个问题,万能的大熊做了回答。
19、很多时候,你考不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得不到自己理想的职位乃至于过不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都不是因为你不够勤奋,而是因为你缺少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复利思维。
20、这种追求保障的心理,其实就是以前温饱难以解决的时候留下的后遗症。以至于后期我辞职以后,他们一直要求我去他们工厂干”美差“,让不想陷入循环的我,对于怎么拒绝这事苦恼了很久。
21、这正如爸妈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而活。为什么当年执意要读书,为什么现在纵使”乱沙迷人眼“,年关之后也要回到人头攒动的北京?
22、于是兰根选择离开学校,第二年又考进蒙大拿州立大学。而这次,他又一次没能和学校搞好关系——他住得太远,车又经常坏,没钱修,就和系主任申请把自己的课从早上调到下午,结果还是遭到了拒绝,“看了你在里德学院的成绩单,我觉得你有必要尝一下每个求学者必须经历的艰辛”,系主任说。
23、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24、这不是你们想要得到的下场,以这样的葬礼告终的生活,不是你们想要的生活。
25、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26、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27、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28、这些大同小异,都不再深入讨论,对于这点的,只提一句:
29、13岁的维克多·雨果在上学时,从不愿早睡觉。他觉得过早睡觉是白白浪费时间。但是在学校里,他既不能点灯,也不能起床。
30、刚才就说过,穷人关于成功这事,只能靠别人那听来。
31、白石老人留下的古文作品,不及他写的诗多,但从他的《自状略》中,可以看出其古文功力和特有的风格。他出身贫苦农家,11岁以前放牛、砍柴,在劳动中抓紧时间读书,还以树枝在地上、墙上练习写字。
32、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33、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34、同样的道理,我们把互训这种观点运用到个人成功上来分析一下。
35、总之,在你们正确地仰慕的人手下工作,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就将会更加令人满意。
36、近了来说,北京扫黄抓到嫖娼的,多得是互联网行业大咖和投资人,那他们算是违反道德标准了么?
37、祸不单行,大二时,他下一年的奖学金泡汤了,因为她妈妈忘了填申请表中“经济状况”的一项。他去找学校理论,学校如实告知原因并表示爱莫能助,兰根心里自此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学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来不关心学生,没有辅导,没有提醒,什么都没有”。
38、那件事情,对她的影响算得上是重创。后面谈起来,还听她说到。因为这事情,她后来错失过很多机会。一方面是因为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这让她对一些投入,产生了很多恐惧。
39、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
40、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41、为什么最后一天开的花能占到全池塘的一半吗?为什么前29开的花加起来才等于第30天一日之内开的花呢?
42、 靠勤奋成功的近代事例篇2: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43、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努力不一定成功,因为成功是相对的,来自于与外在世界的比较。虽然不见得会成功,但是,努力学习一定会带来成长,成长来自于与自身的比较,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这就是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44、为了不让家族的贫困出现代际传递,在你这一代,必须要先做点不同的事情。
45、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着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46、media@archiposition.com
47、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律师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都是他们最应该有的精神。总的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48、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49、关注过我的人都知道,微博开通问答功能以来,我经常在围观一些有趣的话题。今天无意中,又看到了这样一个提问:
50、这其实就是资源差距的问题。很多时候,你拼尽全力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而是否有资源,很大程度决定一个人赚钱的速度。
51、看吧,道德和高尚品质,很多时候只是起到国家管理和表面遮羞的作用。你不能因为多听了两个把垃圾丢进垃圾桶,公司不考虑职业能力就应聘你的智障故事,就相信能不能赚钱是由品德是否高尚决定的。
52、其实,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就像薛定谔的猫、量子的状态,客观存在方式与你的主观观察状态密不可分。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运气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认命。
53、但就因为信息闭塞,等她已经相对便宜的接手准备大赚一笔的时候,才惊觉大家对产品已经开始生出抵制了……
54、如果,上一辈是穷的,这一辈要走出来,真的会比较费劲。
55、正如萨义德的定义,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晚年在东方留下的建筑作品中,所蕴含的强烈“晚期风格”,激发着我们对于印度、孟加拉的向往。循着大师的足迹,我们将惊异于建筑师晚期作品中那“不安宁的张力”,继而一路“逆行”,观察现代主义建筑晚期在印度的体现,并向前追溯恒河流域古文明进入晚期之后的创痛与出路。这趟神秘国度的“晚期风格”之旅,可以给予同样身处在多重“晚期”之中的我们,一个反观自身的维度。
56、但最近重读这本已经出版6年的书,我却发现了令人出乎意料的结论——几乎没有一个伟大的人,只靠艰苦卓绝的个人努力获得成功,反而,成功=才智+社会环境+机遇+勤奋,缺少了其中一两个因素,境遇就会大有不同,而家庭教育的对成功的加持,可能还是被我们低估了。
57、你知道穷是不能经历风险的,有时1w块是别人的千分之很可能就是你的全部。
58、郎朗9岁时,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10岁,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后来就连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
59、实验人员告诉第一组学生可以随便吃饼干,但是要求第二组学生只能吃萝卜。在第二组学生抵制了饼干的诱惑之后,两组学生都被带去做题。结果饼干组跟控制组一样坚持了20分钟,而萝卜组只坚持了8分钟。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萝卜组的意志力在抵制饼干的时候就被消耗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