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龚自珍简介(摘抄好句51句)

龚自珍简介(摘抄好句51句)

龚自珍简介

1、1815年(23岁),龚自珍续娶安庆知府的侄孙女。不久,因祖父病逝,他回杭州守孝三年。1818年(26岁),龚自珍再次应浙江乡试,终于以第四名的成绩中举。第四名举人是所谓“五经魁”之这使龚自珍大受鼓舞。

2、大家熟悉龚自珍,可能更多的是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句,这个句子出自:

3、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龚自珍简介)。

4、清朝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早已经积弊重重,反过来经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欧洲生机勃勃,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大航海带来的经济利益武装船舰到处横冲直撞。当来到东方的时候,严重挑战清朝在东亚的地位。

5、他歌颂康乾盛世,却并不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他积极投身于变革事业中,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深谋远虑,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6、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7、奥登介绍里尔克类似行为时说,“他经过十年的沉默、工作而等待,直到在穆佐他显了全部的魄力,一举而叫什么都有了个交代。”龚自珍的出走和南归就是对自己的交代,他的成果中就有《己亥杂诗》,“一个庞然的大物。”

8、  (诗易合参)卢纶:“读《易》罢三卷,弹琴当五更”

9、   (诗易合参)钱锺书的诗||“体中昨何如?勿药当有喜”

10、龚自珍清朝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行者。

11、IV 但龚自珍毕竟中过进士,对传统学问当然是熟悉的,比如在《六经正名》和《五经大义终始论》两篇短文中,他就对《周易》有不少引用。另外,即便从这首名为《渔沟道中题壁一首》的小诗中,你看他对《周易》以“未济”卦收尾的描写,我们也能很清楚地体会到,他对易学精髓的感悟应该说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12、才子佳人书生意气,在携妻子回杭州的途中,龚自珍写下了著名的《湘月》一词:“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字里行间,大有视功名如粪土的意味。

13、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

14、(司马狂说徽州5)清末著名诗人龚自珍和徽州的故事

15、正是因为父亲出任徽州知府,所以大才子龚自珍才辞别外祖父段玉裁来到徽州府。龚自珍的夫人也随之而来,但可惜在嘉庆18年,龚自珍科举失败后,龚夫人吴氏在徽州府衙内因病去世。从这点上来说,徽州是龚自珍的伤心地。

16、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

17、诗人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近代思想家、文学家。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他的父亲叫龚丽正,是做官的,也有学问,有文字方面的著作;他的母亲叫段驯,是清代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段玉裁之女,也有文字方面的著作。

18、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19、   (诗易合参)方回诗《醉后作诗多不记,梦中读易了无疑》

20、《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21、   (诗易合参)朱熹诗两首||“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22、I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首龚自珍的诗:《渔沟道中题壁一首》。

23、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4、这首诗创作于一年冬天,当时龚自珍携女游览焦山,天降大雪,诗人有感于冰雪中不畏严寒的雪梅,于是赋诗留念。

2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6、译文:青山处处埋忠诚骨,为什么需要战场马革裹尸还。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7、他用高亢的呐喊唤醒了一代人。他是晚清时一道惊堂木的脆响,将驻足泥潭的人们唤醒。他用自己的力量将人们的视野突破井底。他抨击黑暗社会、批判专制统治,为后世思想解放埋下一颗种子。

28、  (诗易合参)余天锡||“若坐小窗读《周易》,定忘春去与春归”

29、本周日(7月11日)下午3点,由团结出版社、镇江市作家协会主办,二楼南书房、枕读出版联合承办的主题新书分享会将在西津渡·二楼南书房举办。我们邀请到王振羽老师来为我们讲述他心中的龚自珍。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30、(《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1975年版,第534页)

31、在往返杭州途中,龚自珍百感交集,创作了的七言组诗《己亥杂诗》315首。这些诗短小精悍,忆惜述怀,忧国忧民,堪称绝唱,他被后人誉为爱国诗人。

32、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33、  1813年4月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9月天理教农民起义。次年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他指出,腐败的原因首先在于皇帝视臣下如犬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耻,只知朝夕长跪,只知追求车马、服饰,以言词取媚君上。在这种制度下,“官愈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益工”入骨三分的针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说“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憾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1)重修工作。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34、在王振羽的新书《龚自珍传》里,我们能看到龚自珍平凡而又不平静的一生。

35、快到知命之年的时候,他的职场生涯遭遇到危机:由于潜规则的缘故,他被罚俸一年;因官场回避规则的关系,叔父做了他的上司后,他须自动引退;没了薪水,生计紧张,再加上流言蜚语,他左右为难、心力交瘁。

36、后两句转而写自己的豪情,“江天如墨我飞还,折梅不畏蛟龙夺”,江天沉沉之中,诗人居然恃勇而归。不仅如此,还折取了梅花,作为其永葆清芬的自誓。诗人仿佛向世界宣告,横行无忌的魑魅啊,哪怕你张牙舞爪,又能奈我何。

37、他一生倡导“更法”改革,屡屡受挫,无力回天,徒留一声长叹。但他“更法”的思想,后来启发了康有为等人,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想源头。

38、受书香门第的熏陶,龚自珍从小跟随名师学习,打下了很好的传统儒学基础。12岁,龚自珍开始跟外祖父段玉裁学习《说文解字》。16岁,他开始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然而,龚自珍的科考之路,却是极其不顺。1811年(19岁),龚自珍第一次参加顺天乡试,名落孙山。这年,他娶自己的表妹段美贞为妻。

39、   (诗易合参)杜牧:“痴叔去时还读《易》”

40、作者简介: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41、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己亥杂诗》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2、1841年9月26日,龚自珍突然暴卒于丹阳,享年49岁,死因众说纷纭。在仕途上,龚自珍没有位列公卿,但在诗文成就上,龚自珍俨然已成清代文坛大家,以七言绝句为大宗。

43、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44、   (诗易合参)陆游的诗||《床头周易真良药》

45、浩荡:无限。即:到。天涯:指离京都遥远。落红:落花。

46、他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简括中又有铺叙夸张,时而奇诡瑰丽,时而率直简单。诗风清新自然,老练沉着,继承杜韩的风格。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47、  (诗易合参)洪咨夔||“闲闲六窗明,寂寂万籁空”

48、请发邮件至:shudan100@qq.com

49、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50、龚自珍知道,这粒种子、这一方土壤,终将孕育出一道参天巨树,冲破清王朝逼仄的茧,将至真、至善、至美传递向东西南北、四面八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