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文言文
1、 fēnglì láogù rènào jiēguǒ
2、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自相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3、fū bù kě xiàn zhī dùn yǔ wú bù xiàn zhī máo ,
4、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相矛盾文言文)。
5、有的版本的课文(北京版三年级第五册)是这样的:
6、然而现在,美国决定脱离全球经济。上周,本该是内部分歧尖锐的参议院以68票对32票通过了《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法案承诺今后五年投入2500亿美元与中国脱钩——如果成功的话,美国将不再依赖进口芯片、机器人和稀土金属等,把中国从供应链中排除在外。如果众议院跟进,这将是对标中国补贴政策的开始。(自相矛盾文言文)。
7、这时候,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无坚不摧的矛,来刺你坚不可摧的盾,结果会怎样?”
8、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
9、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0、有人问儒者说:“当此之时,尧在哪里?”儒者说:“尧在做天子。”“既然这样,孔子说尧是圣人又该如何解释呢?圣人处在君位上,明察一切,会使天下没有坏风气。如果种田的、打鱼的没有争执,陶器也不粗劣,舜又何必用道德去感化他们呢?舜去纠正败坏的风气,又证明尧有过失。认为舜贤,就是否定尧的明察;认为尧圣,就是否定舜的德化:不可能二者都对。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最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穿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最锐利,没有什么东西刺不穿的。’有人说:‘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卖矛和盾的人就无法回答了。不能被刺穿的盾和没有什么刺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现在尧和舜不能同时称赞,是同上面讲到的矛和盾不能同时存在有着同样道理的。再说舜纠正败坏的风气,一年纠正一个过错,三年纠正三个过错。像舜一样的人为数有限,人的寿命有限,而天下的过错却没有休止;以有限的寿命对待没有休止的错误,能纠正的就很少了。赏罚能使天下人必须遵行,命令说:‘符合条令的赏,不符合条令的罚。’法令早上下达,过错傍晚就纠正了,法令傍晚下达,过错第二天早上就纠正了;十天之后,全国都可以纠正完毕,何苦要等上一年?舜还不据此说服尧让天下人听从自己,却要亲自操劳,不也是没有统治办法吗?况且那种自身受苦感化民众的做法,是尧、舜也难以做到的;据有势位而纠正臣民的做法,是庸君也容易做到的。要想治理天下,放弃庸君都容易成功的方法,遵行尧、舜都难以实行的办法,是不能说他懂得治国之道的。”
11、划分节奏,需要先充分理解文意,掌握好断与不可断的地方,才不至于画错。原则是,宁可少划,不可错划。
1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见主回答。出自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韩非子·难一》。
13、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14、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5、你说的话自相矛盾,还在那喋喋不休,真是可笑。
16、课件出示寓言故事类成语: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井底之蛙买椟还珠等成语。
17、经典科普故事《会养奶牛的蚂蚁》|让孩子轻松学会科普小知识
18、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自相矛盾,损害的是美方长远利益,透支的是美方国际信用。奉劝美方早日认清形势,别再任性妄为。
19、那尧是怎样的人呢?尧(约前2377-前2259年),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氏村)。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今山西翼城),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帝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
20、(1)看可笑之人:这个楚国人可笑在哪里?(夸盾时只想着盾,夸矛时只想着矛,不能将有紧密联系的两件事物结合起来想。)
21、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22、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3、《野骆驼的绝招》|让孩子轻松学会科普小知识
24、(近义词)格格不入、漏洞百出、首尾乖互、鬻矛誉盾。
25、团|8元抢8册精美绘本!足不出户,陪娃“环球旅行”就靠它了!
26、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27、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28、(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29、联系上下文,猜想“誉、弗、立”等词的意思。
30、最近,思考这一课,觉得应该好好地研究一番,不能让自己再稀里糊涂了。于是翻开了相关的书,查到了,也读了起来:
31、经典动画故事《邋遢大王奇遇记之事出有因》|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自相矛盾,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大全》,矛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用于进攻,盾用于防御。比喻言语、行为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语见宋·王观国《学林·言行》:“圣贤言行,要当顾践,毋使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