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长物
1、穷:尽,完。尽:尽头。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也作“山穷水断”。
2、 这次搬家就像是一个肯定,让我更加确定之前在广州体会到的一切
3、老王因为经商失败,赔掉所有的积蓄,如今已是身无长物。
4、身无长物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身无长物)。
5、 回到郑州以后,需要搬家。按照我以往的性格,一定会把所有东西都带着,不管用不用得上,反正都不能落下
6、有一次,王恭跟随父亲来到了会稽(kuàijī),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回都城建康的时候,因为那里盛产竹子,所以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
7、 等王忱走后,王恭就把自己坐的那块席子 撤下来给王忱送了过去。 后来王忱听说此 事后,便对王恭说:“我以为你有多余的 席子,所以才向你讨要的。”王恭回答道: “您还不是很了解我,我除了这张席子, 就再没有多余的东西了。
8、量体裁衣 忙里偷闲 适可而止 世外桃源 相敬如宾
9、译文: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之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10、鹬蚌相争 以身试法 百步穿杨 旷日持久 天下无双
11、(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后也指像样儿的东西。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2、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当俭朴。
13、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之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很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14、别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15、这个人虽然读书很努力,但家里很穷,家徒四壁,身无长物。
16、语出世语“(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其近义词有家徒四壁、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8、高山流水 奋不顾身 高枕无忧 感恩图报 刮目相看
19、回到建康后,一个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见他坐的那领竹席既舒适又美观,心里非常喜欢,便对王恭说: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给我一领呢?王恭笑笑,想了一下就答应了他。
20、这些逃难人身无长物,一到惠阳就逢到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冷。
21、 但是这一次,我居然迅速的把东西都处理了,不需要的东西一个也不留,投影仪、打印机、耳环、那些买回来就没看过的书,通通拜拜。如果以后真的需要,再买就是了
22、嫁鸡随鸡 返老还童 安土重迁 渐入佳境 沧海桑田
23、谁会想到这个亿万富翁,当年也是个身无长物的穷光蛋?
24、千篇一律 百读不厌 举一反三 颠倒是非 赏心乐事
25、反义词:丰衣足食、富可敌国、富甲一方、绰有余裕、腰缠万贯
26、反义词:腰缠万贯、丰衣足食、富甲一方、应有尽有
27、(解释)指除自身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后也指像样儿的东西。
28、茅盾《归途杂拾韩江船》身无长物的文言文里,反映了王恭是一个怎样的人?现意: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29、后来,人们引申出“身无长(zhàng)物”这个成语,表示没有多余的东西。现在常用来比喻生活穷困,一无所有;有时也比喻为官清廉。长物,多余的东西。
30、 因为我不再害怕了,不再需要厚厚的城墙来伪装自己,我可以坦然的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了;
31、 然后我惊奇的发现,除了生活用品,我居然什么都不需要。之前我觉得“不可或缺”的——首饰、书、本子、玩具,统统都不再需要了
32、(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33、“身无长物”的故事主要表现了王恭的简朴以及节约。如今人们对于这个词的运用有了变化,常用“身无长物”来表现没有一件象样的东西,成了用作形贫穷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