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尔名言
1、加查拉战役失败以及丢掉托布鲁克之后,英国两位将军里奇和奥金莱克被解除指挥权。
2、1915年初,隆美尔在另一次战斗中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这对一名年轻中尉是莫大的荣誉。同年9月,隆美尔晋升为上尉,出任符腾堡山地炮兵营第2连连长,先后转战罗马尼亚、法国、意大利。
3、(柏林战役的德国童子军被苏军漫天的炮火吓哭。)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人而已。对他的评价也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
5、隆美尔最受尊重,因为他是最让英国人胆寒的德国将领。特别是在北非战场,英国士兵几乎都是喊着隆美尔来了,然后就放下武器投降了。在土布鲁克,他用15000兵俘虏了英军33000兵,谁能做到?他还俘虏过英军的高级将领,这也是二战中很少见的。
6、隆美尔军事事业的顶峰是在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炙烤的烈日、漫天的尘土、飞舞的蝇群与战车滚滚的铁流中成就的。1941年2月,为挽救猪队友--准备再创古罗马帝国辉煌,却在北非利比亚被英军打得丢盔弃甲的墨索里尼意大利军队,希特勒命令组建以第5轻装甲师为主体的非洲军团。至1941年5月德国已经占领大部分西欧、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希特勒集结3个集团军群143个师约320万兵力准备于6月22日发起“巴巴罗萨”计划,深入苏联腹地寻求和苏俄的决战,苏德东线战场成为欧洲主战场。此时,以利比亚、埃及及突尼斯、摩洛哥为主要战区的北非战场是个次要战场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一旦在北非获胜,就能够夺取“大英帝国王冠上的耀眼明珠”--埃及,遏制地中海,进而切断英国作战赖以维系的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大西洋军火、兵力、物质运输生命线,德军还可乘胜南下进取伊朗、印度,控制中东石油,与日本帝国在印度洋会师,在中亚和远东方向协同欧洲战场的德军对苏联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任何一位现代将领,都意味着将建立类似于古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或拿破仑的伟业。
7、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
8、用现在职场上的话说,就是隆美尔还算稍微有两把刷子,偶尔能给到老板意外的惊喜,又能做得一副好的PPT,能把7分的成绩包装成9分或10分,老板自然一路欣赏,一路提拔。
9、1939年,希特勒决定由该书的作者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论功行赏,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
10、虽然麦克利奥的设想非常好,但实施起来也有很大困难。首先,英国空降特勤队要在隆美尔活动的区域寻找适合的空降地点,在必要情况下还得据守一段时间。这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毕竟隆美尔是德国元帅,身边的护卫力量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其次,英国特种部队的行动不确定因素太多,弄不好就会打草惊蛇,甚至会遭到德国人的疯狂报复。与“绑架”隆美尔相比,击毙隆美尔则要相对简单一些,虽然影响力远逊于前者,但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所以在最后的实施准备阶段,刺杀隆美尔也被列入了许可范围内。
11、勇气是一种智慧,也是战争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
12、隆美尔呢?是有过一些胜利,但基本都没达到颠覆之作的级别,
13、英军方面,奥钦莱克在总部过度乐观的情报评估的推动下,敦促里奇将军沿海岸进行反攻,直到蒂米米(Timimi)和梅奇里(Mechili)。6月5日反攻开始,但第8军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当天下午,隆美尔指示意大利第132装甲师(Ariete)、第21装甲师向东朝比尔·哈特马特(Bir el Hatmat)进攻,同时他命令第15装甲师向北朝骑士桥(Knightsbridge)防御方阵发起进攻。前者成功地击败了两个英国师的总部,以及第9印度步兵旅,第10印度步兵旅和其他几个较小部队的总部,最终导致该地区盟军的指挥系统崩溃。
14、英国空降特勤队的创始人,英国军官大卫·斯特林
15、同时,塑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形象,也能部分推脱自己失败的责任,这是丘吉尔的狡猾。毕竟,隆美尔还算是个有优秀素质的军人,尊重敌人,没有虐待战俘,所以,他没什么不能夸的。
16、领导艺术是赢得战争的关键。我有这种能力---但我可不知道如何定义这种能力,也许他包括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然后去干,如果任何人插手干涉的话,你就会发疯。自信和领导才能是一对双胞胎
17、希特勒认为在打败苏联之前无法向北非增兵;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将北非看得几乎同英国本土一样重要,不断向这里增派援兵。隆美尔面临的局势不容乐观。5月15日,英军发动了代号为“短促行动”的进攻,被隆美尔的部队击退。
18、1940年2月15日,他升任第7装甲师师长。从此,隆美尔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
19、在喀尔巴阡的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 。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
2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是一名步兵排长,带着几个人去前线侦查,遇到几十人的法军,这时候,他面临两个选择:马上回去报告敌情,请求援军;或者当机立断向法军开火。隆美尔选择了立即开火,杀死了很多敌人,枪声也吸引了附近的友军加入战斗。这场冲突,他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
21、德国——伤亡3360人,400辆装甲车受损或被摧毁;
22、1944年10月14日12点,盖世太保的刽子手把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处包围起来。一辆大卡车挡在路口。为了防止隆美尔外逃,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也被封锁了。
23、所以给隆美尔的指令是用最少的兵力守住北非意大利人的据点,用尽可能少的兵力去牵制尽可能多的盟军。
24、不要让一个人的外表影响你的判断力,感情会影响理智的。
25、53岁的“沙漠之狐”隆美尔还有他生命的最后15分钟。布格多夫将军和梅塞尔将军把黑色奔驰车开到门前。隆美尔穿上皮大衣,拿起他的元帅权杖,戴上帽子,并习惯性地拿起了房门的备用钥匙。他犹豫了。然后他把钥匙放在儿子曼弗雷德的手里:“也许今天晚上我就死了,这一劫已是在所难逃……”
26、书中洋溢着德国军事理论所追崇的进攻精神,并强调了发扬火力与实施欺骗、恫吓的重要性。此书一经问世就风靡德国;隆美尔名利双收,成为德国青年军人崇拜的人物。到1944年10月,该书至少18次再版;美军于1943年将其译成英文出版,著名的巴顿将军多次研读,并能背诵出许多重要章节和段落。
27、尽管轴心国军队从昔兰尼加赶到了埃尔阿吉拉,但隆美尔将军于1942年年初开始向东穿越利比亚。对此,盟军在加查拉(Gazala)修建了一条防线,从地中海沿岸向南延伸。从海岸开始,加查拉防线向南延伸了50英里(80公里)到达比尔哈凯姆(Bir Hakeim)镇上的一个古老奥斯曼要塞。加查拉防线是指一系列防御方阵,每个方阵容纳一个旅,在雷区和铁丝网后面横过沙漠,盟军在方阵之间定期巡逻。
28、1937 年,还是警卫连长的隆美尔,按照元首的命令,观光车队,无论是谁的车队,都只能每次放行两辆车,于是,隆美尔以德国人自古的严谨性格为出发点,不管是谁,诸如d卫军头子希莱姆或者纳粹二号人物戈林,都只能按部就班的通过隆美尔把控的门口。
29、只有在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年代里,人类才能进步,个人英雄主义是一种腐败论
30、比如在最后的阿拉曼战役中,英军就拥有高达1500辆坦克,而此时非洲军团只有100辆左右的坦克可用。后来美军也开始进入北非,非洲军团遭遇两线夹击,在后撤无望的情况下,最终只能选择投降,进而结束了这支部队的二战生涯。
31、但其实,纵观二战期间隆美尔的整个战绩,以及指挥军队的规模,似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曼斯坦因灭法国、揍苏联的数次封神之作,不用多说了;
32、 隆美尔看起来似乎并不关心和在乎社会,可是这并不有损他对影响力的渴望。渴望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自己能在社会交往中发挥显著的作用,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
33、「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这里的话,我的部队连三天也坚持不了……如果我执行元首的命令,那么我的部队可能拒绝服从我……我的部队是第一位的」。在「魔鬼的花园」,他最终违背了指示,下令部队大规模地撤退。
34、“这是我所能回忆起的战争中最沉重的打击之一。它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影响,而且还影响了英国军队的声誉。”——温斯顿·丘吉尔
35、总兵力175000人,843辆坦克,604架飞机。
36、隆美尔身上,确实有很多优秀军人的品质,比如忠诚、尽职、珍惜士兵生命、尊重对手、反对虐待和屠杀等。
37、战争是简单,干脆,无情的,因此需要一个既简单有无情的人把战争进行到底
38、他所率领的北非军团行兵如有神助,看似不可战胜,令同盟国备感困扰。在1942年6月的利比亚图卜鲁克(Tobruk)战役中,德军以15,000名的弱势俘虏了33,000名英军,令隆美尔声名大噪。英美同意联合进行北非大反攻,由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Montgomery)率领比德军多五倍的坦克车于1943年5月在大沙漠进行摧毁性的决战。此时,隆美尔知道希特勒(Hilter)的气数已尽,个人无力可回天,乃返回德国,在保证其家人生命安全之下自杀殉国。
39、此举让希特勒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位满载“忠诚”的国防军军人,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40、早在北非战场作战期间,隆美尔就预料到德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地中海上的补给线已不再起作用,因为盟军破译了德国的密码并将德国军舰一艘艘地击沉。这时从柏林发来了一道命令,让他们坚持下去。隆美尔没有听从,他骂希特勒:“简直是疯了!”隆美尔又冒了一次险。他把非洲军团从几千公里以外撤回,这成了战争史上闪光的一页。
41、(图为盟军等陆前一周的1944年5月30日,德国元帅隆美尔正在视察重建的第21装甲师;为了防备盟军在欧洲登陆德军于1943年4月,德军建立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由于此前第21装甲师在北非已经全军覆没,但隆美尔还是从非洲军团的老兵中挑选2000人作为骨干重建了第21装甲师,当重建后的第21装甲师再次面对诺曼底登陆的英国人时,第21装甲师再次爆发了强劲的战斗力,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
42、你想要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热切愿望取决于你的性格与抱负
43、成功的将军常常是让自己的计划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的计划
44、1941年2月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德军攻占了恩努菲利亚。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胆行动,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的打击。九天之后,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并攻占了阿吉达比亚。他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继续前进,经过艰苦战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英军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布鲁克的部队。隆美尔的进攻使英军损失惨重,曾指挥英军打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两个意大利军和320辆坦克对阵。
45、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返回途中遭美国飞机袭击,他被摔出车外而负重伤。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为谋杀希特勒的同案犯。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陆军元老伦德施泰特元帅致悼词,希特勒为其送葬。此时此刻,希特勒还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其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
46、隆美尔声名鹊起是在1940年5月10日德国对西欧诸国发动闪电战后,隆美尔指挥第7装甲师,沿着比利时一路向南推进从后方突破法国东北边境的马奇诺防线。他每天平均前进40或50英里,进攻是如此之快,让德军统帅部常常紧张地下令要他放慢速度,而英国人、法国人则总把迅猛进攻的隆美尔装甲师搞错成友军,当他的坦克冲破敦刻尔克防波堤亲吻英吉利海峡的海浪时,还有法国人上去献花,因为他们还没有看清楚这是隆美尔的装甲部队,他们也很难相信这个德国佬敢单兵突进,把大部队甩在老后面冲得这么远。隆美尔第7装甲师一战成名,英国人恐惧的称之为“魔鬼师”。
47、1940年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1940年6月6日,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样,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1940年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军打败。
48、年轻的隆美尔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在1910年9月,他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愿参加了符滕堡王国皇家陆军,在当地的第124步兵团当军官候补生。1911年3月,他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学习。在军校学习期间,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17岁的露西。9个月后,隆美尔回到第124步兵团,负责训练新兵工作。
49、根据《皇家空降特勤队战争日记》的记载,英国特种部队精英——空降特勤队的司令麦克利奥准将曾制订了这样一个计划。他要求手下官兵从战线后方将隆美尔“绑架”到英国,或者直接将他击毙,从而打击德军气势以及希特勒本人。想想看,堂堂一位德国陆军元帅,竟然被英国特种部队干掉,这会在国际舆论上掀起多大的风暴。根据资料显示,麦克利奥准将制订的计划以及与之相关的事宜都被列为“绝密”信息,足见英国政府对于“绑架隆美尔”的重视程度。
50、德军的将领都非常优秀。你要知道,二战中不管是哪一场战争,德国人都是人少打人多,波兰、法国、苏联、北非德军都以少打多。
51、很快,英国空降特勤队拟定好了作战计划,人员也得以确定。但谁也没想到,当特种部队准备空降前几小时,这项即将载入史册的突击行动却被突然叫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场意外事故让隆美尔逃脱了被绑架刺杀的命运。1944年7月中下旬,隆美尔在前线乘坐汽车时遭到了盟军的轰炸。受伤后,隆美尔回到德国本土进行疗养。因此,麦克利奥准将之前的绑架刺杀计划失去了可行性。虽然隆美尔逃过了盟军的绑架和刺杀,但却卷入了刺杀希特勒的事件。最终,隆美尔被迫服毒自杀,时年53岁。
52、埃尔温·隆美尔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将领,尽管他是法西斯的帮凶,但他也只是履行了军人的天职,他从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杀,也没有卷入任何灭绝政策。正因如此,他才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得到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历史评价。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53、1942年6月,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隆美尔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3岁。
54、对埃尔温·隆美尔的评价也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其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
55、当时德国的战争重心还是在苏联战场,很多精锐部队都是在东线作战,再加上北非本来对德国就没有多大的战略价值,能够分配给隆美尔的资源实在是少的可怜。而即使是这样,地中海还是在英军控制下的,德军的物资运输总是遭受巨大损失,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56、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
57、在这周围,似乎只有我才是真正享受这该死的战争的乐趣的人
58、隆美尔,相对于参谋部里那帮贵族军人,只能算是草根阶层;对于摆拍王子隆美尔,参谋部里的高官不知是厌恶还是嫉妒,对隆美尔也是相当不屑。
59、1943年8月,希特勒又起用隆美尔,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
60、其实,最初的非洲战场,希特勒没想过大打,价值不大,在战略上采取守势。
61、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2、后来的非洲战场,无边的沙漠成为他自由发挥的舞台,英军一度败退到阿拉曼。仅有七万人的非洲军团,成为整个大不列颠的梦魇。
63、 想走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or高富帅吗?
64、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但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65、1943年12月。又任命他为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并负责沿海要塞工事的构筑。
66、此时战场的形势变得很微妙。英军误以为德军实力强大,因此表现地畏敌如虎。德军高层知道隆美尔手中没多少底牌,所以也命令他要等到五月底待第五轻装师和第十五装甲师全部编制抵达后再展开行动。然而身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官,隆美尔很清楚把握战场时机的重要性。他没有理会上级的命令,只带着50辆坦克一路追击撤退中的英军。
67、总兵力90000人(30000德国人,60000意大利人),560坦克(意大利228辆),542架飞机。
68、作为一个热爱军人生活的人,要说这些话可能听起来有点愚蠢,但我的确认为军队不司军人应该待的地方
69、但北非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区,原则上隆美尔要接受意大利的非洲战区总司令的指挥,但他根本就没把意大利人放在自己的眼里,而是直接听命于柏林。由于希特勒全力倾注于苏联方面的情况,不太在意北非这个“次要”的战场,所以隆美尔幸运地得到了比其他德国将领更多的行动自由,得以在大沙漠里搅动昏天黑地的风暴。
70、1942年10月23日,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开始。由于东线战场日益紧张,德军对北非战场无暇顾及。蒙哥马利担任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负责实施歼灭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