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包法利夫人(摘抄好句79句)

包法利夫人(摘抄好句79句)

包法利夫人

1、当她和爱慕多年的莱昂终于成功出轨后,只经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她就开始变得动辄生气,堕落在美食和肉欲中。

2、每周2~3期!听三联封面人物、明星大咖、知识领袖现身说法……追热点,更探寻其背后本质,把握时代脉搏,拒绝成为被热搜牵着走的奴隶。

3、比如爱玛锱铢必较的本性,让她为每个小钱争执,可最后她却因为破产而自杀。

4、小说中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就是“燕子号马车”。爱玛每次都要坐着马车离开那个沉闷的、让人窒息的家庭,去满足她的欲望,或者说是去找她的自由,一次次来往于永镇和鲁昂,来往于宁静沉闷的小镇和大城市之间。爱玛的堕落轨迹也像这辆马车,不急不慢,来往于家庭和情人之间,来往于不同人的情爱之间。

5、很明显,作者把莱昂设置成爱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人的形象,爱玛的情感需要飞翔,要借助一个翅膀,就是一个她深爱的男性,而莱昂离去了,她的感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断线的风筝总是要落在地上的,飞过了,再掉下来,引起的是更深的飞的欲望,这欲望导致爱玛后来变本加厉的感情游戏。

6、人物关系中描写得最为精彩的是爱玛跟情人相处的部分,而在描写她跟包法利先生的相处中,包法利先生变成了一个阴影,一个影子一样的人物。也许是因为包法利先生善良到愚蠢,内心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纵容了包法利夫人;也许是因为他真的一次次相信她拙劣的谎言,夫妻之间相处的描写是相对而言不够精彩的。

7、“每一个微笑背后都有一个厌倦的哈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微笑,但其实并不一定就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也有可能是,因为无奈,因为迫不得已,每个人的微笑背后都会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有可能就像一个厌倦的哈欠。所以说,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令我们开心,我们不可能做到,每天都无忧无虑,总有一些忧愁会萦绕着我们,我们只能想办法开解自己,将忧愁排解出去。

8、显而易见,爱玛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理想,也没有信仰。

9、可以听的《三联生活周刊》,纸刊升级版!主编导读、封面大咖说、纸刊播讲、原声采访……全年52期,开车、通勤、跑步……

10、从这本书里,读者能很容易地读到,爱玛的虚荣、愚蠢和无知,包法利的平庸、无能和懦弱,还有他们身边的人们薄情寡恩、庸俗不堪的丑陋嘴脸。(包法利夫人)。

11、当爱玛第一次和罗多尔夫出轨时,她感受到了报复的强烈快感。——“我受的罪还不够多吗?”

12、灯蛾都是盲目而热情地向火扑去,如果说爱玛是火,包法利先生就是灯蛾。他求婚的时候在爱玛家外面的路上,魂不守舍地等了30分钟,回头一看,窗子打开了,爱玛答应了他的求婚,火召唤着灯蛾,包法利先生和包法利夫人的命运,都在一瞬间决定了。

13、“包法利夫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漂亮;她具有一种说不出的美,那是心花怒放、热情奔流、胜利在望的结果,那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协调一致的产物。

14、《包法利夫人》之所以被这么多专业的读者所推崇,恐怕是因为它不仅留下了一个完美的文本,还留下了一堆问题值得人们持续探讨。

15、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和包法利夫人高度一致的话,她很有可能会选择自杀这条路。

16、因为在一次舞会上和一位子爵跳了舞,这个导火索让她陷入了向往贵族爱情生活的遐想。她对丈夫不再抱有爱情,觉得查理是她的累赘,她不应该碌碌无为只生活在这个乡下。没想到一次丈夫因为她身体的原因专门搬了家,而就是在这个地方,包法利夫人结识了两位她人生中的过客——赖昂和罗道尔夫,一位是文书,一位是公爵。文书和她聊巴黎的生活,聊远方的梦想,聊天边的落日,聊自由的翱翔;罗道尔夫和她骑马打猎,共享烛光晚餐。两种殊途同归的方式,让包法利夫人迷失了双眼。

17、《包法利夫人》从1851年开始写作,1857年问世;故事背景放在七月王朝。

18、最初这段平静的新婚生活,爱玛得到的只是一种安宁的感受,而包法利先生,这位所谓的痴情男子,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福楼拜写了句非常精彩的话:“对夏尔来说,世界再大也大不过爱玛的一条丝绸衬裙。”一个女人在她丈夫心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样的男女关系是不对称的,也是危机发生的土壤。

19、小说刻画了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作者抓住了时代特征:法国资产阶级引以为自豪的英雄年代过去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风暴也已平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

20、和中国古时候比较起来,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而这位包法利夫人却因为书读的多了,反而心理上更向往那个不属于她的世界,她在挣扎的过程中忘乎所以,逐渐走入了深渊。虽然她的结局是悲惨的,是注定的,是罪有应得的,但是我却觉得像艾玛这样的人是值得同情的,因为她本身就有一颗和周边人不相为谋的心和不一般的能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可惜环境无法满足她的野心,她只能从别处来“寻欢作乐、胡作非为”。 

21、爱玛少女时代进过修道院,在修道院别人侍奉上帝,她却看了很多浪漫奇妙的小说。她就是在这样一个叛逆的暗流中长大的,这种天性使她想做贤妻良母又做不到,最后成了著名的包法利夫人。

22、如果本书的意义,仅止于此,那么《包法利夫人》也就算不上是“最完美的小说”,福楼拜也就算不上是巴尔扎克和司汤达之后法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了。

23、 现在,开通中读VIP会员,每天只需1块钱,即可开启悦己之旅。

24、当女人把爱情小说当做生活指南,会是什么后果呢?

25、比如我上文提到的,为什么开头是写包法利先生而不是包法利夫人;为什么在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下,在人们都与时代联结得那么紧密的情况下,转而去写一个女人的家庭生活、她的爱情史,写一个女人被欲望所毁的故事,而且使这么一个并不新奇的故事成为一部伟大之书;为什么文本又不是那么均衡,逃避对孩子的描写,漠视包法利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等。

26、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爱玛死后,作为丈夫的包法利才得知她背叛的真相,心软的包法利没有怪罪妻子的不忠,反而为失去她而悲痛欲绝,他以最高规格厚葬了爱玛,在见到妻子的情人罗多尔夫后,性情敦厚的他也没有“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感觉。

27、以上总价值15920元的中读全年VIP大礼包

28、李健吾认为命运决定了艾玛人生的悲剧; 魏邦良提出是心灵的贫瘠和趣闻的庸俗造成的; 格非主张是残酷的现实与想象的破灭; 魏少华指出悲剧根源在于 "身体的满足与头脑

29、历史、美学、医疗、古典艺术、茶道、建筑、前端科技、经济规律……从这里流入听单,汇入脑海。平均每天1块钱,就让你坐拥2019全年的知识点。

30、包法利夫人生活的年代,浪漫主义盛行,她这个层级的社会女性,信息极度闭塞,对于爱情最初的认知,来源于不切实际的爱情小说,却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源提醒她,这样的爱情多半是一场华丽的骗局。福楼拜写这部小说的意义,就在于当时的千千万万个包法利夫人拉回现实生活中,告诉他们爱情和生活的真相。

31、 ▲点击上图,开通中读VIP,畅听全部内容

32、对于爱玛来说,即使她真能和梦中的那位子爵在一起,她会幸福吗?显而易见,子爵也只是她生命中的又一个蚊子血和饭黏子罢了。欲壑难填,永不知足,这是人世间最长久的苦刑。

33、如何面对人生的虚无,福楼拜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解题,而是让读者们能有属于自己的深度思考。

34、她的眼皮似乎是造化特钟灵秀。包藏着脉脉含情的秋波和闪闪发亮的明眸;而她一呼吸,小巧玲珑的鼻孔就张大了,丰满的嘴唇微微翘起,朦朦胧胧的寒毛在嘴角投下了一点阴影。人家会以为是一个偷香窃玉的高手。在她的后颈窝挽起了一个螺髻;头发随随便便盘成一团,可以根据翻云覆雨的需要,天天把发髻解开。她的声音现在更加温柔,听起来有如微波荡漾,她的腰身看起来好似细浪起伏;甚至她裙子的皱褶,她弓形的脚背,也能引人入胜,使人相入非非。夏尔又回到了燕尔新婚的日子。觉得新娘令人失魂落魄,简直消受不了。”

35、这样一个心在高处的女人却一生生活在乡村小镇,这种生活也许本身就隐藏着种种危险。这种危险的悲剧,也许从她出生以后便开始了。而包法利先生的悲剧是他向爱玛求婚时开始的,包法利先生向爱玛的父亲吐露他的心思。父亲回答他:“我现在不可能答复你,只要30分钟就够了,你在农庄的路上等着,看我家的窗子,如果爱玛答应,我就把窗子打开,说明你娶到她了。”

36、在爱玛看来,只有她没有得到的部分,才是最好的。不管她在现实中得到了什么,在想象中虚构的极致激情和完美面前,总是相形见绌。

37、在小说的结尾,包法利看完她夫人和情夫私通的信件后,面对毫无悔意的情夫,只是软弱的说了一句:我不恨你,应该责怪的是命运啊。可发生在包法利夫人身上的一切,如果都只能推给命运的话,这才是彻底的悲凉。现代人在读《包法利夫人》的时候,大可知道,她其实有很多种选择,不至于落得这个下场。

38、不同的人对自己向往的美好,有不同的追求方式。

39、正如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所写到的: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摆脱媚俗的阴影。

40、包法利夫人是道德和世俗定义的”坏女人“么?是的。但是福楼拜并没有谴责这个人物,而是用客观的白描,解释了她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

41、自然现实主义手法在创作时具有的典型特征是:“把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当作小说创作的最高原则,在态度上是完全写实的,没有倾向性”。

42、这部小说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你首先会读出他与同时代的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的不同。福楼拜不太关注社会现实。雨果就是直接写当时的现实,也就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它是那个时期每个人都要面对、谈论、描述的。巴尔扎克的作品也讲述大革命。但是福楼拜在写一个女人,在写一个被欲望摧毁的女人,这在当时法国主流作家中显得很奇特。他为什么不写社会?我猜测他是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但不愿写明。

43、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

44、 ▲点击上图,开通中读VIP,畅听全部内容

45、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46、以上,就是《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这两部作品在创作思路上的同与不同。巴尔扎克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运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揭露了安娜所在的那个现实社会的病态,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的时候,运用了自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揭露了包法利夫人所在的那个现实社会的病态,两部作品在创作上虽然有异有同,但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多次品读的伟大作品。

47、“她同罗多夫幽会后,再和丈夫呆在一起,就觉得他特别讨厌,指甲特别方方正正,头脑特别笨拙,举止特别粗俗。于是,她外表装出贤妻良母的样子,内心却欲火中烧,思念那个满头黑发、前额晒成褐色、身体强壮、风度洒脱的情夫。他不但是漂亮,而且头脑清楚,经验丰富,感情冲动却又非常强烈!就是为了他,她菜精雕细镂地修饰自己的指甲,不遗余力地在皮肤上涂冷霜,在手绢上喷香水。她还戴起了手镯、戒指、项链。为了等他,她在两个玻璃大花瓶里插满了玫瑰。她收拾房间,打扮自己,好像妓女在等贵客光临一样。”

48、莱昂是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实习生,所谓见识广博、举止文明的年轻男子,爱玛和他走到一起有必然因素。爱玛第一次主动点燃了对方情感的烈火,但还是保留了点儿理性。当爱玛挽着莱昂的手臂在街上走,只是被镇上的长舌妇说三道并没有发生性关系。直到他们之间感情升温,就在一层窗户纸快被捅破的时候,福楼拜却来了个急刹车,莱昂在母亲的逼迫下,离开了永镇,去别的城市工作。这就是福楼拜的智慧和高明之处,欲擒故纵。

49、但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就和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不一样。他虽然在作品中也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但是通过安娜等人物间接地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情感倾向。

50、《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在两个方面。前面我们已经对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分析,爱玛最后之所以会走上一条不归路是因为她借了高利贷,福楼拜写高利贷对爱玛的残害,就是为了表现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这样的黑暗具有“吃人”的性质。这部作品想表达的第二个思想情感就是当时的解放人性等新思潮还只是一个口号,没有落实的土壤,再者就是批判了禁欲之后的纵欲是对错误的矫枉过正,解放人性也应该有所克制。

51、当我们读完《包法利夫人》时,许多人也许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幸亏我没有像她那样,我也不会像她那样。”

52、情场老手兼土豪罗多夫引诱了爱玛——“他从没有玩过这样坦率的女人!这种不放荡的爱情,对她来说,是一桩新鲜事,并且越出了容易到手的常规,使他既得意,又动情。爱玛的狂热,使得他觉得既然爱情稳如大山,他就不再费力去争取,不知不觉地态度也改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说些感动得让她流泪的甜言蜜语,做些热情洋溢、令人神魂颠倒的拥抱抚摸。罗多夫随心所欲地摆布他的情妇。”

53、小说最后的细节暗示了他其实关注现实。小说最后突然出现一个很奇怪的、跟小说没什么关系的内容,是关于伏尔泰的。伏尔泰那套鼓吹启蒙、鼓吹自由、鼓吹法国革命新价值观的东西,都被福楼拜在最后几页当中骂了一顿。他转述了当时报纸上关于伏尔泰被关起来,以及在监狱里吃粪的小道消息。现实里伏尔泰是多么受人尊敬的启蒙思想家,但福楼拜用这个笔法写了对他的态度。可以看出他骨子里反对法国大革命,这是他与其他的作家都不一样的地方。这是我从这个完美文本之中发现的一些怪异之处、蹊跷之处。当然这个只是我的分析和猜测,读者不一定要按我的理解。

54、什么叫做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正式提出者是高尔基,他对批判现实主义的定义是:“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55、大家都知道俄国在1861年的时候推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的改革对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俄国的乡村文明。农奴制改革之后,代表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就大肆入侵俄国的乡村,随之一同入侵的还有解放人性等新思想,这对之前统一民众的教会禁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是1873-1877年,这时候正值两种文明猛烈冲撞的时候。

56、《包法利夫人》是要告诉我们,学会控制自己内心的幻想吗?

57、在我看来,这种对爱玛的优越感,是不存在的。

58、福拜楼花了4年零4个月写《包法利夫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1856年,《包法利夫人》发表在《巴黎杂志》上。《包法利夫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浪漫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的清算。作者的初衷并不是讲故事。作品展示了19世纪中期法国其他省份的生活。这是一个单调、狭窄、封闭的世界,没有任何追求崇高理想的空间,甚至没有爱玛那种虚幻的“幸福”。以药剂师郝麦为代表的所谓自由资产阶级,以科学的名义欺骗了世界,偷走了它的名声,所向披靡。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更加弱势。

59、在《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这两部作品里,虽然选取的都是一个女性的悲剧故事作为主题的承载物,但是两者却有本质区别,这个区别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和自然现实主义手法的区别之一。《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来源是真实的社会事件,作者将其原封不动地搬上了自己的作品中,这符合自然主义中的:“拒绝任何添加性故事原则”,所以福楼拜才会被左拉称之为“自然主义”的开端。不过,之所以福楼拜被后来的文艺批评者既归纳为现实主义,又归纳为自然主义,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所以,严格来说他是自然现实主义作家。

60、悲剧的是,她在出轨的激情过后中,重新又尝到了婚姻里的全部平庸和乏味。

61、回答之前,我们得先思考,为什么爱玛会如此沉迷于她的幻想。在我看来,爱玛除了幻想,并没有太多其它的选择。

62、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自然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有以下不同:

63、情感无处寄托的包法利夫人在剧院又遇到了诊所学徒莱昂,莱昂此时代表的是巴黎的迷乱优雅的生活气息和作风,这令沉闷的包法利夫人倾心不已,两人过着纵情放荡的生活,花钱如流水,包法利夫人最终欠下了巨额账单。当包法利夫人寻求帮助,老情人拒绝她,还有人趁机侮辱她,终至无路可走服下砒霜自杀。

64、《包法利夫人》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爱玛,因为不满足过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65、这是爱玛对美好的追求,而对美好的追求,始终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

66、有了爱情的充实,想必艾玛小姐要精心地开始打扮自己了。她为了让自己的穿着变得光鲜亮丽,她通过借贷的方式向勒乐寻求帮助,不仅让自己的房间装饰得漂亮,换上新的窗帘,连她出轨的对象她也一并买了新的物品,这种无节制的买卖与挥霍使她最终无力还债,把自己推向了无底洞,在寻求两位情人时都未果,最终只得自己喝毒药自尽。

67、《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68、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爱玛”是个浪漫的名字,“包法利”Bovary这个姓氏的词根Bov-包含“牛”的意思:福楼拜煞费苦心选定的这个姓名,本身就意味着想入非非的浪漫与平庸的现实之间的反差)。

69、在很多欧美文学书单中,比如“人类历史上百本必读书籍”,《包法利夫人》总是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它之所以会得到这么高的推崇,是因为它实在是一部百科全书。虽然它是一部写女人的小说,但它把“人”所包含的各种问题都写透了、写薄了。而且福楼拜是用“多一个字也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的标准,用很精练的语言讲出了一个如此生动的故事。

70、查理·包法利是一名乡村医生,前后有两位妻子,但无论是作为哪一任妻子的丈夫,查理在家中都是毫无地位可言的。他的丈夫角色形同虚设。

71、生活在碎片化时代,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这里有国内经典杂志、出版社长文,还有文学大咖高知洞见、百万书友学习心得。免费畅读他们的所思所想、新知新见,供养您的精神世界。

72、前不久,我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中法文化交流,和一个法国作家探讨一些文学的问题的时候,那位作家突然冒出一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算什么东西!”这句话经过了翻译,仍然是法语,却让我很震惊。我想不是她出了问题,就是我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部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的经典,一个法国作家如此贬低它,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却下意识地要维护它?我想其中涉及的不是不同国别的文学观,而是不同的写作者的文学观,她也许不用多谈她不喜欢的理由,我却有必要谈我喜欢的理由。所以我今天在这里谈的,也许是维护《包法利夫人》的理由。

73、叛逆,并不仅仅存在于青春期,人生一世,都不一定能与叛逆相决裂。

74、读书,就读精华中的精华。由三联资深主笔、记者、出版社大牛组成的选书团队,眼光够好、视野够大。每周1份主题书单,由资深编辑总结书中精华,专业主播讲述,每天10分钟,解锁一个新认知。

75、 ▲点击上图,开通中读VIP,畅听全部内容

76、对爱玛来说,之所以叛逆的欲望如此强烈,一是幻想和现实之间反差过于巨大,二是她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77、她先是跟大学生莱昂恋爱,后来则是跟一个花花公子罗多尔夫。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19世纪,福楼拜的小说观念已经非常进步,但在写到爱玛与莱昂感情的邂逅还是非常有节制的,只是写两人讨论文学、音乐。有趣的是,两人对于文学和音乐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在一起偏偏就喜欢谈论这些,这是因为共同的文化虚荣心,也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共同语言。

78、《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来源却和《包法利夫人》有本质不同。作品中安娜这个人物形象不是来源于某个真实的客观社会事件,是在人物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再纳入,是多个人物的杂糅,因为这样创作出来的人才具有群体的代表性,这样才能有倾向性地集中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所以,托尔斯泰是一个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